作为顺差国,中国在中美经济交锋中的被动地位不言而喻。谈判就是妥协的艺术,妥协和让步是必然的。但是,在哪些方面妥协,如何妥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大国经济交锋中,贸易逆差国处于主动地位,而顺差国处于被动地位。顺差是国外净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来源之一,代表在逆差国的一种利益。受制于斯,顺差国比逆差国更怕贸易战。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日美贸易摩擦,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持续10多年,让日本深受其害。其实,出口导向型的东亚各国都遇到类似的麻烦。
顺差紧箍咒
日益扩大的中美贸易不平衡使中国越来越被动。进入21世纪,中美两国贸易收支失衡不断加剧,一边是美国庞大的贸易逆差,另一边是中国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这也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在过去5年里,美国的贸易逆差增加了1倍,占GDP的比重从4%升至6%;中国的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则从不到3%升至8%。无论是中国商务部还是美国商务部的统计都表明,中国的顺差基本来自美国。
从经贸联系来看,尽管都是顺差国,但是中国没有当年日本被动。日本对美顺差主要来自汽车、电子等行业,这直接和美国的产品竞争,威胁到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不是替代美国企业的生产,而主要是和其他国家的产品相竞争。因此,贸易战不会让美国的企业得到太多的实惠,更多的是惠及第三方,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比当年在日本的多,对华投资也比当年对日本的投资多,这些是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是美国***府考虑对华***策时投鼠忌器之所在,因为中美关系恶化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公司和机构的利益。
然而,也必须看到,由于担心中国崛起会带来不利影响,美国***府对华***策可能更为强硬。
美国不希望看到中国经济强大,成为第二个日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的全球GDP中,2004年美国的份额是20.9%,中国为13.2%;到了2006年,美国的份额降至19.7%,中国则升至15.1%。短短的2年内中美差距就缩小了3.1个百分点。虽然按照购买力平价折算的GDP不是现实的国力,但是它反映了未来的发展实力。也就是说,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不出现大的动荡,潜在的实力在未来一段时间会逐步成为现实。
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还多。因此,中国的经济实力,无论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都会进一步提升。尽管中国的人均GDP还很低,但是规模大,国际***治影响力也远非当年日本所能比及,这就是美国人最害怕并力***遏制的地方。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汇率大棒
在过去几年的中美经济交锋中,人民币汇率问题是美国人不断打出的一张牌。2005年2月初,美国参议员舒默和格雷汉姆提出提案,要求人民币升值,否则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一律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这个提案困扰中国1年半之久。每每到关键时刻,就拿出这个提案说事,向中国施压。2006年3月,美国参议员格拉斯利和鲍克斯提出严厉打击汇率操纵行为的提案,要求对汇率操纵国实施更加严厉的制裁措施。从表面上看这个提案不是直接针对中国的,但是从制裁措施来看,就是专门针对中国的。例如,汇率操纵国在反倾销诉讼中只能维持非市场经济地位,阻止汇率操纵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更大的表决权。
樊哙舞剑,意在沛公。美国挥舞汇率大棒的本意是想迫使中国在其他方面做出更大的让步。贸易战对美国来说是损人不利己,无利可***,甚至是害人害己。美国人也很清楚,人民币汇率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但是,要想在中国获得利益,和中国人纠缠,而且师出有名,就必须拿贸易做文章,用汇率开路,直接击中中国的要害。我们看到,在过去历次的交锋回合中,一开始美国就用汇率制造紧张气氛,国会唱红脸,***府唱白脸,不断在中国市场开放等方面要价,并屡屡得逞。
尝到甜头后美国人并没有罢手,而是不断变着花样继续挥舞汇率大棒,人民币来自美国的压力不减反增。今年3月份,舒默又蠢蠢欲动,扬言要提出新的人民币汇率提案。最近,美国众议院议员莱文威胁说,正考虑提出一份有关对华贸易的综合性提案,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其中的重点。美国财长保尔森也跟着变脸,发表对人民币汇率的强硬态度。明眼人都清楚,这是美国拿人民币汇率做筹码,试***迫使中国在5月底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做出更多的让步。
中国应该在汇率问题上采取更为灵活的态度,不能授人以柄。人民币汇率改革坚持自主性原则是对的。自主性被大多数人片面地理解成不因外部压力而动。其实,自主性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也不能因为外部有压力就不动。只要符合经济基本面,汇率向均衡水平调整,就是合理和有益的。因此,有必要加快完善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释放升值压力。
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运行有这样一个特点,即一旦国际压力来临,人民币升值步伐就加快。这很危险,因为这会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汇率升了,但升值预期却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强化。
这方面日本的教训值得借鉴。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策的失败,并不是日元升值过快,而是在升值过程中没有消除升值预期,使日本经济陷入零利率陷阱,并最终导致股市和房市的泡沫。要避免陷入进退维谷的被动局面,在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就必须不为外界所干扰,把自主性原则的两个方面都彻底贯彻下去,否则就可能落入对方的陷阱。
舍与得
作为顺差国,中国在中美经济交锋中的被动地位不言而喻。谈判就是妥协的艺术,妥协和让步是必然的。但是,在哪些方面妥协,如何妥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认清形势,准确把握中美经济关系走势,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当然,在“舍”的同时,也要考虑“得”,尤其是长远的“得”。中国长远的“得”就是:从战略高度积极主动应对,抓住当前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机遇,以中美经济交锋和国际***策协调为契机,确立与自身实力相对应的地位,争取应有的发言权。中美经济交锋把中国推到世界瞩目的中心,并给了中国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发言,让美国和世界了解中国,减少误会,增进互信。这是值得利用的。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舍”之前,首先要了解美国人需要什么。美国不敢轻易发动贸易战,不希望中美经济关系恶化。美国需要的是在中国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包括中国的市场、资产和货币。还有,就是能够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能“舍”的是,在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做既对中国有益也对美国和世界有益的事情。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经涉及到产业***策层面,中国还可以在出口退税、环境保护标准、劳动制度等方面做出承诺,借此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大宗商品采购和市场开放都是现实的利益。从战略角度来考虑,要通过这两个利益的让予实现“利益捆绑”,分化和缓解美国国内对中国的压力。集中大宗采购是非市场做法,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宜常用。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要避免无限制地开放,可以允许美国的机构进来做些业务,比如境内居民海外理财和投资,但是不应该在真空地带开放太多。
在中美经济交锋中,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积极应对。要学会对美国人说不,不能一味地退让,避免美国人漫天要价。积极应对还包括正确认识中国发展对世界的作用。一方面,要积极阐述中国发展给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带来的利益,这一点过去做得不够;另一方面,也不应回避给其他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
据理力争。发展中国家出现问题后,往往是从自身找原因,靠自我调整走出困境,发达国家往往把问题归咎于外部,让其他国家做替罪羊,迫使其做出让步。美国把中美经济交锋作为转嫁国内经济矛盾的一个手段,这是强盗式掠夺和乞讨,我们应该据理力争。
协同对外。对外经济外交应该在国家层面高度统一,各部门要协同对外,否则可能会出现局部部门利益得到维护,但却丧失国家利益的情况。例如,过去在人民币汇率和贸易的具体谈判中,中国都很强硬。表面上看是争取了一些利益,但是作为交换,一些没有单一部门全权负责的领域,如市场开放、宏观经济***策等方面却做出了让步,其中的利益损失和代价要比争取到的大很多。从这一点来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在国家层面一致对外。
正面回击。作为一种战术安排,中国可以主动出击,让美国也有所顾忌。例如,前货币***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2004年和2005年年底两次发表减持美元的言论,让美国市场和***府都很恐慌。现在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要成立,也让美国很担心。这里面,还是有些文章可以做的。
(作者供职于中国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
在过去历次的交锋回合中,一开始美国就用汇率制造紧张气氛,国会唱红脸,***府唱白脸,不断在中国市场开放等方面要价,并屡屡得逞。尝到甜头后美国人并没有罢手,而是不断变着花样继续挥舞汇率大棒,人民币来自美国的压力不减反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美战略对话:得失之间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