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油气勘探的发展,裂缝型储层中的油气在油气储量中将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评价裂缝型储层的关键在于准确预测出储层中裂缝发育带,储层裂缝预测在裂缝型油气藏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裂缝型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
【关键词】有限元 相干体 测井 曲率法 分形理论
世界油气勘探中裂缝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现今裂缝型油气藏已经成为全球油气勘探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裂缝型油气藏中,裂缝在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的双重作用,因此对裂缝的预测和描述是此类型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储层裂缝研究涉及到的内容有:储层主要裂缝带的预测、主要裂缝带的特点、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裂缝带内裂缝的发育情况。长期以来,石油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多种预测裂缝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经验的总结,不能真正解决普遍的裂缝预测问题。裂缝预测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每种方法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推广使用;实际中预测的成功率并不高。
1 基于地震的裂缝预测方法
1.1 相干数据体处理预测裂缝
相干技术(ESP)是通过相似度来判断和预测裂缝,在ESP操作中可以输出不同的地震属性,如相似性、倾角和方位角。在相干数据体技术中,不同的地质特征会导致相似度的不同,通常地层连续性较好时对应的相似值较高,反之相似值低而出现异常值,通过异常值则能预测储层裂缝发育区带。
1.2 横(S)波***技术
横波在裂缝中传播时会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量快速横波和慢速横波。快速横波传播速度快、平行于裂缝面偏振,而慢速横波形成垂直于裂缝面的偏振, 传播速度慢。横波***技术就是根据二者的偏振方向和传播速度的差异性来进行裂缝带发育情况的预测,一般以快速横波的偏振方向判别裂隙方向;以慢速横波相对于快速横波的延迟时间判断裂隙发育程度。该种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用于被各种因素影响复杂化的非零井源VSP数据以及对局部裂缝发育带的判断;其缺点在于研究对象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是均匀的。
1.3 纵(P)波AVO和AVA技术
AVO和AVA技术均是研究振幅相对于不同变量的变化情况。AVO技术是研究振幅相对炮点和检波器之间距离的变化度,该方法可以用于是一种直接油气分布研究。而AVA技术则是探讨振幅随纵波入射方位角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度。一般通过利用AVA技术分析法能够定量反映储层垂直裂缝的发育情况。
1.4 地震反演技术
地震上常说的反演是指波阻抗反演技术。当下地质工作中常用到的波阻抗反演技术有测井约束反演和合成声波两种。测井约束反演借助恢复地震层位、合成记录等,进而和地震记录相匹配,输出的速度和DEN曲线为最后的成果。合成声波测井技术是在地震褶积模型基础上的反演技术,此种技术能全方位体现采集的地震数据在横向上集中的特点,能直观和正确体现出沉积体在横向连续性上的变化。
2 基于测井的裂缝预测方法
2.1 常规测井法
不同的测井手段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测井信息进而反应出不同的地质特征,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可以通过测井信息(方法)反映出来。
2.1.1深浅双侧向测井
裂缝角度可以通过深浅侧向曲线的差值幅度反映出来,若深浅侧向曲线幅度差值为正异常则常为垂直缝和高角度缝,反之则判断为水平缝和低角度缝。当储集层中主要储集天然气时,由于含气性和裂缝的产状对深浅侧向的影响是相反的,此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准确判断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
2.1.2补偿声波测井
通常声波时差的变化和裂缝倾角的变化相反, 补偿声波测井对水平缝和低角度缝有着较为显著的反映,一般会产生跳波效应,其强度受裂缝张开度和线密度的影响。睇中测井方法对于垂直缝的识别较为困难。
2.1.3补偿中子测井
补偿中子测井主要通过氢指数的变化来反映储层中裂缝的发育情况,如果储层中裂缝较为发育,裂缝作用形成孔隙度较高,泥浆入侵原状地层较深,此时储层氢指数将显著变大,中子孔隙度产生异常高值。
2.2 成像测井法
成像测井是利用电流束和声波波束对井轴进行扫描,从而得到有关井壁的“***像”的一类测井方法。裂缝发育地方的电阻率和围岩电阻率的不同将导致成像测井***像上显示不同的颜色。储层中不同的电阻率值在成像测井***像上呈现不同的颜色,通常情况下白色代表高电阻率值,黑色代表低电阻率值。由于泥浆滤液得电阻值相对储层电阻值低,当泥浆滤液入侵地层时,开口缝在成像测井中显示黑色,闭合缝和充填缝显示白色。裂缝半充填时,白色代表被充填区域,黑色代表未被充填区。
3 结束语
当下,国内外裂缝预测研究的不同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 但同时也有缺点及其应用的局限性。目前中国在裂缝预测研究的一般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我国陆相盆地大多都经历多期构造运动而使裂缝叠加组合, 在对于裂缝组合形式方面的探讨较为欠缺;二是能够对裂缝性质进行预测(张、剪性), 而对于中间性质(如压扭缝等)裂缝的预测还存在困难;三是尽管在对于井眼附近地层裂缝的识别以较为可靠, 但对于储层裂缝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还急需加大研究力度。
裂缝型油气藏在我国占有较大的比例,加大对裂缝型油气藏的研究和开发是提高我国的油气产量和储量的关键,同时也对于提高我国裂缝型油田勘探开发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志萍,秦启荣,王保全,等. 川西DY构造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分布控制因素[J].断块油气田,2011,18(1):22-25
[2] 丁文龙,樊太亮,黄晓波,等.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古构造应力场模拟与裂缝有利区预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5):1-6.(EI)
[3] 范存辉,梁则亮,秦启荣,等.基于测井参数的遗传BP神经网络识别火山岩岩性――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为例[J].石油天然气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6871
[4] 丁文龙,樊太亮,黄晓波等,塔中地区上奥陶统古构造应力场模拟与裂缝分布预测[J].地质通报,2011,30(4):588-594
作者简介
闫生权(1982-),男,江苏如皋人,200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学专业,现任长庆油田采油九厂修井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