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的态度是复杂的,有激烈批判的一面,但也同样存在着注重传统的倾向,本文罗列了一些新文化运动时期各个派别显示出来的不同程度的保守思想,有些保守思想甚至出现在比较激进的人物身上,这些保守思想的出现,在当时中国的国情和所面对的国际形势来看,影响比较深刻。
关键词:保守思想 传统 新文化运动
一、清末民初的保守思想进程及其演进
(一)从清末的论战看其中的保守思想
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派进行了三次论战。主要论及三个方面:第一,是改良还是***;第二,是君主还是共和;第三,采取什么样的土地所有制。在20世纪初中国***奔涌向前的时代里,这样的论战,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将中国建设成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上的分歧,无论是康、梁所主张的君主立宪方式,还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主共和方式,二者在理论上各有自身的价值。相对于中国的封建制度而言,君主立宪也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而君主立宪相对于***派而言,则是一种洋务派在思想上的延续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质。两派各自的理论上表现出来的一定合理性也为以后康梁二人后来坚决的反对新文化运动埋下伏笔。
(二)西化派中的保守主义
共和派中的西化派也有类似的思想,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胡适在《文学改良诌议》发表后3个月的4月9日给***的信中说道:“此事之是非,非一朝一夕所能定……吾辈主张***……绝不敢以吾辈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胡适虽然坚信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但也不排斥别人的反对,认为可以用辩论的方式是反对者接受自身的观点。而***回信道:“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故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之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①***认为“***”就是掌握真理的我们来实施的雷霆手段,我们的“天经地义”就必须为大众所接受,别人的“天经地义”则必须扫除,又不是做学问,怎么能商量着来呢?正是这样和***的对比,显示出了胡适在***问题上的非激进和非暴力的思考方式,可以看出他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从这里就可以一窥***派中出现改良主义和激进主义的分歧的必然性。
(三)主要的分歧及其向对立演变
分歧导致论战,论战导致保守主义的清晰,不只是在***治制度上的争论,在***方式上,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上,各个派别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和不可调和的争论点,不只是***中的激进派逐渐掌握了语言上的控制权,保守思想也逐步巩固了自己的阵地,并且进行坚守,梁启超,康有为,梁漱溟,章太炎等对激进式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从而为自己的保守思想加固了理论支撑。
比如梁漱溟就认为自己不是反对“德赛”二先生,梁漱溟当时虽然与***、胡适他们的文化观念不同,但他坚决不承认自己反对思想革新。他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是审慎的、客观的。他认为“欧化派”过于极端了,把西方文化作为全世界文化的唯一绝对的价值标准不是科学的态度。这样就使得梁漱溟的保守思想更加具有逻辑上的说服力。
二、保守思想的在各种主张中的逐步成熟
(一)中体西用
由于一战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也曝露出了各种问题,罗荣渠先生在其《现代化新论》中就指出当时“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受到马克思主义和无***府主义思潮的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激烈批评,同时从西方、印度、日本输入中国的罗素、泰戈尔、金子马治等人的思想,持温和的观点重新评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②这些新观点的传入就使很多以前片面的观点发生了重大转折,比如梁启超欧洲游历归来,对西欧文明幻想开始破灭,他的《欧游心影录》就提出“拿西洋文明来扩充我们的文明,又拿我们的文明去补助西洋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③梁漱溟则在其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接受并全面发挥了梁启超的新观点,得出一个新的命题:东方化还是西方化,并且以独创的文化多元论来反对当时西化论的文化一元论。④
1.全盘西化中隐藏的保守思想
虽然全盘西化字面上是最激进的,但其中也有一些隐含着的保守主义,胡适就是这类思想的代表,胡适提出过,中国文化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根源于固有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生活习惯,也就是文化的本位。这个本位很难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因此在多种文化冲突中绝对不能采取折衷的态度,要改造中国,“只有努力全盘接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明,全盘接受了,旧文化的惰性,自然会使他成为一个折衷调和的中国本位的新文化”⑤。胡适的论点似乎前后矛盾,但细究起来,又不无道理。他所谓的不可调和,说的是西化的态度决不动摇,实现西化的策略必须果断。但即便是这样,中国西化的实际效果与理想中的西化效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胡适后来的表现来看,他的前提是和其他西化论者有本质区别的,他对于全面的抛弃传统文化的观点也是很不以为然的。所以虽然同属西化派,却仍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二)积极保守主义者
积极保守主义者是指那些主张渐进式改革的改良主义者,他们的发展观相对静止,并且在这种观点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前进的步伐不大,却可以在对现有的存在进行重新,并在这个的基础中求得实质上的扬弃与改变,并可以取得稳健前进的效果,这是一种比较谨慎的对待人类已有成果的方式,也是一种比较慎重的社会发展态度。严复认为“ 西学长于体智、物理, 可信而不可弃”⑥同时认为 “而中学偏于德育, 艺事可爱而不能弃。”⑦章太炎谈到国粹的功用时认为这是一种“无用之用” ,传统不会起到直接的历史推动作用,更不会有直接的社会效益,但是她却有更高层面的功用――她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通过保存发扬光大民族文化达到提升民族自信心的目的,起到“淬励民气”⑧、复振国运的目的,这也是近现代保守思想的一个根本观点。积极保守主义者们在这里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三、保守主义的社会影响及其作用
(一)保守主义的时代影响
1.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进一步成熟
现代化的概念逐步取代了西化的概念,西方的文化和传统的文化逐渐被有识之士重新认识,从“西化”到“现代化”,表面上看只是修辞上的变化,但实质上是对现代世界变革趋势的再认识。就近代中国思想界对这一认识过程的演变而言,在清末以来关于东西方文明的日益激烈的争论中,已经出现所谓“新学”和“旧学”之争。但“新”和“旧”是一个朦胧的概念。到五四前后。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传统东方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融合问题。这一阶段,从朦胧的维新意识到较明确的现代意识是五四时期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转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就有了更加明确的中国化的倾向,可以说保守思想在这一时期起到了对激进思想进行缓冲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中国国情。
2.帮助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
马列主义刚传入中国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治思想吸引了很多苦于找不到中国出路的***者的注意,很多这一时期的保守思想给了我***更多调整***方针的借鉴,比如说很多当时主张维护传统的思想家在乡村进行实验的想法,提醒人们认识到当时中国的问题和解决的根本都在农村,在大***失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决与各种“左”、***错误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教训,而且在实践上勇于探索,终于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权的***道路,为开辟中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
1.对西方文化的重新认识
与西方英法等国先发内生型的变革不同,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变化的最初推动力不是自身的发展,而是西方的***事入侵强迫驱动的结果。但是近代中国所取得的发展和进步,并非是西方列强所赐予的,而是中国人民在反抗西方列强侵略蹂躏的同时学习其长处,并经过自身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所取得的。所以,盲目崇尚西方文化是很不明智的。世界的文明进步历程就应该是各个文明互相了解和融合的过程,所以,对西方文化的逐步认识绝不是盲目的跟随,而是在我们已有文化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接纳和学习,从而产生更加先进的文明。
2.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
当时一些激进派认为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批判,如***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曾说“……他们所非难本志的,无非是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贞节,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治特权人治”。⑨但是这一“破坏”过程其实不免会有些主观随意性和形而上学的倾向。虽然不是全部的反传统,但是在社会影响上却带动整个社会对传统这个概念的误解。而这时一些保守思想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的理性。在冲击旧文化的同时也有所保留,为后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提供了空间。
结语
思想上的回溯也是思想成熟的表现之一。文中提到的“保守思想”为我国后来的现代化之路同样提供了积极地作用,促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并符合现代需求,其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胡适等.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梁启超.欧游心影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4]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局,1999.
[5]胡适著,耿云志主编.论中西文化・胡适书稿及秘藏书信 [M]. 合肥:黄山书社,1994.
[6]严复.严复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陈训慈著,柳曾符、柳佳编,劬堂学记・劬堂师从游脞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8]***.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1919年1月《新青年》6卷1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新文化运动中的“保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