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曲江新区城市遗址公园进行实例研究,并对使用后评价的理论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构出城市遗址公园的使用后评价模式,并将该评价模式运用到唐城墙遗址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案例中,以唐城墙遗址公园的使用者群体价值取向为出发点,收集公众对公园的评价数据信息;了解公众对公园展示效果及使用状况的评判;总结公众对城市遗址公园的需求和期望。以此为同类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以提高城市遗址公园设计的质量和综合效益,使城市遗址公园在设计决策中接纳更广泛的社会意见,推动城市遗址公园建设的公众参与力度。
关键词:城市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POE
中***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址,遗址公园这一模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保护利用模式,而且因为它的城市公园属性,使其具有更高的综合价值。遗址公园这种集遗址保护、美化环境、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园林开发模式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它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规划设计相结合,在达到遗址保护目的的同时,又符合了人们对文化和经济上的追求,既充分挖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满足了现代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国家***策的影响,对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遗址公园的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目前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在我国尚属于发展初期,而关于遗址公园的相关理念、***策法规、实践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项目中,对于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多沿用一般公园的设计手法,在设计中缺乏对于遗址本身索要反映历史文化信息和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考虑。因此,呈现出诸多问题。所以,对于遗址公园建成后的使用后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唐城墙遗址公园项目概况
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大唐不夜城南500米,位于雁南二路和雁南三路东西向平行的两条城市道路之间,是唐代长安城的南城墙所在地。东西全长3600米,宽100米,占地540亩,由建筑大师张锦秋担纲设计,采用现代手法展示唐代城墙遗址,表现现代同历史相互交融的新型园林空间效果。是一个参与性强的大型多功能公园。(***1.1)
唐城墙遗址公园七个分区以初唐到盛唐的唐诗为主线,并延伸融会到造园意境和景观设计等方面,以“市民、自然、休闲、健康、艺术、享受”为主,充分体现服务市民和艺术享受的理念。
公园以唐诗为主线,以书法、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园林景观为表现手段,是集诗歌、哲学、美学体验、生态园林为一体的休闲文化长廊,它融会古今,宛如一条绿色长廊延伸在曲江新区的东南方。唐城墙遗址公园内设有儿童游乐场、健身娱乐场、棋盘休息区、音乐播放区等多个娱乐设施及景观设计;这既是推动历史文化进入市民生活的创新形式,也是对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有益探索。
2唐城墙遗址公园的使用后评价因素集的建立
朱小雷在《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一书中利用这个模型建立了对于居住环境的评价标准,城墙遗址公园的使用后评价也可以借鉴此模型,将环境的客观品质与人们的对环境的感知联系起来。
间接提示是可以被量度的物质因子,直接提示中包含与个人的场所经验相关的认知因子,两者共同涉及到一些基本的维度,并可以以此来概括场所经验。笔者依据此理论建立了城墙遗址公园的使用后评价模型(如***2.1),将城墙遗址公园公园的构成要素和使用者感知相结合起来。直接线索主要结合城墙遗址公园的生态条件、旅游、景观要素、文化传承,遗址保护与展示、游憩等功能方面的需求,反映为健康、方便、丰富、安全、真实、完整、烘托文化主题等。
***2.1依据知觉透视模型而建立的城墙遗址公园使用后评价模型
***片来源:作者自绘
3唐城墙遗址公园的使用后评价
3.1使用者的行为观察与分析
1)人群特征、活动类型以及活动类型分布:从行为地***分析***和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唐城墙遗址公园的主要使用者是中青年人,公园早晨以老年人居多。主要活动类型有:健身,比如慢跑、压腿和打太极拳,欣赏风景、散步闲逛、闲坐观望、拍照、做小游戏等。健身活动主要发生在健身器材周边和运动场地里;欣赏风景主要发生在主要发生特色景点周围;散步闲逛主要发生在沿着园路的道路两边等空间;闲坐观望主要发生在休息座椅空间;拍照主要发生在风景秀丽自然风光良好的特色景点与雕塑周围;观看也主要发生在风景秀丽自然风光良好和特色景点与雕塑周围;做小游戏发生在儿童游乐设施周围和空旷的草坪或场地上。
可以看出,唐城墙遗址公园的人流重要集中在公园的一、二、三、四区因这几区周边环境的影响,一、二区紧邻大唐不夜城和银泰购物中心本来人流量就较大,三、四区因靠近附近的各类住宅且儿童游乐设施与健身设施设置完备,人流量较大,两者稍有不同的就是一、二两区相较三、四两区来讲外来游客较多,而三、四区大多为周边城市居民所使用。第五区作为生态休闲区,与曲江池遗址出水口相接,区内有空旷的草坡可以作为野炊、放风筝的场地,但相较前四区,此区人流量明显少了许多。六、七区作为主要的运动和游乐场所,人流量固定,但大多都是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很少。
2)空间被使用的方式:因为唐城墙遗址公园对外开放且直接与城市环境相连接同时面积较大长度较长的具体状况,公园内也存在一些破坏及误用行为,比如:采摘公园里的花朵、攀爬雕塑、爬到树上拍照等故意破坏行为;也有游人为了缩短行走的距离,不沿公园所设计的园路行走,有时会出现践踏草坪的情况,有些使用者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在园内吃完东西后,并没有把有他们所制造的垃圾等带走的非故意破坏行为,还有把坐凳当成了存放衣物的地方、把座椅当成了躺椅来使用等等误用行为。之所以会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有一方面是因为唐城墙遗址公园缺少相应的服务设施,另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师的设计意***并没有完全的表现清楚或者是设计师的意***与人的行为习惯并不一致。
在唐城墙遗址公园的1、2、3、4、6、7区中均上缺少高大的乔木,所以在有风或者是晴天是太阳光比较强烈的情况下,都会给公园的使用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唐城墙公园内的休息座椅在位置的安排上比较成功,满足了游园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3)使用者行为与园内物质环境的关系:整体来说,唐城墙遗址公园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城墙遗址公园,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唐文化和历史氛围、它比较宜人的空间处理方式以及有关唐诗的各类特色景点均是吸引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前往的成功因素;但作为遗址公园在遗址展示和阐述的方式上还有可以提高的空间。
3.2问卷调查与量表分析
通过对使用者对于园区内各要素的满意度分析结果可知:
1)唐城墙遗址公园的主要优势为:
园区内的小气候较好、空气比较清新,环境比较安静。绿化景观设置比较突出,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园区内的卫生和植物养护状态较好,安全性比较高。唐城墙遗址公园的周边交通比较方便、公园周围的城市环境比较优美、公园作为城市带状公园的大小也是比较适宜的。
2)公园的不足之处:
园内景点不够丰富。无障碍设计考虑不足,造成游客不便。对遗址的阐述不够明确。
4结论
本问的重点在于构建唐城墙遗址公园使用状况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使用状况评价。首先明确研究主题,对公园概况进行了解,并通过自由访谈法、参与性观察法进行前期的探索性研究。其次在以上的基础上建立公园使用状况评价因素集,主要包括评价概念的可操作话、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最后依据已经建立起来的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使用者行为观察与分析、问卷调查统计与量表分析,从而通过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得出唐城墙遗址公园的使用后评价结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曲江新区唐城墙遗址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