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560类别:民间文学
编号:Ⅰ-73
项目名称:珠郎娘美
时间:2008年6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
简介:《珠郎娘美》是一部侗族民间文学作品。它以民间传说、民间叙事歌和民间戏剧等多种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广泛流传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语南部方言地区。
榕江县三宝侗寨是一个风景绝佳之处,硕大的古榕簇拥着清丽的寨薅河,被千百年来侗人足迹磨得铮光的石板小道上,隐匿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其中的《珠郎娘美》,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侗族民间传说。
我在三宝侗寨,从当地人的口述中,领会了《珠郎娘美》的“原生态”。娘美是一个美貌善良的乡间女子,她对爱情执着追求,是侗族女孩们向往的女性形象。娘美的爱情故事在田间地头不断流传,凝聚了三宝侗寨人们的审美理想。这个传说有诸多版本。在多数人中流传的基本情节是:乾隆年间,三宝侗寨的侗族姑娘娘美与珠郎为爱私奔到从江贯洞,贯洞财主银宜设计霸占娘美不成,将珠郎杀害,娘美机智勇敢地用巧计把银宜杀死,为夫报仇,将珠郎尸骨背回家乡埋葬。
我本来以为故事到这就完结了,但并非如此。也许是故事过于凄美,不太符合侗族人的审美意愿。于是,经过多年流传,故事还有娘美再婚生子、被珠郎家人误解,娘美与后夫所生的儿子异地做官后,适逢母亲娘美被误送到儿子堂前受审,于是儿子出面救母……故事越传越离奇,人们的兴致更加浓郁。
《珠郎娘美》是真实的故事,但在流传的过程中,他们当年的房子、用具、饰品,乃至一草一木,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民间的创造。10年前,我在口寨游历时,一位村主任石老者告诉我:“娘美家就在我们这里,王老人说,娘美是两千多年前就在这里住的呢!不过,我估计是在两三百年前。娘美的耳环就是交给杨发珠家保管的,因为他的房子就建在娘美家的地基上……”而另一位文化人张老师则告诉我:“娘美故居到底是哪一家,谁都不可能准确地指出来了,但为了旅游,大家都在炒作……”从故事发生地到故事内容,都有诸多变迁。
一项民间艺术的传播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的艺术加工,是不可避免的。《珠郎娘美》原先在侗族民众中传说、传唱,20世纪50年代文化部门介入后,创造了多种流传方式,有侗戏、侗族大歌、黔剧、电影等,各有千秋。在侗族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嘎君”这种用大琵琶自弹自唱的说唱形式,大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珠郎娘美》在“嘎君”中有近300首歌,穿插着灵活多变的说白,常常是由民间艺人在鼓楼中弹唱。一般艺人背诵不了那些“鸿篇巨制”的唱词,只有杰出的艺人才能够完整地演唱《珠郎娘美》。演唱中,他们将故事不断地丰富、完善,特别受侗族民众欢迎。20世纪20年代,《珠郎娘美》被搬上了侗戏舞台,有了几个主要人物和简单的舞台动作,它就立体化了,更加形象直观,有了老幼咸宜的传播效果。
20世纪50年代初,省文化部门的专业人士到黎平参加,他们当年最重要的“副产品”就是发现了侗族大歌和侗戏《珠郎娘美》。1955年,发掘、整理、改编侗戏《珠郎娘美》已经成为贵州省委关注的重要工作。专业编剧在民间艺人用汉字记侗音剧本的基础上,将其改编为黔剧,并于1959年到贵阳演出,1961年被拍成电影。
并非只有“原生态”才是传世的。其实,经过艺术加工的民间作品,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域流传。早在1961年,我任教的学校与贵州省黔剧团毗邻,一到课间休息,黔剧《秦娘美》中的唱段就在学生中唱响起来。因为黔剧《秦娘美》的改编,使得《珠郎娘美》的故事普及到了省城市民中;而电影的拍摄,更使得《珠郎娘美》故事和侗族这个美丽的民族一道,为全国广大观众所熟知。通过《秦娘美》的演出,省城的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在边远的黔东南地区,还有这样一位坚贞善良、忠于爱情的美丽侗族女子,侗族有这样动听的音乐,侗乡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