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课堂,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它是精湛设计、高效整合,是一种“看山仍是山”的教学境界。对于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而言,简约并不简单。简约课堂的背后,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研究学情、不断自我提高等种种“不简约”的准备和积累。只有经历无数次“繁复”的“不简约”,课堂方能呈现简约之美。
一、钻研教材,深入浅出
简约课堂建构在对教材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只有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品出教材内涵,悟出教材精髓,才能用简便的方法结合简练的情境素材将简明的教学内容以简洁的教学语言呈现在课堂上。
(一)深入解读教材意***,认真分析教学目标,为选择简便高效的教学方法明确方向
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是教学方法的向导。教师需要在了解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思考: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要赋予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哪些能力?升华怎样的情感?以此为方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直接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例如针对***治教学中的“民主决策”内容,笔者通过仔细分析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将具体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民主决策的方式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分析判断,感悟民主决策的意义并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围绕着教学目标,笔者采用了学案法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并填写有关民主决策的知识表格,以实现知识目标;在课堂上,采用活动探究法请学生“为本市创建文明城市建言献策,感悟自己为城市建设提出建议的意义”,以培养其公民意识。这样既检验了知识目标达成的情况,又实现了能力目标,还升华了情感目标。所选教学方法简化灵活,环环相扣,切实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二)深入把握教材体系,提炼教学主线,为整合简练的情境素材提供线索
以***治学科为例,新教材强调生活逻辑,具有知识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这容易使教师在选择情境素材时也出现“碎片化”的问题:材料散,例证满天飞,课堂显得繁杂而肤浅。对此,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的总体结构,从中研究提炼出教学主线。然后根据教学主线深挖生活案例,整合设计出简练、有深度、整体性强的情境素材。如“市场配置资源”这一框内容,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线,阐释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点的内在要求即市场秩序以及仅有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明确了这条主线,笔者以“探究速成鸡事件”为情境素材开展教学,分析“速成鸡”技术出现的原因、该技术造福社会所需要的市场条件以及当前被滥用和违规使用的原因。这与教学主线准确对接,使整个教学过程仅用一个生活素材就让学生直观理解了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既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和课堂的流畅性,又减少了无关因素的干扰,凸显了教学主题。
(三)深入吃透教材内涵,抓住教学重点与关键点,为精简浓缩教学内容确立依据
教师应全面研读教学内容,对重点内容下苦功夫钻研,对各项内容的关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把最基本、最重要、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识挖掘出来。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凸显重点,相机处理轻点、解决次要,避免主次不分、纷乱繁杂的情况发生,使教学内容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例如,***治教学中的“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这一内容,“国家利益”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相关内容的教学可以尽量少花精力和时间,如用学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掌握即可,从而使得课堂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此外,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主线以及教学重点,是教学语言简洁流畅的必要条件。教师深钻教材,掌握教学主线,有利于设计出上承下接、前后连贯顺畅的教学语言,从而使提问语导向明确、启发语言少意周、过渡语自然流畅。明确教学重点和关键点,有利于讲析有的放矢,准确把握讲的时机和数量,从而将教学语言锤炼得简洁干净,多而不余一言,少而不失一词。
二、研究学情,事半功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简约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应细致了解学生,研究学情,针对学生的现实基础与发展需要设计教学。适合学生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简约。
(一)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使教学内容核心关键、教学方法直接有效
课前要研究学情:学生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完成?哪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属于难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准确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就可以有的放矢,去芜取精,进而明确:哪些知识应重点突破,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哪些知识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哪些知识只需简单的解释。
(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使选择的情境素材简单高效
简约课堂并不意味着一味盲目地做“减法”。脱离学生的“减法”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无话可说,进而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最终仍变成“不简约”的教师一言堂。笔者在上“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时,选择了3D打印技术作为情境素材。虽然仅用一个素材贯穿教学,但由于学生对3D打印知之甚少,不能建立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结果笔者花了许多时间介绍3D打印技术,使得整个课堂主次不明,效率低下,无法实现简约。可见,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已有经验,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是学生有生活基础的、会感兴趣的,然后选取既简单明了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离他们较近的情境素材,有效激发其好奇心,调动其思维,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三)找准学生的知识增长点,使课堂提问量少而质精
设计课堂提问,要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处,即知识的“增长点”,如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这样的提问口子小、方向明、层次清,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既可防止学生不知所措,又可避免学生无需思考脱口而出或直接照搬教材内容的情况,实现课堂提问的少而精。例如针对“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这一内容,笔者就学生对当前社会创新问题的已有认识进行了课前摸底,然后选择用“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来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创新的实质与源泉,用“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来引导学生分析文化创新的源泉以及文化创新的主体。这样,既让学生***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又仅用两个问题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问题少而效益高。
(四)模拟学生的思维路径,使课堂准备充分而灵活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不简约的课堂是由于教师对教学预设之外的课堂生成不能随机应变而导致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课堂生成与教师的预设不一定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可以把自己转换成学生的角色,按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经历和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充分估计学生在与教材、问题接触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课堂生成情况,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具体策略,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中,笔者这样提问:“当某某商品价格上涨时,你如果作为经营者会不会扩大生产?”笔者预设学生的回答是“会”,但是学生却以“物以稀为贵”为由回答“不会”。原先的预设即刻被打破,由于准备不足,笔者花了大量教学时间生硬地分析学生的回答,课堂变得杂乱低效。经过课后的反思,笔者以为,如果在设计教学时,能以学生的角度思考,预计学生会回答“会”与“不会”的两种思维路径,准备好相应的引导对策,那么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教学浪费,使课堂流畅高效。
(五)研究学生的阅读习惯,使教学媒介的运用简洁干净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判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力求使画面布局重点突出,视频长短得当,主题鲜明,不要过于花哨,以避免无益信息的干扰;要从观看者的角度试验最佳的幻灯片数量、文字数量、字体大小、背景颜色等,以保证学生充分感知对象,防止出现学习疲劳。此外,板书设计应分析学生的思考路径,据此精心规划思维导***,浓缩教学内容,从而发挥其一目了然、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提高自我,博观约取
简约课堂既是对烦琐化技术主义课堂的一种纠偏,也是对学科教学本质上的理性回归,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一)提高学科理论素养,提升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课堂的简约要求教师重视自身学科知识的完善与积累,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治新课标教材以生活逻辑为起点,理论逻辑相对淡化,知识内容分散。教师需要依靠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找出教材背后最本质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并能够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例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内容,教材介绍了关于各种分配方式的知识,其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此时,教师如果对***治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具有深入准确的认识,那么就容易清晰简单地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表达。同时,这一内容隐藏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一线索围绕它展开教学,课堂会明显简洁很多。
(二)紧跟教科研前沿,提高教育教学修养
教师要真正理解“简约”的教学理念并坚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践行,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完善自己对课程理念、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理解。例如,教师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观”,以此为指导钻研教材,坚持“用教材教”的思想,才能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呈现简约的教学;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以学生作为教学的目的和归宿,除去一切与学生无关的多余元素,设计出真正从学生出发的简约课堂。
(三)博览群书,扩大知识储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1]能否在第一时间准确选取既基于学生生活又能拓展学生生活、既简炼又能深度开发的教学素材,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是一种挑战。一些教师正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一时间不能找到简明有效的素材,才使课堂素材多而杂。因此,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文化视野。这要求教师在平时做有心人,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养成在接触每一类知识信息时都会思考与自己所教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创设简约的课堂做好充足的储备。
总之,践行简约不能仅在某一次公开课上,而要日积月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坚持繁复“不简约”的准备和积累,才能逐步使简约渗入教学风格中,真正游刃有余地让课堂呈现简约之美。大道至简,简从繁起。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