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我和李振盛是《黑龙江日报》编辑部同龄的年轻人,他是摄影记者,我是美术编辑,我们是共事多年、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这次我在北京登门看望了刚回国不久的老朋友,看到他精力旺盛,声音宏亮,风趣幽默一如当年。
现在,李振盛的摄影已经走向世界。国内外媒体公认,他以“”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为人类留下一笔文化遗产。原***副***兼***长张爱萍将***曾表彰他说:“你为人民记录了历史,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贡献,人民会感谢你的。”他的摄影专集《红色新闻兵》在国际屡获大奖,他的环球影展正在世界五大洲各国巡展,他的照片收入文化部主编的《20世纪华人摄影经典》画册。国际主流媒体高度赞扬他的作品并尊称他为国际著名的摄影大师,赞佩“他的人生轨迹是一部在逆境中奋进而走向辉煌的个人奋斗史”。
香港凤凰卫视主办的《凤凰周刊》第15期以6页篇幅介绍李振盛的作品及业绩,文中写道:“近年来,李振盛的摄影展逐渐成为了一个世界品牌。自2003年6月开始,由法国文化部主办的以《李振盛:一位中国摄影家在“”中》为题的环球影展在巴黎首展3个月,随后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世界各国巡展。到目前为止,该影展已经在欧洲7国12座城市展出,处处引起轰动,其中伦敦、巴塞罗那两地的参观者均超过10万人。据该影展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估计近2年时间里,欧洲的观展人数约有50万人次。同时,英国菲顿出版社以近20种文字出版的《红色新闻兵》画册,已被《美国摄影》评选为2003年世界最佳摄影画册并列榜首,还获得美国海外记者俱乐部2004年摄影大奖,并获得英国皇家学会2004年***书大奖”。
世界摄影泰斗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向来有不让别人拍照,也从不与他人合影的“怪癖”。95岁高龄的布勒松大师看过李振盛的《红色新闻兵》画册,对他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大师盛情邀请他在法国南方小城阿尔勒会面时说:“我们都是用镜头在为历史留下见证。”还首次破例邀请他为其拍照并合影,此事一时成为媒体的新闻话题。
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西班牙巴塞罗那艺术中心同期举办李振盛、罗丹、毕诺尼3位艺术大师作品展览”,如果没有“艺术中心大厅依序悬挂印有3位大师名字和代表作品的巨幅海报”***片为佐证,这绝对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方夜谭式的神话。《新京报》报道这一国际文化新闻的标题是:“巴塞罗那10万人看李振盛摄影展,与罗丹大师雕塑同馆展出毫不逊色”。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李振盛当年在日记中曾写道:“人生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天才+勤奋+机会”。为此,他在中曾遭到不公正的批判。其实,不同的天赋,不同的勤奋,不同的机遇,许多人都可能有。然而别人没有做到的,李振盛却做到了。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中,有许多新闻工作者比他的机遇更多,条件更好,却大多都与历史失之交臂,他却抓住这个不寻常的机遇为世人留下了“红色的非常瞬间”。这份成功源于他具有超凡的天赋,超凡的洞察力,更有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和使命感。
李振盛一家人旅居纽约已近10年,早就可以加入美国籍了。为此,朋友们劝他为方便周游列国也应加入美国籍,他婉拒友人善意的奉劝,就是不肯迈出这一步。
已经65周岁的李振盛,精力不减当年。我问他,你精力这样充沛、身体这样健康,究竟有何养生之道?他说:
首先,是笑面人生。就是微笑着面对一切,愉快生活,愉快做事。年轻当记者时,高高兴兴地背着相机到处采访拍照;退休“下岗”后,快快乐乐地游走世界,从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他说,这就是我运动与健身的最佳方式。
其次,常怀感恩之心。如果说我的事业有所成就的话,我要感谢那些曾善待我的友人,他们的关爱成为我在风雨中前行的原动力;还要感谢那些未善待我的人们,他们莫名其妙的打压是激发我奋斗不息的爆发力。这次回国,他把当年的朋友、同事都找到一起,帮助过他的,伤害过他的,被他伤害过的,大家都聚到了一起举杯同饮。
最后,要学会享受生活。我不主张苦行僧式的生活态度,老天给我们人生,我们就应该学会享受。我不吸烟,只喝点啤酒。我有糖尿病,甜的东西我也吃点,该享受的为什么不享受呢,只要不过度就可以。他说,生活轻松点,免***功能可能会提高,活得会更有滋有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红色新闻兵”为历史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