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巷在今喷水池西侧的延安西路北面旁边,是一条明代就存在的古巷。此巷不长,大约只有两三百米。闻名筑城的薛家井也在巷内。它的旁边就是贵阳著名的府学宫,此巷名“文庙巷”即缘于此。
文庙是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故又称孔庙。同时又叫府学宫,即府一级的学校。由此可见,这个简称“文庙”的处所,实际上有两个单位,一是文庙,专门奉祀至圣孔子的地方;另一个是府学,乃专供生员读书的地方。其布局是文庙在前面,府学在后面。贵阳如此,全国大都是这样。
贵阳府文庙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庙前有屏墙。墙的东、西各有一坊,右书“德配天地”,左书“道冠古今”。屏墙后才是府文庙大门,门左立有下马碑。进门之后左右有礼门、义门石坊,中为三座石桥。桥后是半月形的泮池,这是官学的象征。泮池之后是棂星门,喻孔子可同天上管教化的天镇星相比。之后是大成殿、崇圣祠、至圣后殿。这些大殿构成的中轴线左右,分列名宦、乡贤二祠,祠后是左、右尊经阁和左、右、碑亭。除此之外,还有祭器库、盥洗所、毛血所等建筑,其规模之庄严宏伟,石雕之精美丰富,在贵州首屈一指。惜乎1949年后全部拆除,在原址上修建粮食厅,把一个精神圣地变成了一个果腹的场所。此庙如果保存下来,绝对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每年都要祭孔,仪式隆重典雅。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思想精深博大,其伦理追求已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了崇尚真、善、美的华夏情怀。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且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就下令建曲阜孔庙,祭祀这位伟人。以后每逢孔子的诞辰日八月二十八日(民国时定为公历9月26日),文武百官、乡贤仕绅都要到文庙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祀,表达尊师重道的永恒追求。汉代独尊儒学之后,尤其是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之后,仪式更隆重庄严,皇帝也要亲临曲阜祭孔。清代祭孔达到鼎盛,不仅乾隆皇帝8次到曲阜祭孔,而且在秋祭之外,还在清明时加春祭。从公元前478年开始到1949年,两千多年来,全国的祭祀没有断过。在京城,皇子皇孙也不敢缺席,在贵阳,所有官绅贤学,包括私塾子弟都齐集于府文庙献爵、献帛、献香,在洁、诚、恭、敬中顶礼膜拜。这是虔诚的民族崇拜,这是崇高的精神信仰,不是强加于人的理想,更不是孔子自誉的结果。孔子的诞辰是民国时期的教师节,也是现在港、台地区和世界华人地区乃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美国一些州的教师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很奇怪,我国大陆的教师节却有意回避孔子诞辰,定在一个没有任何文化内涵的9月10日,实在不知有何深意。
除了每年的祭孔之外,文庙平时就是贵阳府的官办学堂。官办学堂分为中央、府、县(含州、厅)三级。中央办国子监,是全国的最高学府。“监”虽指学校,但历朝的“国子监”却有引导全国教育、协助科考的职能。省一级只有管理教育的学***,没有相应的学堂。府一级没有管理教育的机构,但有学堂即府学宫,贵阳府学宫就属于这一级的学堂。最低一级是县学宫,贵阳幼师所在地就是贵筑县学宫。这三级官办学堂的主要执教者,国子监是博士,府学是教授,县学是教谕,他们虽只相当于四品到七品的官,但均为饱学之士,备受社会尊重。进入这三类官学的生员,身份也比较高,还享有一些特权,比如免役、津贴等。生员犯了法,必先去掉生员资格之后才能审判,很像现在犯了法的官员一样,先“”再受审。生员所读的书都是儒学经典,比如“四书”、“五经”及其疏、注等著述,还要配读历代诗、词、歌、赋。这三级官办学堂同书院也不同,它办学目的主要是培养生员参加科举考试,书院则主要是研究学问,尤其是研究山长所主攻的学问。它同民间的私塾和各类义学更不同,它的层次较高,不教“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启蒙读物,对生员的道德要求也极为严格。
贵阳府学宫己经片瓦无存,只有留下来的几张珍贵照片还能见证它的辉煌。至于贵阳府学宫每年的盛大祭孔典礼,早已随打倒孔家店之举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它培养了多少学子、出了多少名流也不可考。但在它面前又因它得名的文庙巷还在,我就出生在这里,对这里的一些情境,我还有些印象。
上世纪40年代末,我随母亲去一位亲戚家,到过文庙巷。那时的文庙巷大都是石板路,行人不多,挑水的人倒不少。两旁有几间豪宅,庄重肃穆。我还记得在此遇到一个女的,满脸麻子,母亲说这就是麻大小姐,省长(周西成)千金。她当时是否还住四杰花园,不太清楚。我的七外公也住在此巷,他叫黄懋信,是当时省高等法院的检查官、国民***府***事委员会参谋总长朱绍良的女婿,后举家迁住南京。1949年后赋闲在家,是“干居民”,但每次运动都忘不了他,子女也因他而受罪。其兄我喊叫四外公的,是国民***府国际研究所所长,1949年以后,在北京珠泗巷扫街。1969年我去长影改剧本路过北京时曾去看过他,只见家徒四壁,境况很惨。1988年,四外婆去世后,我们还接他来贵阳住了半年。后经他的同学、科普大家高士其努力,他的历史问题才得以解脱。他的家族非常显赫,为赣南巨绅,是盛宣怀的汉冶萍公司的大股东,、***去过的安源煤矿,其首位主人就是他家。再就是外老祖公黄序,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历任参议院、考试院、宪法起草委员会官员,一生苦著《中国经济史》。
“”时,***破四旧把书稿抄走。幸此稿未毁,现已由江西省***府出版。全书200多卷,从殷商起写到清末,资料详实,被视为中国经济史的鲜有巨著。此书出版后,***府奉送黄氏后代一套。上述这些人(序公除外)都曾在文庙巷小住过,是文庙巷的过客。2013年春,七外公之子乃福舅出差经贵阳,还特去文庙巷的父辈故居一走。文庙早已灰飞烟灭,文庙巷也显得杂乱破败,故居更连影子都没有看到。忆及***抄家把他家所收郑板桥、山人等人的国宝以及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蔡元培、***、胡适、傅斯年、马寅初等所赠书画全部付之一炬时,不胜嘘唏。
(作者系贵阳学院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消失的贵阳府文庙与文庙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