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我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及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未来20年的石油产量进行了预测,提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战略和对策,以尽量提高国内资源利用率为中心,大力加强石油勘探工作,努力提高资源转化率。
[关键词] 石油 勘探 开发 战略
一、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石油探明储量
到2005年底,全国在23个盆地获探明地质储量217.76亿吨,探明可采储量60.95183亿吨。探明可采储量占最终总可采资源高值的38.05%、低值的43%。松辽盆地是资源探明程度高的盆地,探明可采储量占总可采资源量的70.77%;二连盆地是可采资源探明程度最高的盆地,探明可采储量占可采资源量的81.57%。
2.我国国内石油生产现状
2005年底,全国已开发油田410个,累计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55.81亿吨,动用可采储量51.9亿吨,采收率33.3%。2006年底共有开发井143809口,其中采油井106795口,开井84460口,注水井37014口,开井28963口。2005年全国共生产原油16087万吨,其中陆上生产14330万吨,海洋石油生产1757万吨;全国年采油速度1.03%,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9.45%,累计生产原油36.50亿吨。
近10年来全国原油产量稳中有升。2005年我国陆上共生产原油14329万吨,比1990年上升了654万吨。其中,东部地区2005年产油量11478万吨,比1990年减少了l165万吨。同期贯彻“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中、西部地区的勘探开发有了较大的进展,***、长庆、青海、 塔里木等油区产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对稳定陆上的原油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5年中、西部地区产量分别达到728万吨和2123万吨,比1990年上升了527万吨和1292万吨。
海洋石油近十年发展较快,近几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原油产量由1995年的841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1757万吨。其***东部的产量上升了608万吨,增幅达109%,南海西部产量上升134万吨,增幅142%,渤海产量增长173万吨,增幅91%。
3.今后20年石油产量发展趋势预测
最终可采资源量数据对今后产量的发展趋势预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分析,预计国内最终可动用的石油可采储量大约为120亿吨至130亿吨。若考虑今后勘探技术和开采技术的进步将使资源的探明率和采收率有所提高,可采储量有可能达到160亿吨。
分别按照120、130、160亿吨三个指标作为控制条件进行预测,可作出全国原油产量生产曲线,三个指标对应的最高原油年产量分别可达到1.70亿、1.76亿、2.00亿吨。预计到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为1.7亿吨~1.9亿吨,全国高峰产量将在2015年前后,高峰产量在1.8亿吨~2.0亿吨。
从总体趋势上看,中国陆上东部地区原油产量将缓慢下降,依靠中、西部地区的产量接替,在全国原油产量目前水平上仍可维持一段时间的稳产。中部的鄂尔多斯盆地近几年产量持续上升,预计近期仍可以继续增长。
西部的三大盆地,准噶尔产量已接近高峰期,而柴达木和塔里木则有很大的上升余地,预计产量会有较大的上升。海洋石油处于产量上升期,随着勘探开发进程的加深,预计最高产量在2020年左右可能达到3600万吨~3900万吨。
二、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战略与对策
从全国来看,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已占最终可采储量的40%左布,总体上已进入勘探的中期,勘探难度日益增大;投入开发的油田,其累计采出量已占原始可采储量的65%以上。提高资源利用程度,增加石油经济可采储量应是已开发油田的主要目标。因此,我国石油勘探与开发的中长期战略,应该是以尽量提高国内资源利用率为中心,大力加强石油勘探工作,努力提高资源转化率;已发现和已开发油田,要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努力增加石油可采储量,提高已探明资源的利用程度。为此,需要采取以下***策和措施:
1.加强以大型含油气盆地为主的勘探,进一步提高资源探明程度
资源评价表明,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有陆上的松辽、渤海湾(陆上)、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以及海上的东海盆地、渤海湾盆地(海上)、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这11个盆地至2005年底待探明石油可采资源量约为73亿吨,占全国待探明可采资源量的75%~90%,其中,渤海湾盆地(陆上)23.3亿吨,松辽盆地10.5亿吨,塔里木盆地12.3亿吨,准噶尔盆地10.5亿吨,鄂尔多斯盆地5.8亿吨,珠江口盆地6.5亿吨,东海盆地5.6亿吨,渤海湾盆地(海域)4.0亿吨。加强这些大型盆地的勘探,深化已开发油田的深部和勘探,以及在已开发含油气层系内部进行精细的油藏描述和勘探工作,仍是今后发现储量的重要途径。在老油区深挖细找、继续挖潜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海上和陆上西部地区的勘探,提供资源接替。另一方面要加强新区带、新层系包括海相地层)的风险勘探,争取取得新的突破,为我国石油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领域。
2.逐步提高已开发油田采收率,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石油资源
中国油田的石油储集层主要是陆相沉积岩,与海相油田相比,具有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油田天然驱动能量不足和原油粘度较高的特点,因而开采难度较大我国油田根据自身特点普遍采用早期注水开发,取得了好的效果,2005年底全国油田平均最终采收率为33.3%,较采用天然能量开采提高采收率十几个百分点。油田开发的总体水平已居世界前列,但是仍有大量可动原油将被遗留在地下。因此,提高油田采收率是我国油田开发的长期任务。
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中,常规注水方法提高采收率包括改进油藏管理、调整注采方式、加密注采并网等;此外,采用注入化学剂,如聚合物驱,碱或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及碱或表面活性剂或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以及微生物采油等,被称为三次采油技术。三次采油技术的矿场试验表明,可以提高采收率10%以上,但其适应性与经济性是影响三次采油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今后需在改进技术和降低成本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从而逐步投入现场应用。
3.制定优惠***策,激励经济边际储量的开发利用
在我国已探明石油资源中,经济边际储量有两类:第二类是由于经济原囟在常规工艺技术下难以投入生产的石油储量,土般有品位低的贫矿,或原油性质、储层状况特殊的油藏;第二类是随着油田开发向后期延伸,逐渐出现残矿、尾矿,需采用特殊的开采方式开发,如三次采油,才能将这部分原油开采出来。前者即难动用储量全国累计己有30多亿吨,难以投入开发,后者将随着老油田采出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多。提高经济边际资源的动用程度,对稳定和提高全围的原油产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应制订相应的优惠***策(如减免税等),鼓励和支持石油企业将大量难动用的石油储量开发利用起来。
4.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依靠石油科技进步提高勘探开发效率
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测井、钻井及采油工艺技术的进步十分迅速,使得在过去难以发现的油气田得以探明,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地区不断地成为新的油气区。随着我国沙漠、戈壁和海域勘探技术的发展,大大开拓了中国石油生产的领域。在油田开发方面,稠油、低渗透油田、凝析气田开采技术以及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为我国近年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石油科技研发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寻找深部和隐蔽油藏的新技术广。
(2)发展老油区内部及边部滚动勘探开发新技术。
(3)提高注水开发油田常规开采技术和三次采油技术。
(4)稠油、超稠油和深层稠油开采技术。
(5)特殊油气藏的开采技术。
5.抓紧石油立法,保护和合理利用石油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石油开采都是由国家直接组织或国家石油公司统一承担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单位、团体或个人开始进人石油开发领域,在未取得开采资格和许可登记的情况下,在一些地区滥开、乱采,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并且由于开采技术落后,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和地区环境污染。为了合理利用石油资源,应尽快制订《石油法》和《油气田保护条例》,把石油资源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仿照大多数产油国家的做法,在我国石油立法中明确规定对油气勘探开发的专营制度,除国有石油公司外,任何地方、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国家批准,都不得随意开采,依法保护国家石油资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国石油资源状况及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