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茂旗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让文化的阳光照“靓”草原。
找准依托,打造游牧文化特色品牌
作为内蒙古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有距离呼包二市最近的天然草原,有1.6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历史上,林胡、楼烦、匈奴、鲜卑、蒙古等众多游牧民族,在这片草原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游牧文明,其中以蒙元文化为代表的游牧文化最为典型。达茂旗境内留存的大量岩画,表明这里很早就是游牧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史记》记载的匈奴人第一位首领头曼单于,其统治中心头曼单于城,即在达茂草原一带。这是全世界草原民族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城”(筑城或帐城)。王昭君出塞和亲是千古传颂的佳话,而王昭君和其夫婿曾长时间留居“幕南光禄塞”,即阴山以北的今达茂草原地区,至今遗迹尚存。特别是座落在达茂旗境内的敖伦苏木古城,有八百年历史,是草原游牧文明的集大成者,其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得天独厚的生态草原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达茂旗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带动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和包头市“5421”发展战略提出的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思路,2013年,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包头市***府的共同支持下,达茂旗承办了为期80天的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2014年又承办了为期90天的第二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
紧紧抓住载体,着力打造文化品牌
游牧文化崇尚速度和力量,最突出的表现是被誉为蒙古族男儿“三艺”的赛马、射箭和搏克,因此被确定是贯穿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始终的三项活动。此外,还引入了很多体现速度与力量的现代体育项目,如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全国汽车耐力赛,环达茂全国汽车集结赛、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为文化旅游节注入了时尚元素。
借助游牧文化旅游节的兴办,祭火、祭苏力德、祭敖包等各类祭祀活动,也在不断走向规范,建立了一套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完整仪式;牧区苏木镇举办的“蒙古人的一天”活动,让游客走进原生态牧民家庭,体验牧民从早到晚一天的生活,感受蒙古族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骆驼比赛、蒙餐制作比赛、马文化节、策格文化节、擀毡节、奶食文化节、最美蒙古包评选、牛羊选美大赛、家庭那达慕等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体验中,充分领略到蒙古族独特的祭祀、服饰、饮食、民俗等原生态民族文化。
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成功举办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首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完成文化旅游增加值5.47亿元,同比增长19.7%,占GDP比重提高了1.9个百分点,达到3.3%,实现了全旗产业转型一次质的跨越。第二届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期间,接待游客量突破17万,实现经营业收入6900多万元;借助“达茂草原羊”“达茂马铃薯”等绿色品牌,达茂民族手工艺品、达茂奶食品等一批达茂牌产品热销,促进了农牧民增收。达茂的马匹也有了新用途,可以参加比赛拿奖金,培养一匹好马,就等于过去养10匹普通马,在这种利益引导下,牧民会自觉从“贪多”向“求精”转变,从根本上解决“禁牧”和“禁养”的矛盾,促进了生态保护建设。整个文化旅游节关联民族文化的活动占到90%以上,通过这些活动,许多尘封已久的民族文化被重新唤醒,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游牧文化旅游节合作媒体有40多家,每年接待记者300多人次,第二届接待记者80余人,达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对外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单位:包头市达茂旗委组织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让文化的阳光照“靓”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