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南都周刊等媒体多次报道的“鞠躬校长”李庆明,在“南山央校风波”稍有平息前后回到家乡南通,他两度约谈《三角洲》杂志记者,平静细叙他多年实践情境教学、公民教育得与失,回眸从业经历中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对教育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依旧痴心不改。
三角洲:影响你教育理念逐步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李庆明:作为一个南通人、一个江苏人,我比较注重的是教育有着深厚的江苏背景、南通背景,这是挥之不去的,我的学术背景,现在想起来,受李吉林老师和朱小蔓的影响最大。
三角洲:如何理解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育?
李庆明:乡村田园教育也好,都市田园教育也好,无论哪种都是情境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实践。李老师情境教学对我们的影响特别大。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就是给孩子一个好情境,这就是重点,这个李老师说透了,就是你给孩子一个好一点的情境,因为任何孩子都是在环境中成长的,而教育给他一个好的环境,这个好的环境李老师称之为情境。情境就是有感情的环境,而不感到陌生,相反感到很亲近。
三角洲:许多年前,你去海门海永小学支教,那段经历让你对农村教育有没有新认识?
李庆明:1999年,我去到海永。那时候说“支教”,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其实我不认为农村教育弱势,需要去扶持,我更愿意看作是去发掘、去释放、去优化。传统文化中有很好的东西,其精华不输于现代文明,应该把这两者融合起来,所以当时乡村教育,其实是田园教育的先声。
三角洲:海永四年让你对教育有了新发现吗?
李庆明:海永经历让我认识到,教育有时候真的不是说去想着改变一个人,在白纸上画一幅画,相反,是去释放一个人的潜质,在接触了那么多的农村孩子后,我们体会到搬运工与哲学家没什么区别,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
而这个时候,假如可以把乡村很好的东西挖掘出来,那么就等于走进教育最本源的地带。我觉得乡村教育最接近教育的本源,他们那里有最原生态的文化,那些天然的创造物,一些非物质的文化,甚至已经传承千百年的东西,那里的民俗文化,亲情文化,礼仪文化,和儿童关系最大的游戏文化,还有崇明岛靠近长江边,入海口,隐隐约约能够感受到和它有关的长江文化,渔民文化,你还能想象那种扑面而来的海洋文化,我在那里感受着,发现着。
三角洲:你在海永完成了***治意义上的支教,在乡村教育上还有没有什么成果?
李庆明:有。有的成果是看得见的,比如说,首先孩子的变化是最主要的,我感觉到他们找到了一种自觉,没有自卑感了,自信,自觉。我记得我刚开始做乡村文化,那里的人很不好意思,比如农村游戏,他们会疑惑这些怎么能够弄到学校里来?其实,这就是最好的东西,这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渐行渐远的东西,那是一种很可怕的丢失,你不能因为现代文明的进程把传统的一些好的东西都舍弃掉了。
三角洲:教育现代化,你觉得这是进步还是退步?
李庆明:我看过龙应台的一篇文章,是写她去欧洲考察,与想好的完全不同。为什么那里的乡村文化可以保存那么好,古堡,古刹钟声,炊烟袅袅,都没有消失掉。现代化是一种不能无根的现代化,我反对教育的城市化,甚至反对提什么教育现代化,因为教育是文化范畴的东西。科技、经济什么都可以现代化,但是教育这个东西比较特别,它更多的是守沉的东西,古老的、原生态的东西在乡村可能保留的比较好,虽然比较破碎,但是相对来说,比城市要保留的好一点。是去存留它,而不是舍弃它。
三角洲:那么你的意思是教育应该坚持传统,不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变?
李庆明:改变可以,但我们首先需要做一件叫做保存的事情。然后才能做一些改造,不能一开始就抛弃掉。在国外,根本没有中国现代化的设施,与中国差得远了,但是他们教育却做得比我们好。原因是我们教育的方向错了,如今我们的学校设施超一流,但是教育水平还是三流的。这个事情给我一个启示,乡村物廉价美的文化,我们要把他们挖掘出来,比如一个跳绳,一个沙包……这种东西我们如果舍弃掉是非常可惜的。
所有教育要把原生态的资源做一个梳理、优化,然后纳入到学校的课程资源中来,那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是孩子们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民俗、亲情、童谣,我小时候就是在我奶奶的怀里听她哼出的古老童谣长大的,这些我到深圳去都放在教材里了,现在教材里的古老童谣没有多少了。
三角洲:有一段时间网民把民国语文课本拿出来,说这种课本充满人文关怀。你怎么看待这类事情?
李庆明:我现在也在做这个事情。比如在编一本高中的文学读本,我以前还编过一本公民读本。文化自信有了,那些孩子从这些里面得到滋养。我最不喜欢说成绩,成绩是教育的副产品。让学生有人文情怀,艺术情调,比什么都更重要。
三角洲:你为什么会在深圳这个大城市里搞田园教育?这是否有些矛盾?
李庆明:在乡村,做田园教育顺理成章,都市田园一开始很别扭,都市怎么田园呢?我自己第一反应也是很别扭。我其实不愿意离开海永,这种情思就割不断。而且我受李吉林老师影响,情境教育从来没有断过,这是很难的。很多的跟风者都是昙花一现。我那时候骨子里还是最情境教育,所以当时就想能不能接上去,田园教育为什么不可以在大城市做?
我看过英国霍华德的一本书,叫《未来的田园城市》。有人说他是世界最早提出田园城市,但有人说是张謇先生,这就又与南通文化联系起来了。张謇说南通的城市构建就是田园城市,而这个提出比霍华德要早。我想做到叫跳出教育看教育。但是当时在教育界反响不是很好,很多批评,说我荒谬离谱。
三角洲:深圳这座大城市,教育是否也是追求升学率?家长们会不会反对你的田园教育?
李庆明:深圳追求升学率和南通差不多。潜规则的行***文化是非常重视升学率的,但我做素质教育这么些年,家长投诉我的很少。我把一到六年级的家庭作业全部砍掉,没有一个家长投诉我,第二天反倒鲜花来了,当然我不是放野马了。家长们都非常支持我的公民教育,他们觉得我做得挺好。
三角洲:你在深圳具体如何做田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