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隐性采访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采访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自隐性采访产生至今,一直被广泛使用。但由于隐性采访自身特性的原因,导致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新闻侵权等行为的发生,违反了新闻法律法规以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本文将根据水门事件和克林顿性丑闻这两个隐性采访的经典案例来具体分析隐性采访与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的冲突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隐性采访;水门事件;克林顿性丑闻
作为一种能真实有效的探寻事实真相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自出现起,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到现在,受到我国受众广泛关注与好评的《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等栏目中,便大量运用了隐性采访的方法。同样,国外的一些产生轰动效果的报道也是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获取的相关资料。可见,隐性采访已经成为新闻采访中非常重要的、深受记者和受众喜爱的一种方式。
一、浅谈――关于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通过隐性采访,记者可以获得其他的采访方式难以采访到的材料,因此越来越为媒体所青睐。
(一)隐性采访发展历程
最早的隐性采访可以追溯到1890年,美国《纽约世界报》的报道《疯人院的10天》。我国的隐性采访始于二十世纪初期,在1923年出版的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邵飘萍著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就曾提到“隐显”的问题。
(二)隐性采访特点
首先,隐性采访的题材特殊,一般是针对一些不方便公开采访的事件。其次,隐性采访具有非公开性,在采访中,既要隐藏采访目的、记者身份,还要隐藏采访手法。再次,一些需要进行隐性采访的事件可能是巨大的违法犯罪活动,所采访对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记者深入采访,可能使其自身处于风险当中。最后,隐性采访一方面可能会带来显性采访所得不到的材料,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害采访对象的隐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采访与新闻法规和职业道德发生冲突的地方。
二、对话――水门事件与克林顿性丑闻
在广为人知并且产生影响重大的隐性采访案例中,具有典型性的当属水门事件与克林顿性丑闻事件。在重要性上,这两个事件都与美国当时的总统相关,在内容上,都是揭露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的一些不当行为。虽然两起事件都运用了隐性采访的方式,但由于对于隐性采访运用的方式不同,导致了两者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水门事件导致了尼克松下台,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隐性采访。克林顿性丑闻导致克林顿被弹劾,虽然总统并未下台,但由于与莱温斯基相关的录音被曝光,致使在一段时间里网络暴力盛行,严重影响个人生活。
(一)水门事件中隐性采访分析
水门事件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隐性采访案例。《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通过追查爆窃者的户口纪录,追查支票和金钱的流向,继而顺藤摸瓜的去找寻各种线索。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两人终于掌握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谋求连任,窃取对手***治情报的证据。
水门事件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是在显性采访难以获得有效线索的前提之下转而采取隐性采访的。其次,是两名记者强烈的新闻敏感,虽然之前非法闯入水门大厦的案件已声明与尼克松***府无关,但两人并未就此罢休,而是继续进行调查工作。再次,就是《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布拉德利定下了一系列相关准则,包括应明确消息来源、加强编辑审核等。这些规定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避免了由于记者的采访不全面或主观偏见造成的新闻失实,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失实而引发的侵权。最后,两名参与采访调查的记者,并没有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府机密,因此不会造成侵犯人权与泄漏国家机密。总体来说,水门事件中所进行的采访基本上避免了隐性采访中会出现的大多数问题,才使得最后的报道取得了成功。
(二)克林顿性丑闻中隐性采访分析
在克林顿性丑闻中,虽然通过隐性采访也揭露了总统的不合理行为,但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发生之后,与克林顿保持不正当关系的莱温斯基遭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责问与谩骂。莱温斯基日后的一次名叫《羞辱的代价》的演讲当中,她说在丑闻被曝光后的一段时间,她母亲怕她自杀甚至不让她在洗澡的时候关门,可见此事对相关人员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
在此事件当中,莱温斯基在***认识的朋友琳达・崔普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隐性采访中的记者,她将莱温斯基透露的与总统交往的秘密进行录音,事后又将录音交给了检察官,这导致了莱温斯基隐私的第一次泄漏。当事件被曝光后,录音未经同意便被公开到电视上,还有一大部分散播到网上,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条件,使得该录音极快极广的传播,这导致了莱温斯基隐私的第二次泄漏。
虽然这起事件并非职业记者所进行的隐性采访,但事件中窃取他人隐私的人也充当了记者的身份,收集信息并将之传播与大众。在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录音等行为,同样也构成了隐性采访。
这些相关信息的公开,导致了个人的隐私暴露在大众眼前,人们对于隐私的不合理评论便随之转化成了网络暴力。这种暴力暴露出了隐性采访时用不恰当时的弊端,即在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扰乱社会秩序,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三、探讨――如何平衡隐性采访与法律道德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水门事件和克林顿性丑闻中的隐性采访,以及借鉴当前隐性采访容易出现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平衡隐性采访和新闻法规、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
首先,若用非隐性采访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尽量不要用隐性采访的方式。在一些事件当中,若记者采访时稍加运用技巧,便可以得到准确、全面的信息时,记者就应尽量避免选用隐性采访。
其次,记者应在合法的目标下进行隐性采访。记者在采访中应注意不侵犯他人的隐私,并且不对私人生活或者公共生活进行干扰。同时,记者的采访应旨在揭示事实真相,因此不应在采访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主观倾向性,造成最终的报道事实。
再次,所进行的隐性采访应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就是隐性采访合法性的基础。但必须经过新闻机构的特别批准,以减小法律风险,不得由记者自行实施。
四、结语
隐性采访是把“双刃剑”。在近期隐性采访较为受受众的欢迎,这是因为目前的社会腐败现象较多,公众对舆论监督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隐性采访的方式方法。我国目前尚没有允许或禁止隐性采访的相关条款,但我们的记者也要强化法律意识,在采访中不侵犯他人权利、不违背职业道德。(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注解:
① 范长江于1936年秋奉大公报社命,化妆成一名公司职员,只身深入西蒙额济纳旗,刺探日***入侵西蒙的动向。范长江把此次经历写成《忆西蒙》,发表在1937年的《国闻周报》上。
② 《羞辱的代价》是莱温斯基在2015年3月进行的的TED演讲。
参考文献:
[1]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杨立新.隐性采访和人格权保护. [J].河南省***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4] 杨立新.隐性采访的合法性及其法律保护.[J].中国记者.2000
[5] 陈力丹.试论隐性采访的法律意识和行为准则.[J].现代传播.199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水门事件对话克林顿性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