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电影《孔子》的公映,导演胡玫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淑媛》杂志独家专访了胡玫,这位敢于第一个碰触孔子题材的女导演,在采访中畅谈了电影从拍摄到公映至今带给自己的痛苦与快乐。
一个从来不会喊累的导演开始感叹“太累了”。
在小说《孔子》的新书会上,导演胡玫用“折寿”来为影片《孔子》的制作过程作结,“心累,因为要顾及的事情太多”,“这个戏能够走到今天,可以说是步履维艰”。
的确,且不说影片拍摄的筹备历时5年,剧本修改了33遍,单单影片上映以后的各方意见,导演胡玫所要面对和承受的已经很多很多。
“不得不为之”的《孔子》宣传
“我从来不喜欢出来做宣传,我也不擅长做宣传,现在陷入这些口水战,我都快烦死了。”
高耸的城墙,迷蒙的天空,在一抹金黄的余晖中,任职中都宰的孔丘被传召觐见鲁国公。还未进入正殿,他已依照古法一板一眼地行起跪拜之礼,旁边的内侍看到这一早已过时的举动,不禁掩面轻笑。
这是影片《孔子》的开场,只是一个转脸轻笑的动作,伴随着孔子依然阔步向前的背影。在那个诸侯割据、礼崩乐溃的时代,一个人固执地坚守自己“克己复礼”、“推崇仁义”的理念所遭遇的尴尬与孤独,已经尽现其中。导演胡玫曾经不止一次地表示:“孔子最感动我的地方,是他一生对自己的信念始终不渝的坚持”。只是,伴随着影片的上映,不论是胡玫的坚持还是孔子的坚持,都开始面临一场被误读的尴尬。
1月22日,电影《孔子》全国公映,就在影片公映的当天,“2D版《阿凡达》为了确保国产片《孔子》的票房而被强制下线”的消息同时爆出。伴随着“广电总局出面澄清”及“胡攻导演为此举感到温暖”的新闻标题,网络上开始出现“罢看《孔子》”的倡议,豆瓣网、时光网史无前例地给出了“1分”的影评分,韩寒则表示,看在导演是女性的面子上,给个2分。至此,更多的质疑开始纷至沓来,导演胡玫越来越成为一个众矢之的。“胡玫称《孔子》票房仅山东就能过亿”、“胡玫认定《阿凡达》借《孔子》炒作”……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导演胡玫无奈地表示,已经被宣传“弄得烦死了”。“我从来不喜欢出来做宣传,我也不擅长做宣传。只是因为合同的规定,我又不得不出来走台做几次宣传。我在特定情境下说的某些话并不是那个意思,可是被报道出来就走了样子。陷入这些口水战,把人弄得一头雾水。”“不过我也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无所谓吧,我想表达的东西都在电影里面了。有人说,《孔子》根本没有拍摄的必要。当然,他有这样讲的自由。但是,我也有创作的自由。”
不过,显然,导演胡玫以及整个电影剧组仍然是在意别人的评价的。在小说《孔子》的新书会现场,与这本新书同样处于显要位置的就是摆在旁边的《电影编剧说明》的小册子。新书会前3天赶制印刷,开篇即阐明“写《孔子》剧本,编剧不敢虚编故事”。除此之外,此说明更是完全按照电影的情节发展,逐一标注出史料依据共计55处。“在编写电影剧本时,胡玫导演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史记》中记述的孔子生平脉络写,不许瞎编!小说里面我们会看到大量的反面人物,这些人都会成为孔子前进的障碍,我们会看到孔子是怎样一步一步突破这些障碍,成为受人尊敬的先贤。可是其中一些人物在历史上存有疑问,所以电影就没有触及。”在会现场,电影《孔子》的编剧同时也是长篇小说《孔子》作者的何燕江一直强调着影片的严谨性,“在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不断地跪,我也看到网上有一些声音说,这是一种对上的谄媚。不是这样的,孔子的跪,实际上是讲礼,代表的是一种规矩,及对规矩的尊重。就像现在的法制社会,法就是我们当前的礼。孔子当年对这种东西一点儿都不放松……可能在电影里面它的表现方式是跪,但是它代表的是尊重礼法而不是对上谄媚。这又回到了那个问题,孔子被人歪曲的比较多。”
“我从不觉得自己多了不起”
“我当初学习的本业就是电影导演,我现在做的只是我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这有什么值得夸耀和感觉了不起的?”
“面对着某种被歪曲、被误解,影片《孔子》从拍摄到公映,你感觉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同时什么事情又让你感觉很欣慰?”对于这一问题,胡玫称:“遇到困难时的痛苦与克服困难时的总是相伴随的。”“导演这个工作的性质就是你可以自由去畅想,而看着自己的想法从最开始的模糊不定到最后一步步被印在胶片上,变成现实,克服这中间的巨大落差,就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具体到影片《孔子》,从当初拍摄《汉武大帝》时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事件而对孔子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到通读完史料后曾产生迟疑与放弃;从听取各方专家意见,修改到第17稿时才确定从孔子51岁开始为官时切入,直至影片最终呈现出的叙事结构;从饰演孔子演员选取的纷争到最终确定周润发出演,胡玫曾经坦言这些工作都是在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下进行的,“能不能走下去?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到最后是不是可以完成。就像长征似的,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终点是不是在胜利的彼岸。但是当时觉得要把这件事情做起来。”
如今,长征已经走完,胡玫最痛苦与最快乐的一程都已体验完,而屈指算来,电影《孔子》已经是导演胡玫有据可查的第四次集中展现男人故事的影视作品,此前有家喻户晓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和《乔家大院》。似乎她钟爱的题材一直都是男人戏。此次拍摄《孔子》,胡玫更是承认,在对孔子的塑造中寄托了自己理想中的男人形象。那么综合之前塑造过的雍正皇帝、汉武帝、乔致庸,胡玫理想中的男人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她会更看重他的哪一面?对此,胡玫直言不讳:“我崇拜英雄。”“我崇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像汉武帝,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霸气,就是要建功立业;而孔子,他一直是一个不屈的奋斗者,他放弃了许多我们常人所认为的快乐,他的情感里有一种宽怀、慈悲的精神,我现在每次读孔子的东西,都会由衷地感叹‘真棒’!我喜欢那些有厚重感、风云感的人物,胜过喜欢平凡人的琐事。”
可是,这个不太喜欢平凡人琐事的女导演,在接受本刊的采访时,却由始至终坚称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文艺工作者,虽然她与张艺谋、田壮壮等是同班同学,毕业后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女儿楼》(1988年)即在国际上获奖,而当年凭借着《雍正王朝》的成功,她一直被誉为电视剧界的首导,可是胡玫仍然坦言:“我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女导演,我当初学习的就是怎样导演影片,我现在做的只是我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这有什么值得夸耀和感觉了不起的?”“我的幸福就来自于我迷恋这份工作,迷恋每次在执导影视拍摄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所带来的喜悦。一个人在做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时,是不会感觉到痛苦的。”
如今的胡玫,已经紧锣密鼓地投入到了新作品的制作,而她的下一部电影,就是《红楼梦》。据悉,目前影片的选景工作已经完成,拍摄事宜开始提上日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胡玫:《孔子》带来的痛苦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