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坝的清晨,一派清新与质朴,金色的阳光透过高高的棕榈树,斜射在傣家竹楼上,身穿紧身小衣、长筒孔雀裙的傣家少女,婀娜多姿的身影时隐时现地穿过沾满露水的凤尾竹林,仿佛是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五彩缤纷……
不到橄榄坝,不算到版纳。
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神秘的地方,时逢泼水节,几个影友相约去西双版纳采风拍照片。一路颠簸地来到景洪市,看着三三两两的傣族女子打着花油布伞,蝴蝶般从身边飘过,那迷人的身材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真有赏心悦目之感,一路的奔波劳累都随着这些身影飘走了。
西双版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傣族,还有白族、拉祜族、景颇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我们在景洪市租了一辆面包车,司机兼向导小何带着我们去橄榄坝傣族村寨感受泼水节。
橄榄坝是西双版纳奇异热带风光的典型区和多姿多彩民族风情的富集区,有着浓郁丰厚的傣族文化传统的积淀,人们常说:不到橄榄坝,不算到版纳。
走进橄榄坝,只见黛林翠竹掩映,一个个傣家村寨镶嵌在绿色的田野中,周围蛙鼓蝉鸣,挺拔秀丽的椰子树,绿叶硕大的香蕉丛,枝繁叶茂的泡果树,衬托出傣家竹楼的玲珑别致。间或出现于傣族村寨的佛寺、佛塔,香火及小和尚的诵经声,增添了几许幽静和神秘。身着筒裙的傣家女,或卖水果、手工艺品,或在田间劳作,或三三两两进河沐浴……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民族风情画卷。
泼水节上的傣家女
傣族最著名的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逐渐演变成傣家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民俗节日,也是傣族青年男女最盛大的狂欢节。通常泼水节在傣历六月十三日到十五日举行,所以当地又称“六月新年”。
橄榄坝的傣族园很大,看过傣族园内的文艺演出就来到泼水场。泼水场很大,中间是一个大水池,周围是身着民族服装的傣族姑娘和小伙在水池里表演泼水舞,歌舞升平的景象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时,突然,傣族姑娘、小伙不约而同地跳入水池中,将脸盆、水桶装满水,泼向四周。水战开始了。被泼者躲,泼人者追,追到后像浇花似的用水将被追者从头淋到脚,被泼者开始奋勇还击,找寻“武器”回敬一桶、一盆,然后开怀大笑,你来我往,战水纷飞。一向优雅如孔雀的傣家女,在这里尽可以纵情嬉戏。
棕榈树,凤尾竹,孔雀女。
过完泼水节,傣家女又恢复了以往娴静又勤劳的日常生活,但她们天然的美丽和天生爱美、又善于展现美的气质却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吸引着外来游客的眼球和镜头。
在版纳,只要身穿五彩云霞的傣族女子款款从你身边走过,并悦耳动听地招呼一声“索多呢”或“么多呢”(阿哥、阿妹),无论你来自何方,从此再不会忘记她们――斑斓的衣裳、婀娜的身姿、音乐盒般沁人心脾的声音。
橄榄坝的清晨,一派清新与质朴,金色的阳光透过高高的棕榈树斜射在傣家竹楼上,身穿紧身小衣、长筒孔雀裙的傣家少女,婀娜多姿的身影时隐时现地穿过沾满露水的凤尾竹林;溪水边,几位俊俏的姑娘,或担着盛满清水的瓦罐,或担着装有刚洗涤的衣服的竹篮,沿着河边悠悠地走着,窈窕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展现给山川大地、展现给我们。
傣族女子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秀,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而且非常善于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打扮自己。
傣族女子的服饰绚丽多彩,充分展示了少女的活力,她们一般上身都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案花纹;她们喜欢将长发挽成髻,并在发髻上插上斜梳、簪或鲜花作为头饰;她们还喜欢佩带金银饰品,大多在小蛮腰上系上一根精致的银腰带,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娇美玲珑,仿佛是一只只美丽的孔雀,优雅娴静,五彩缤纷,因此,傣族女子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傣族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村边的小河成了傣家人的乐园,孩子们整日泡在河里玩耍,连村中寺庙里的小和尚也不例外。人们每天在河边洗涤新摘下来的青菜和换下的衣服,而且每当傍晚时分,村里的女人们就会到河里洗澡,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也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浴罩”浮在水面。有时她们还在水中嬉戏,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妩媚,男人们就在不远处的河里打鱼捞虾,一派祥和景象。
离开版纳后,脑海里时常闪现出勤劳、善良、好客的傣族女子的身影和那悦耳的声音,所幸拍了许多***片,可以时常拿出来翻看,每一次翻看都仿佛带我重回到版纳的橄榄坝,回到傣家的竹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