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讯息
发行公司:派拉蒙家庭娱乐
发行日期:2005年6月21日
零售价格:29.98美元(分宽屏版和全屏版)
DVD配置:――英语DD5.1/2.0
――法语DD5.1
――英文/法文字幕
――两个特辑:“卡特教练:银幕下的真实人物”和“里士满高中篮球队的快攻”
――六段删除场景
――Twista和FaithEvans主唱音乐录影带:希望
你不得不承认,《卡特教练》是部很棒的电影,尽管它的许多桥段煽情的手法有够烂,尽管这部本质上的说教电影一点儿都不酷,而且还长达2小时14分,但是它还是可以吸引你一口气把它看完,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篮球。
由好莱坞大制片厂派拉蒙出品的这部篮球影片在上映之初引起了美国大报的关注。《芝加哥论坛报》说:“这是一部不断使人兴奋的体育影片。而且影片对于运动员追求的真正目标――个性――提供了有价值的教益。”《波士顿环球报》指出:“这是勇敢者的内心史。它来自心灵深处,尽管缺乏创造性。”在美国2500多个影院放映之后,《卡特教练》的票房连续创造了新世纪好莱坞体育影片的新纪录。第一周,《卡特教练》票房排名第一,票房价值为3000万美元。直到第四周影片依然居于美国电影市场票房前十行列当中。
影片的整个过程很像漫画《灌篮高手》,里士满高中队比起湘北高中来甚至还要差一些。一开始就是他们与圣弗朗西斯科队比赛,里士满只得32分,而且嘲笑、争吵、矛盾以及迷茫笼罩着球队,球员们看不到任何希望。此时肯・卡特(塞缪尔・杰克逊饰)出现了。
于是一支赛季22负4胜的球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肯・卡特的指导下球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并且打出16连胜的惊人成绩。但一切在这里又发生转机,1999年的1月4日,肯・卡特的名字登上了《纽约时报》,原因倒不是他所率领的里士满高中球队所创下的气势如虹的比赛成绩,而是他做出的一个决定:暂时关闭训练馆,所有队员到***书馆复习功课,学分达标方可恢复训练。
在锦标赛即将到来的紧要关头,谁也不会想到卡特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整座城市都在为这支不败的球队而疯狂,每场比赛都座无虚席,到处充斥着fans的尖叫声。惊闻卡特的决定,各界之前对于他的溢美之辞瞬间转化为刨根问底的询问和劈头盖脸的责难。除了队员家长的愤怒目光,卡特还需直面来自校方领导的反对,因为里士满是一个工人阶层聚居的城市,高失业率使得人们饱偿贫困和生活的重压,跟随卡特学习篮球的15个孩子中许多都来自单亲家庭,像科比和沙克一样有名有钱是许多队员的梦想,许多家长已经将篮球视为孩子冲出里士满、获取成功的惟一方式。但卡特拒绝屈服,他觉得自己是在履行合同,因为在踏上他的训练场之前,所有队员都签署了一份保证自己必须在球场上和课堂内同样努力并同样出色的合同。在卡特看来,赢得比赛固然重要,但保证队员的文化课成绩,为他们确定一个选择更为充分的未来同样重要。在卡特的教学词典里,作为一名高中篮球队员,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毅力、纪律和团队精神,足够的学分成为了开展训练的必要条件。他想用自身的经历与经验告诉被自己一手扶上胜利征程的队员们:是学校的教育塑造并指引自己走上了正确的人生之路,而不仅仅是篮球比赛。
作为1972年在里士满高中光荣毕业的篮球生,肯・卡特用自己队友的经历告诉这些老师、校董、学生还有家长他们需要走怎样的一条路。但是大人们不接受这条前途光明,却充满荆棘的路,他们要成绩、要胜利、要一时的赞美和掌声。最终的投票,4比2,球队必须重新回到篮球场上,而肯・卡特决定辞职。收拾完东西的他,再一次来到学校的篮球馆,他的铁链和锁头已被人砸坏,然而在篮球馆里,他的队员在等待着他――“他们就算把锁头砸了,我们也不会回去打球”,克鲁兹说。卡特教练胜利了!
影片的最高潮,学生们成绩通过了最初C+的合同约定,取得了第17场比赛的胜利,等待他们的是电影一开始的对手圣弗朗西斯科高中。经过一番苦战,里士满高中最终一分之差惜败,但是他们重新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看看,我说的没错吧,连结局都跟湘北高中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时差不多。
“跟小说里写的不一样”,失利后的肯・卡特走进更衣室。“计划失败了,我是来训练篮球队员的,可他们却成了学生;我是来训练男孩子的,可他们最后却成为男人……你们今天所做的,或许是其他的人一生所追寻的。”顺便说一句,里士满高中的毕业率还不到50%,而这支篮球队最后有6人进入大学,5人拿到奖学金,球队整个赛季17胜1负,这一切只用了4个月。
评论
最初以为《卡特教练》应该走与《冰上奇迹》、《胜利之光》相同的叙事路线,强调团队、纪律的重要性,教练和队员们不管是不是菜鸟,都会卧薪尝胆,屡败屡战,最终通过一场一锤定音的关键赛事让片中的球员、银幕内的演员和银幕外的观众同时达到高潮,但本片却打破了常规,强调了“学生球员”的身份重点在于“学生”而非“球员”,将“百年树人,教育重于娱乐”的育人纲领摆上了台面,有意无意间像是对各类丑闻指控不绝于耳的NBA赛场吹响的一记暂停的哨声,虽不作数,但也会带来片刻的思索。
有评论说虽然篮球教练肯・卡特的事迹看上去有些陌生,但却从编者构建的情节中找到了似曾相识的痕迹,委婉道出影片尚未摆脱“俗套”,但在刻画一位接手了一支有组织无纪律的球队的教练的角色时,您又能开列出多少种新鲜的方式或角度去表达呢?这是近年来反应美国篮球教练生活的最为有意义的影片。塞缪尔・杰克逊扮演的高中篮球教练卡特生动再现了这位教球更要育人的篮球教练的生活情景。
说到这个塞缪尔・L・杰克逊,他可不是个软蛋。他主演的第一部影片――1981年的《丛林热》为他赢得了戛纳最佳男配角奖,而1994年的《低俗小说》也使得他一举拿下奥斯卡金像奖与金球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并获得英国影视学院所颁发的最佳男主角奖。这个长的不是很帅但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的黑男人在《卡特教练》这部电影中精确细致的表演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喝彩――个人很喜欢看他在众人的面前那种坚决的神态和坚毅的眼神――那种不容忽视的、不可置疑的坚决。
不知道是黑人演员天生有着这样的感染能力还是当下人们对黑人演员有着特别的偏爱,从以前盛名远播的丹泽尔・华盛顿到《卡特教练》的塞缪尔・L・杰克逊,甚至还有在这部影片中穿3号球衣9号球衣的那两个小家伙,我都对他们的表演怀有深深的敬意。
然而,这样一部有着精彩表演的电影并不是能够对影片本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卡特教练》是一个有现实生活原型的角色,编剧马克・施万和约翰・盖汀斯显然并没有把这个并不一般的故事发挥出来非同一般的效果,在2小时14分钟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拖沓的情节和缺乏立体感的人物形象将这部电影大打折扣,从而形成了一个无法避免的“软肋”,给观众留下了指责的把柄。特别是对人物形象的“超长”铺垫,实在是让人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无聊。
幸好,导演托马斯・卡特对Hip-Hop和R&B的音乐风格的把握给这部让人感觉沉闷的电影增加了一些娱乐的味道,10多首原声音乐气势非同一般,而环球旗下的著名R&B女歌手阿姗蒂亲自参与影片的拍摄从而开始她电影事业的触电开端,让观众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
很明显,托马斯・卡特试***把这样一部电影拍成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的励志类影片,实际上,他的目的也达到了。美国篮球文化的盛行和狂热是全世界的人们都有目共睹的,NBA篮球赛事的数十年全球传播也将美国打造成一个篮球大国,但是,每一种运动的背后都有着它自身的缺陷和弱点,美国篮球文化的崇拜在本土中学生和大学生之间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托马斯・卡特显然想通过这部电影告诉人们一些事实和真相,并且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反思。
幕后花絮
1.为了使《卡特教练》创造更高的票房价值,影片的原型肯・卡特(KENCARTER)特地来到了NBA的篮球圈子当中,拜访了NBA的球队和球员。在拜访中,许多有意义的镜头和现场画面反映出好莱坞的明星如何与真正的篮球明星交流。
2.影片的首映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里士满举行。这恰好是肯・卡特教练执教的球队所在地。
3.肯・卡特教练上个赛季初来到了鹰队的训练场地,与鹰队的球员亲切交谈。
4.扮演卡特教练的好莱坞黑人明星塞缪尔・杰克逊也是一位热心的篮球迷。我们经常能在湖人队的主场斯坦普斯看到他的身影。
5.里克・冈萨雷斯(RICKGONZALEZ)在影片中扮演了蒂莫・克鲁兹(TIMOCRUZL冈萨雷斯不是《卡特教练》中的惟一体育明星。效力于猛龙队、黄蜂队和鹰队的球员也都参加了影片的拍摄。
6.真实生活中的肯・卡特教练住在加州里士满市。他在2002年1月19日被选中,为该年在盐湖城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传递圣火。他在1999年当教练时的高中篮球队队员,有好几个都获得篮球奖学金就读大学,包括他的儿子戴米,他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西点***校。
7.曾经荣获葛莱美奖的节奏蓝调畅销女歌手阿姗蒂首度演出电影,她在片中饰演球队主力球员肯恩的女友凯莉,肯恩由罗伯・布朗饰演,他曾以《心灵访客》一片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