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硬笔书法没有现成的法帖,要到毛笔书法的传统宝库中借鉴。但是,从毛笔到硬笔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如怎样把较大的毛笔字写得小?怎样用硬笔的单线条表现毛笔书法丰富的线条效果……吴雷宇老师的这组文章,不但讲述了《张黑女墓志》的硬笔临写要领,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些问题。
一、概述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8年)北朝文字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魏的书法最为兴旺发达,是我国书法艺术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之一。魏碑书法方峻道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独具特色。它足以与商周之甲骨、先秦之金文、秦之小篆、汉之隶书、晋之行书相媲美。清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及康有为著的《广艺舟双楫》中,皆对北魏书法推崇备至。包世臣说:“北朝人落笔险峻,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又说“出入收放偃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具备。”康有为在评魏碑书法时又云:“魏碑书法,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紧密非常。”又云:“凡魏碑,虽取一家,皆足成体,尽会诸家,则为具美。”康氏还称赞北魏书法有十美。
在北魏碑碣中以造像、墓志为大宗,北朝取石便利,刻碑无禁,故北魏墓志极多。所谓“墓志”就是随葬之刻石,始于东汉而盛于南北朝,其中大部分为方形志。在众多的北魏墓志中,书写水平最高又最负盛名的当首推《张玄墓志》。
《张玄墓志》又称《张黑女墓志》,原件早佚。此墓志楷书书体,共20行,每行20字,计367字。清道光五年(1825年),大书法家何绍基得旧拓本于山东济南历下书市后,欣喜若狂,爱不释手,舟车旅途中时时把玩、临摹。《张玄墓志》因避康熙帝玄烨讳,故沿俗常称《张黑女墓志》。此志书法精美,书写镌刻者都是高手,可谓字字珠玑,行行玉润,点画精到,以方笔为主,兼以圆转,给人以温雅之感。结字微扁,于奇宕中不失雅正,疏朗中不失茂密,婀娜中杂以流丽,实为不可多得之佳作。
历代大家无不是在深入学习传统优秀碑帖的基础上而取得卓越成就的。清周星莲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说明了学习书法的师从问题。学习毛笔书法需要临帖,学习硬笔书法也应这样。选择好的碑帖来学习硬笔书法,犹如面对古人,可以朝夕相随,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无疑是一个科学的学习方法。根据《张黑女墓志》结字特征与笔画特点,比如结字微扁、楷隶相参;笔画道劲挺拔、峭丽多姿;格调高古、韵味无穷,从众多的古代碑帖中选择此碑,符合硬笔书法临写特点,应该说《张黑女墓志》是众多优秀碑帖中比较适合硬笔书法临写的最佳范本之一。
怎样用硬笔来临习古代碑帖呢?我国汉字,无论是用毛笔书法来表现,还是用硬笔来书写,虽然因工具的性能不同而导致的艺术效果不同,但还是有一定的共同点的。比如,字体结构,悠久的文字发展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规律。因此,二者在点画形态、结构原理、章法布局上是基本一致的。用硬笔临写《张黑女墓志》,首先应从该碑的气韵、神采入手。南齐王僧虔《笔意赞》中:“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由于硬笔工具性能所限,不可能将原碑丰富的笔画表现出来,主要应掌握运笔的轻重、徐疾、提按、转折、顿挫等笔法,尽可能充分发挥硬笔书法线条瘦硬、流利、道劲等特点,赋于硬笔书法以新的意趣。从字体结构方面讲,由于魏碑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书体,因此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隶书的一些特征和意趣,该碑中有很多字既有魏碑的宽博雄强,又有隶书的飘逸飞动;既有楷书的端庄谨严,又有行书的游丝牵带。临习时还应认识和理解以下特点:其用笔大起大落,不重点画的均衡,行笔迅起急收,转折侧锋取势,并有外方内圆、钩力送、撇捺垂顿的特点。虽小字不失大气磅礴之风度,使人感到雄健泼辣、神浑气厚、韵味深长。南北朝时期楷书虽已形成,但尚未定形,其结体比较自由,不受约束,在不失重心的前提下,任意布置,疏密自然,纵横奇宕,错落有致,朴素峻美,变化生动,千姿百态,楷隶错变,无体不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笔者相信,通过你不懈的努力、刻苦的练习,定能掌握《张黑女墓志》的精髓,在硬笔书法上有突破性的提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跟名帖绣硬笔书法:张黑女墓志(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