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篇1
这是一堂五年级四班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祖国印象》,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歌词通过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热爱祖国的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拍拍、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祖国颂的综合活动。发声练习也是准备的与歌曲有关的断音练习。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祖国印象》,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和渴望心情,显然不是新课程实施的原意。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显得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堂课后,学生们更好的对每首歌都进行了认真的学唱,并进行创造性表现和感受,真正在歌唱中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不是我们新课标所要实现的吗?
音乐教学案例篇2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基层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新教材的运用、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中外先进教学理念的认识等都体现在了日常的音乐课上,并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音乐课,但在这些课改繁华的背后。仍有很多音乐教学案例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
一、歌词讲解失去音乐课特点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海》教学片断(人音版第二册)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声音来朗读歌词。
[教学情景:教师将《海》的伴奏音乐进行循环播放作为背景音乐,并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幅蓝色的大海画面。学生深情地读“大海啊望不到边,多广阔的海”,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另一幅月夜的大海画面。学生继续读“太阳啊已经下去,月亮升上来”。]
师:孩子们,老师没有从你们的歌词朗读中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与月夜的美景。
[教学情景:教师结合音乐与画面深情地朗读歌词并讲解大海是如何的辽阔与美丽,大海资源是如何的丰富等,目的是想启发学生深情地读出大海的辽阔、月夜的美丽。]
师:孩子们,请深情地再读一遍歌词。
[教学情景:学生按教师要求读好第一段歌词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段歌词的教学。](此教学环节用时近十分钟)
从表象看,该教学环节是在音乐的弥漫下结合***片朗读歌词较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但只要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该教师在完成歌词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将歌词讲解得太细,已经完全将歌词朗读变成了语文课中的配乐讲解。其实朗读歌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只不过是让他们在音乐弥漫中了解、认读歌词而已,教师没有必要用语言注解得太多。
二、多媒体依赖造成教学负担
教学案例一:表演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教师带领学生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进行了很多音乐活动,并学习新歌曲,收到很好的效果,接着……]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教学情景:教师正准备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伴奏时。计算机突然死机了,该教师在计算机旁左弄弄右摆摆了好一阵子。眼看学生已经不耐烦了。才坐到钢琴旁,一弹伴奏令人哗然:首先歌曲是降E调,该教师弹的是自己熟悉的调。给人一种歌曲调偏低的感觉;在学生演唱一遍歌曲后,可能该教师觉得弹D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位置和状态都没有弹降E好,于是决定弹降E调让学生再演唱一遍歌曲。这一次不知道是该教师平时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还是本来自身教学基本功就不够,总之她的伴奏无数次地出现错音。完全影响了学生的歌曲演唱及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现]
教学案例二:聆听音乐《霍拉舞曲》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四册)
[教学情景:教师在上课前将音乐教室布置成一个晚会的现场。]
师:在美丽的罗马尼亚,正在举行国际儿童音乐夏令营,来自各国的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东道主罗马尼亚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舞曲(播放《霍拉舞曲》,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跳圆圈舞。) 师:大家开心吗? 生:开心。 师:是什么让你们这样开心? 生:舞蹈、音乐。 师:对,这首欢快、热情的《霍拉舞曲》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请同学们选一种颜色来代表音乐的情绪。
[教学情景:学生回答“蓝色”,教师请学生再想想有没有其他颜色更代表热情,学生又回答“黄色”,该教师还是请孩子们再想想……如此这般了好一阵子终于有学生回答出了“红色”,该教师如释重负地说“完全正确”。]
原来这位教师在多媒体上制作的是“红色”代表热情的情绪,如果学生没回答出“红色”那她就没办法出示制作的教学课件。其实学生回答什么颜色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认为哪一种颜色在自己心中代表热情就行。
从上面两个课例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课堂固然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但是,过多依赖多媒体反而变成教学负担,尤其是音乐教学,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不仅不利于促进教师对音乐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还容易形成对多媒体伴奏的依赖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语言还变相地在注解音乐,其实,音乐是非语意性的艺术,它需要每一位学生用心去体验、感知。
三、新课导入失去音乐之源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这是什么》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上课铃响了。老师用了很多好的方法组织学生快速地将情绪投入到音乐课中,接着……]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坐在地上,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放在小凳上。
[教学情景:学生快速准备好]
师:请听老师的谜语并在纸上画出谜底“这是什么?”
[教学情景:教师语言导入:“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请孩子们开动脑筋,把老师的谜底画出来。 [教学情景:静悄悄的音乐教室,学生苦思冥想画老师出的谜语的谜底,有画马的、有画马车的、有画钟的……时间过了很久终于有部分学生举起小手,告诉老师已画好谜底,于是该教师请部分学生出示谜底并公布答案。]
象这种离开音乐的导入形式还有很多,看似新颖但有违《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音乐课应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其实该教师完全可以用歌曲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来猜这个谜语,这样既生动有趣又不离开音乐,很合乎《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观。
四、相关文化知识拓展脱离音乐之本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五册)
[教学情景:课堂上,教师以舞蹈、打击乐等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你们去过内蒙古草原吗?
生:没有。(因为他们大多是南方的孩子)
师:那你们想了解内蒙古草原及那里小朋友的生活吗?
生:想。
[教学情景: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幅内蒙古的***片。绘声绘色地介绍草原的辽阔、蒙古族服饰的美丽、牧民的热情好客、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包括摔跤、赛马、射箭等),整个民族风情拓展用时十三分钟。](这一教学片断完全是在上社会课)
象这样对相关文化的拓展未把握好度而将音乐课上成了历史课、自然课、思想品德课的例子还有不少,音乐教师在拓展相关文化时应注意《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要求,即结合所学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其实,任何形式音乐课都必须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将音乐审美教育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只要抓住这一点,我们的音乐课教学就一定会有实效性。
音乐教学案例篇3
摘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音乐辅助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关键词:音乐辅助;学习;教学案例
中***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40-01
1案例背景分析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将枯燥的语法句型融入音乐优美的歌词和旋律中,把无意的注意变成有意的注意。音乐辅助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2案例问题呈现
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面对着眼前五、六十人一个班的学生,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享受课堂带来的知识,课堂中游戏的快乐体验和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是很困难的。很多情况下出现的结果往往是只有少数积极分子参与了课堂的各项内容,大多数的学生只是旁观者。
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发现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采用音乐辅助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3案例实践过程
首先进行呈现案例实践前准备,然后在布置任务前,我先划分小组,在划分小组时,我考虑到各组成员的性别、学习水平、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根据心理学倡导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使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优等生,三个中等生,两个"后进生"男女比例相当,小组长由成绩较好,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强及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当,做分好后开始布置活动任务:
I, your English teacher Mrs liu, will usher in her 32th birthday.
What should you get her for her birthday?
活动一:Discuss: What should I buy for my English teacher for her 32th birthday?讨论应该送什么礼物最佳,有何不妥及其理由,充分运用本单元单词、短语及句型。
组长负责记录和带领小组成员讨论What gift should be given? Why or why not? 讨论完后,组长展示结果。大体答案是:What present is the best and original? And why? Use different sentences to choose? Imagine what kind of comments may have? How to do with that? 答案是开放的,只要答案合理就可以得一分。我发现在小组讨论中班级中一个最差的学生也在开心地说着什么画着什么,我心想在展示时一定要给他机会,看看他到底会表达什么。在小组畅谈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其他好的答案。如有的学生想到了Why not design a beautiful poster to hold a gift show, How about getting our English teacher and four students to join in it as the public judge 在讨论中极大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知识并激发了学生学习下一个活动的激情。
活动二:Showing out their gift show, and choose the best gift team.
请组长按照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给小组成员分工,分配完后,请每个小组上讲台展示小组成果,并请其他组的成员欣赏并发表评论。准备就绪后,小组代表学生拿着讨论结果进行展示,他们从英语老师的介绍到如何送礼物,送什么礼物及原因进行了声情并茂的展示,而本组的其他成员为了展示更精彩纷纷上台每谈到赠送一种礼物时,每当一个学生介绍完后,他都会说一句Maybe this gift is too boring / cheap….or that's not creative /….enough. Another one, please.而小组成员积极响应表演配合,如有的展示送围巾时,有的学生拿着围巾上台表演。有的展示送camera时,有的学生做手势拍照表演。当音乐委员王小芊上台时唱到:
Why don't we give flowers ?
Why don't we give our best scarves?
Don't say that's too cheap
Don't say that's not special enough.
I can be yours
You can be mine
We can show our love forever.
她把这首歌把本节课的内容融入改编到课前所欣赏的那首歌时,我们不由得伴唱起来。在活动中,在歌曲中,学生的精彩表现,让我看到了其实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能发挥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4教后案例反思
4.1因为中学生一般都喜欢唱歌,且相当一部分爱好英文歌曲,因为能在朋友或父母面前演唱一首英文歌会让其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将学生喜欢的英文歌曲巧妙地利用作为语法教学的导入和输出素材,让学生如同身临音乐课堂,怀着愉悦心情来分享英语知识的学习,把枯燥的语法学习融于学生兴趣之中。可见:音乐、影视剧、录像等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加以运用,结合活动,增强激趣效果。如何让融入语法知识的歌曲最大限度的融入更好是下一步我实践的重点。
4.2英语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活动为载体的。活动中每个成员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而且还要为别的成员负责。所以只有同心协力,互相帮助,积极参与才能使活动快速、顺利地完成。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合理地划分小组;
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根据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小组的组成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如何确保更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更多将是下一次小组合作的探讨点。
②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任务教学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具有真实性。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音乐教学案例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