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窦娥作为一个弱女子为何敢于鞭挞封建制度的黑暗统治,为何敢于反抗黑暗社会的压迫。《窦娥冤》作为中国元杂剧中反映当时社会现状,鞭笞社会黑暗腐败的代表作,其中的四个典故意义何在,值得我们去深思。
【关键词】窦娥;誓愿;四个典故;深思
窦娥作为一个善良单纯的女子,创造了旧社会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坚强不屈的女子形象。在她临终前有着三个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抗旱三年。这三个誓愿的意义何在,难道仅仅是窦娥对社会的怨恨吗?我想窦娥这样善良的女子是不会有这样报复社会的思想的。而窦娥的唱词中用了“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这四个典故意义又是何在,这与她的誓愿又有什么联系,到底是什么让如此一个柔弱女子有着如此巨大的反抗精神,让我们试着去探索一下。
一、苌弘化碧
苌弘化碧,讲述的是周朝时期,士大夫苌弘一生为朝廷尽忠尽职,正直坦荡。但是因正直而惹怒朝中权贵,被周人杀害,传言他被杀的时候,有人将他的血液藏在家里,三年后苌弘的血液变成了碧玉。苌弘与窦娥都含恨而亡,也都是蒙冤而死。在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是同一类人,在窦娥誓愿中引用苌弘化碧的典故,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窦娥的冤屈程度,也更加深刻的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同为正直善良的人却都被黑暗的社会所残害,相比,一个小小的女子却敢于像朝廷重臣一样,在污浊的社会中不失本心,面对黑暗社会她比其他苟且偷生的人显得更值得尊敬,从深处暗示了社会的黑暗腐朽已无处不在,也暗示了窦娥不怕权贵愿效仿苌弘的坚定信心。同时与苌弘的遭遇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窦娥的冤屈,在不屈中展示了善良正直的品质,也批判了当时统治的腐朽不堪。
二、望帝啼鹃
传说岷江上游有一条恶龙,常发洪水伤害人民破坏土地。有一个叫龙妹的女子想要泄洪却被恶龙困住。一名为杜宇的猎户与恶龙大战,最后击败了它,又在五虎山下救出了龙妹。龙妹帮助杜宇治理洪水,并与他结为夫妻。杜宇因治水有功被推举为帝王,却被奸臣害死在山林之中。他的魂魄化为鸟,返回宫中绕着龙妹飞翔,龙妹听到声音后伤心而亡。在这凄美的爱情故事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杜宇与龙妹的爱情故事,更通过凄美的爱情故事突出了杜宇的巨大冤屈,而窦娥同样坚守爱情的坚贞。身为一位帝王,杜宇尚且不能蒙受冤屈,更何况窦娥作为一个柔弱的小女子。让我们仔细看看窦娥凄苦的身世,她三岁就失去了母亲,父亲七岁就离开了她,被父亲送给了婆婆家做童养媳。在当时的环境下窦娥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但她却同样懂得坚守自身的爱情。没有太多的话语,通过杜宇凄美的故事表现了窦娥的不屈。
三、六月飞雪
六月飞雪讲述了战国时,邹衍对燕惠王忠心耿耿,燕惠王听信谗言,把邹衍押禁在狱中,入狱时邹衍仰天大哭,在炎炎夏日之时,下起雪来。与窦娥临死前天降飞雪相互呼应,从侧面暗示了窦娥的冤屈。借用典故中的人物也是为了层层深入地赞美了窦娥善良正直的品质。邹衍作为朝廷权臣,是宫廷君臣私仇暗恨、权利之争的牺牲者。他的冤屈尚能得到上天的反应,更何况是正义善良的窦娥的千古奇冤,皇天岂能不应,因此六月飞雪是上天对悲惨遭遇的同情,更加突出了窦娥的冤屈。表现了上天都窦娥遭遇的同情,也暗示了窦娥对黑暗社会的不屈,对腐败制度的严厉鞭挞。
四、东海孝妇
汉朝时,东海郡的郯城有一个孝妇,丈夫很早就去世了,但她每天尽心尽力去赡养婆婆,婆婆因不想连累她而自杀,孝妇却被人误以为杀了婆婆下罪入狱被判死刑,太守最终杀了那妇人。孝妇被杀后,郡城中连年大旱,三年没有下过一滴雨。后任太守亲自到她的墓碑前吊唁才天降大雨。窦娥与孝妇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是尽心赡养婆婆,却遭到世人的误解,孝妇受冤后三年大旱,表现了她的冤屈感动天地,上天都为她的冤屈感到不公。而在一定程度上窦娥比孝妇蒙受了更大的委屈,更应该感动天地,与窦娥的大旱三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纯善良的窦娥却蒙受了如此巨大的打击,不仅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更表现了窦娥的不屈与反抗。
窦娥到底为何能够在黑暗污浊的社会中抗争,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她敢于如此反抗与斗争,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坚持到了最后呢。我认为正是由于这四个典故,窦娥本身没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仅仅通过这四个平常的典故使窦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坚信世间有真爱世间有公平。她不仅坚持为早死的丈夫的坚守贞节,而且还是一个对婆婆至孝的儿媳。但是在他蒙受冤屈时,她仍然相信衙门会替他主持公道;当昏官斩杀她的时候,她依然相信会有奇迹出现,会有上天出来主持公道。是这四个典故使窦娥有了坚守正义的力量,也是这四个典故使窦娥看透了世间的冷暖。
无论是在何种社会环境下,总有人愿意坚守正直,也总有人去反抗黑暗的社会。窦娥身为当时社会的弱女子,却能够激起如此巨大的反抗力量,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参考文献:
[1]张霞.从细微处发难――浅谈窦娥誓愿中四个典故的[J].《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12期
[2]李泽淳.论关汉卿戏剧《窦娥冤》的悲剧美[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钟扬.《窦娥冤》辩证艺术面面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窦娥誓愿中四个典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