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理应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促进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时代赋予保险业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保险业一定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23号文件精神,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
保险业可以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历来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更是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立***为公、执***为民的理念,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今年以来,***多次强调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意义。***指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府的基本职责。***的讲话,对全国各行各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理应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促进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转移分散风险,促进人民生活稳定。
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被重大意外和风险事件破坏和打断。过去,国家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主要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国家通过各级组织体系和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生活稳定。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在转移和分散风险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保险业在促进人民生活稳定方面的作用也不断凸显。
从历史上看,保险业就是在帮助稳定人民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火灾险的出现,寿险业的发展,以及保险业的一系列发展进步,都对保障人类生产生活,增进社会福利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国内看,我国保险发展的进程同时也是保险业服务民生,稳定人民生活的过程。各种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府进行风险保障的状况,***府、市场、家庭、个人多层次共担风险的保障体系初步形成。2002年以来,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4000多亿元,在帮助人民抵御各种重大自然灾害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看,保险赔付占全社会灾害损失的比重还比较低,保险业在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稳定方面的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充分。特别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风险越来越集中,新的风险类型不断增多,各种风险对人民生活稳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迫切要求充分发挥保险这种市场化风险转移机制的作用。
(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指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紧紧扭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保险是现代金融的重要支柱,现代经济的重要成分,加快保险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保险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发达国家,保险业是经济体系最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之一。在我国,虽然保险业发展起步晚,但保险资金总量快速增长,到目前已达2万亿元。从1980年恢复国内业务以来,保险业积累第一个1万亿资产用了24年,积累第二个1万亿资产仅用了3年。保险投资已经逐步从过去的金融投资向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发展,保险业在支持投资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保险业发展有利于拉动消费,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第一,保险消费是现代经济社会消费的重要内容,保险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比重的逐步扩大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二,保险业发展有助于稳定人民群众对未来消费预期,降低全社会预防性储蓄总量,从而增加人们的即期消费;第三,保险业发展有助于规避信用消费中的风险,鼓励未来收入预期比较好的消费者通过信贷扩大消费。例如,过去5年,保险业为80%以上的汽车消费信贷提供了保险,为住房按揭提供保险累计金额3.4万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汽车和住房消费;第四,保险业发展可以降低消费者使用新产品和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促进相关产品服务的消费,推动新产品和新行业的发展。从历史经验看,如果没有产品责任保险的发展,很多新技术将很难投入到市场,很多新产品的发展速度也会大大降低。
保险业发展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的效率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国际上,发达的保险业往往是现代经济的标志之一。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均衡,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育滞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结构错配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影响了金融体系作用的发挥。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和保险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保险业参与金融体系建设的力度将越来越大,在推动金融体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保险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保险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保险业发展有利于我国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与我国经济水平相近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的三大支柱之一,不仅本身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就业容量,还能够带动会计、审计、法律、评估等专业中介机构,以及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对于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乃至于整个经济的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有利于支持国内企业出口,引导出口升级,为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保险保障。
(三)完善社会保障,提升人民保障水平。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充分说明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面对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局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比较沉重。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重从7%上升到14%,法国用了115年,美国为66年,日本为30年,而我国估计为25年。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建设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力发展商业性养老、健康保险,可以有效缓解***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压力,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活力和效率;有利于扩大养老、健康保障的覆盖面,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之外的人民群众也能够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有利于在基本社会保险的基础上提高保障水平,帮助人们更好地抵御衰老和疾病带来的风险。
保险业服务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扩大覆盖面
衡量保险业在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成效,不仅要看保险市场规模有多大,保费增长速度有多快,更要看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领域有多宽,看保险业满足人民群众保险需求的能力有多强,看保险的覆盖面有多广。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是当前保险业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
扩大保险覆盖面,更好地服务民生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下三项原则:一是贴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保险业要紧紧围绕关系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自身服务的定位和切入点。对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保险业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的领域,要加大相关业务发展力度;对于收入分配等保险业不能直接发挥作用的领域,要积极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办好***策性农业保险业务试点,为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同时,通过加快保险业发展,更多地吸纳就业以及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二是贴近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目前,有些人民群众十分需要的保险业务迟迟未发展起来,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保险产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距离太远。保险公司想卖的产品卖不出去,群众需要的产品买不着,保险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险覆盖面的扩大。要改变这种状况,保险公司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把需求当作产品开发最好的指引,把市场当作业务发展最好的老师。三是贴近保险公司的自身实际。扩大保险覆盖面是保险业的整体战略,但是不同的公司在这个整体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是有所区别的。必须根据公司的实际制定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战略,找准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随大流、一哄而上的市场开发模式有可能忽略很多有潜力的业务领域,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扩大保险覆盖面的“三贴近”原则,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正确的市场策略,从而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又好又快地扩大保险覆盖面。
扩大保险覆盖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覆盖的人口不断增多。要使保险业发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保险业。要使更多的人拥有保险,要让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保险需求都得到满足,让中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都享受到保险服务,让不同职业的社会成员都享有充分的保险保障。二是覆盖的地域更加宽广。发达地区的保险业要向成熟保险市场看齐,欠发达地区的保险业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发展步伐。要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保险业。要结合地域发展实际,为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险服务。三是覆盖的行业更加广泛。要紧密结合社会各行各业的需要创新保险业发展模式,力争将保险业纳入其他行业的发展规划,使保险业更好地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提供服务,更好地为各类经济组织和各种经济活动提供服务。四是管理的风险更加全面。要通过加快发展,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在保险经营的过程中,要敢于面对和正视新的风险类型,善于用创新的方式来应对风险和管理风险,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裹足不前。既要管理自然风险,也要管理社会风险。既要管理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使保险融入到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也要管理人们生活中的风险,使保险渗透到人们生老病死的全过程。五是服务的品质不断提升。扩大保险覆盖面,不仅仅是简单地为社会提供保险产品和服务,而是要通过保险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挖掘新客户、满足新需求,在创新中不断提升保险服务水平。
不断提高保险业服务民生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保险业服务民生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落到实处,就是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要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切实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提高保险业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要充分发挥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力争在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三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要通过保险减少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稳定性,促进内需扩大;要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出口企业收益和收汇安全,推动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国外资源。
二是提高保险业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要立足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保障方式向现代的、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分摊机制转变,提高全社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传统的、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向现代的、多层次、多支柱的金融体系转变,提高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促进传统的、以***府为中心的社会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不同组织机构分工配合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提高社会运转的效率。
三是提高保险业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到保险业,就是要弘扬“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行业精神;就是要发扬保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就是要体现保险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使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保险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提高保险业服务人民生活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的生存需要、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险需求,是保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低收入阶层,要致力于保障基本生活需要,保证生产生活不因重大意外事故而中断;对于中等收入阶层,要致力于促进生活品质提升,在提供养老、医疗保障和多样化投资理财渠道的同时,增强人们心理上的安全感;对于高收入阶层,要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保障、投资、家庭资产负债管理等各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渗透到人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发展环境的各个方面。(作者系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书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保险业要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