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成教育在整个小学德育工作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具有明显的特点,可以这么说,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本文就低年级思品教育探讨有关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 习惯养成 非智力培养 实践生活
【中***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72-01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在整个小学德育工作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具有明显的特点,可以这么说,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我紧紧抓住品德课这一德育主阵地,力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下面我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 读懂课文,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般情况,低年级思品课课文内容都比较简短,甚至有的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一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拍手朗读背诵;又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有节奏地拍手同唱(《礼貌歌》激趣导入….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播放幻灯等多种形式,借助生动有趣的形象使道理进入学生的大脑。比如《爱护课桌椅》一课,可先让学生看动画片《桌椅的悄悄话》,学生听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五颜六色的画面,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朗读课文:“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习。不乱画,不乱刻,不弄脏,不损坏,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爱护课桌椅。”这样学生就能较深刻地明白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学习的好伙伴,应该爱护课桌椅。这样,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 小学品德课在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品德课中,我力求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小学品德课要传达的知识与观点并不多,也不深奥,小学品德课也不该是空乏的说教,它应该是从体会开始逐步达到感悟,产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课程。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上谈一谈培养非智力因素要注意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说、读、写的习惯,***作业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自学过程中,如果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还应教会学生形成善于与他人研讨交流的习惯,以此相互砥砺启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3 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
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的“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终极目标。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我认为,思品课中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学好每一课,并从中明白正习惯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它往往会伴随一生,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成败甚至决定命运。而谈到习惯,往往不外乎就是两种:好的习惯与不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帮助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能很快适应环境并有效利用环境,改造环境谋求发展。而不好的习惯则会是将自己的美好前途毁于一时疏忽大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后内化为素质。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