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辨析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做好这个题,最根本的办法当然是平时加强积累,准确把握每组词语的含义和区别,此外,还可以运用必要的答题技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同义词进行辨析、区别。本文将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来介绍同义词辨析的答题技巧。
一、语素法。相当一部分同义词往往都是组成这个词的两个语素中,有一个语素相同,而另一个语素不同,即这一对词语有一个字相同,有一个字不同,如“启发”与“启示”、 “品位”与“品味”、 “云集”与“聚集”等等,对于这一类同义词,我们就往往可以采用语素法,即抓住这对同义词不相同的两个语素进行比较,从而找出这一组同义词的区别。
例1 (2004年北京春招题)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阅读优秀作品,______ 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______ 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_____ 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 品味 体味 珍爱 B 品评 体验 珍惜
C 品评 体验 珍爱 D 品味 体味 珍惜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空应选“品味”还是“品评”,两个词都有“品”字,其义皆为“辨别”,但“品味”中的“味”字含有“玩味、体会”之义,侧重于心理感受,而“品评”中的“评”字含有“评论、评价”之义,侧重于将看法表达出来。结合原句,应选“品位”。
第2 个空“体味”和“体验”中的“体”字含有“亲自”之义,但“体味”中的“味”字含有“体会”之义,而“体验”中的“验”含有“验证、实践”之义,结合原句,应选“体味”。
第3个空“珍爱”和“珍惜”中的“珍”字都含有“看重”之义,但“珍爱”中的“爱”含有“喜爱、喜欢”之义,而“珍惜”中的“惜”字则含有“爱惜、可贵”之义,结合原句,应选“珍爱”。
例2(2000年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___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___。
A.聚集 品位 赞扬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D.聚集 品味 赞扬
第1个空“聚集”和“云集”中的“集”字均有“集合、汇聚”之义,但“聚集”中的“聚”字含有“聚拢”之义,而“云集”中的“云”字则含有“像云那样多”之义,结合原句,应选“云集”。
第2个空,作为名词的“品位”和“品味”,“品位”中的“位”字含有“位置、地位、档次”之义,而“品味”中的“味”字含有“风味、味道”之义,结合原句,应选“品位”。
第3个空,“赞扬”和“赞叹”中的“赞”字均含有“赞许、肯定”之义,但“赞扬”中的“扬”字含有“表扬、称赞”之义,而“赞叹”中的“叹”字则含有“叹服、感叹”之义,结合原句,应选“赞叹”。
二、造句法。许多词语,我们往往是会用、会造句;但要准确说出其含义,却感到很吃力,对于这样的同义词,我们可将这一对词语先拿来分别造句,从自己造的句子中来分别把握这两个词的含义进而加以准确辨别。
例3(2003年北京春招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投***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_______ 的思想锋芒。
②_______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_______ 。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_______街头。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犀利 流言 歉疚 踟躇
C锋利 谎言 歉疚 踟躇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第1个空,我们用 “锋利”造句,如“这把刀很锋利。”,可推知“锋利”是指“刀剑之类的东西锐利” ;我们用“犀利”造句,如“他的文章语言犀利。”,可推知“犀利”是指“语言、思想等有杀伤力”。可见此处应选“犀利”。
第2个空,试用“流言”造句,“他喜欢在背后用流言伤人”。可推知“流言”是指“在背后说人坏话”;用“谎言”造句,“他的谎言被揭穿。”可推知“谎言”是指“假话”。可见此处应选“流言”
(第3个空用我们将要讲到的语境法判断比较恰当。)
第4个空,试用“流连”造句,“美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知“流连”是指“舍不得离去”,用“踯躅”造句,“ 小船在江中踯躅不前。”,可知“踯躅”是指“徘徊不前”。可见应选“踯躅”。
三、语境法。同义词的选用,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抓住句子的语境特点,根据句子的语境需要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比如例3的第③小题,语境中有了“内心深处”的内容,所以空格内就应该填“歉疚”,如果填“内疚”就犯语了义重复的错误。
例4(2002年北京试题)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__。考古发现_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 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第1个空,是说文化的起源之地,而“发祥地”的意思正是“***、文化等的起源地”,所以要用“发祥地”。
第2空。是说有考古材料得出了结论,而“证明”的意思正是“通过材料或事实得出某结论”,所以要选“证明”。
第3空,元谋人与蓝田人在同一时期存在,而“并存”的意思正是“同时存在”,所以应选“并存”。
四、语感法。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直生活在汉语这个语言环境里,在潜意识中有一种独特的、敏锐的对汉语语言感悟能力,许多时候,会在不假思索中、不经意间将正确用法脱口而出,所以,我们不妨将句子多读几遍,一般情况下,借助语流音感,读起来比较顺口的就往往是正确用法,而读起来觉得别扭的,往往就不是正确答案;而且,在默读中,往往会唤起记忆中以往见过或用过该词语的使用情况,从而把握该词语的用法。
例5(2001年全国试卷)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位发言人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第1空,反复默读“发言人庄重指出”和“发言人郑重指出”,就会逐渐记起“对别人的警告”应该用“郑重”。
第2空,反复默读“对电子保安报警系统进行演练”和“对电子保安报警系统进行演示”,就会逐渐领悟到,此句讲的这一次***事演戏性质的表演应该用“演练”。
第3空,反复默读“引导不良结果”和“导致不良结果”,就会渐渐回忆起平时我们见到的句子表示引出坏的结果一般都用“导致”,所以,此处该用“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