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编辑家,他著《史记》而开创的纪传体成为我国历史的规范写法。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古今学者都对《史记》有着极大的兴趣。“历代以来有众多的学者研究和注解《史记》,积聚了丰硕的成果。粗略统计,迄今累计有论文4000余篇,论著300余部,字数12000万字”。《史记》不仅在文学与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首创了纪传体的编辑学体裁。司马迁编辑《史记》,投入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文化缔构编辑观认为:编辑活动是一种颇有特性的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它贯穿于精神产品的创造、审辨、选择、组合等有序化构成的整个过程中。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整理书籍档案,考证四方以求实,将《史记》建成了辉煌的文化大厦。司马迁综合前人所有,缔构了自己的编辑体系,树立了一座丰碑。综观司马迁一生的编辑实践活动,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高洁的志向。虽然经济繁荣与社会大发展成为学术昌盛的客观因素,他作为太史令也是很有利的条件,但更不能忽视的是他高洁的志向,从而使他即使以后身处逆境仍奋力著书。他把编撰《史记》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在《太史公自序》中写道:“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出身于贵族阶层中掌握丰富知识的群体,司马迁对此甚为自豪,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对家世做了详细的追溯。因此,他把编撰一部《史记》当作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像司马迁这样的贵族,又具有浓厚的战国时代士人的思想气质,才能仗义执言,为李陵鸣不平。身遭李陵之祸,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太上不辱先……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士节不可不厉也。”可以说,司马迁写《史记》是有着高洁的志向在激励着他,引导着他。
这高洁的志向从他遭祸后也可以看出来。虽然历代显贵,却竟因家贫无以自赎!正是这样贵而贫的家境造就了司马迁高洁的志向,能不为世名所累,能志存高远,继承父志,潜心编辑《史记》的工作。“受宫刑对司马迁是一种极大耻辱,是肉体上、精神上的一种极大摧残。司马迁是靠着一种使命感,靠着一种非凡的人生观、生死观硬挺着生存下来的。”
(二)坚忍的耐力。司马迁由原本显贵的阶层中的“倜傥非常之人”变成了囚徒,所受的又是对身体和心灵损害最严重的腐刑,于是,他“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这对出身于贵胄的他是多么残酷的打击!但为了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他写史总结,更是对自己的砥砺。
身受李陵之祸,对司马迁的人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对《史记》的写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他的《报任安书》里,“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因为有这样的遭遇和心态,作者追踪先贤,发愤著书。这在《史记》写成后可以看出来,司马迁于其中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在“实录”中尽显褒贬。在《报任安书》里痛斥了武帝寡恩,在写到武帝的丰功伟绩时,也没忘掉武帝对封禅的执迷不悟,不仅一一实录,还往往语含讥讽。一方面批判了各种邪恶和丑陋,另一方面也充满了赞扬和肯定。鲁迅曰:“(司马迁)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汉丈学史纲要》)司马迁能写出洋洋五十余万言的“绝唱”,在身心受辱至极的情况下,没有坚忍的耐力是不可想象的。
(三)创新的精神。编辑工作是需要创新的工作,司马迁的编辑实践活动也充分表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司马迁编撰《史记》进行探索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大的创新就是首开了纪传体的编撰手法,成为“二十四史”之首。
“方东树曰:自太史迁创史法,易《春秋》编为本纪、世家、列传,皆综一人之本末而备著其行迹,异其等分而不易其事义,遂为后世史法相沿不可易之体。”所以 辛勤耕耘天地宽 王敬民
“新闻战线老黄犍,常年穿梭群众间,年过半百不卸套,辛勤耕耘天地宽。”这是舞钢市新闻界给老通讯员张根发编的顺口溜。
张根发是舞钢市铁山乡傅庄村泥河孙组人,今年53岁,现任舞钢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
19年前,张根发是位农民通讯员,外号“新闻迷”。1986年的一天,张根发正聚精会神地坐在小广播前听邻村一位农民通讯员写的《自己走上富裕路,还要帮助困难户》的新闻,他爱人在一旁唠叨说:“光听人家写的,有本事自己也写一篇。”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妻子的一句话,激发了他写新闻的热情。第二天,他就试着写了一篇《有线广播到农家》的顺口溜,然后骑上自行车跑5公里多路送到市电台,当晚就在市新闻节目里播出了。为此,他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张根发一发而不可收,白天忙农活,晚上写新闻。起初,他写本村和邻村的新鲜事。后来,他发展到写全乡的新闻。每年都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00篇以上。张根发一举成了当地的知名人物,受到铁山乡***、***府领导的器重,遂把他选拔到乡***府地方志、地名办,兼搞乡通讯报道工作。由于他工作踏实,成绩突出,20世纪90年代初,乡***府特意为他申报并办理了农转非和招工手续。
乡***、乡***府的关怀和照顾,更激发了他的写作积极性,新闻稿件不断见诸报端。他写的《豆芽大王》、《科技兄弟》、《难事不难》等先后被《中国人口报》、《黄河民兵》和《河南科技报》采用。其中一篇被评为“全国地市级广播的好新闻”三等奖。
1997年,张根发被调到舞钢市司法局任办公室主任。工作变了,但他写新闻的劲头一直不减。他深入乡村采写的《李老汉怒烧麻将牌》、《梨园弟子热普法》等先后发表在《中国司法》杂志上。
春华秋实。近20年来,张根发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2300多篇,连续5年被平顶山日报社和平顶山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他所在的单位舞钢市司法局近两年也连续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司法行***系统信息调研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