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本武士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层,它的出现对日本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正如谚语“花中樱花,人中武士”所述,武士成为了日本全体国民崇拜的对象。武士们以身作则,成为道德的典范,而武士阶级的行动准则――武士道也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几经变迁成为了全体国民的行动准则。本文主要探讨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国民性格及日本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武士道;天皇崇拜;生死观;集团意识;危机意识
1.引言
提到日本,大家马上联想到的可能是浪漫的樱花,高贵典雅的艺伎等等。其实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武士以及武士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武士道的渊源与佛教和日本的神道教,以及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很深的联系。它是武士们的战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它究竟对日本国民的性格有着何种影响呢,又形成了怎样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呢。
2.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国民性格的影响
武士道的渊源与佛教和日本的神道教,以及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很深的联系。武士道的要义最主要有几个方面有: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这与儒家思想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很相近,武士道将之发扬并异化,从而成为了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日本武士道,被称为日本民族的“大和魂”,是日本国民的道德体系核心和精神支柱。1889年,新渡户稻造①出版《武士道:日本之魂》一书,他在此书中强调:“日本之为日本,完全是拜武士道所赐,上天恩惠。武士道不只是日本之花,亦为日本之根。武士阶层,位于民众之上,为他们立下道德准则,垂范引导。”即使武士阶级早已在明治时代消亡,武士道却被传承着,至今仍对日本社会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以下将从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这七个方面分析一下对日本国民性格的影响。
2.1武士道的最终理想―“义”
“义”是武士道精神中最重要的教诲。著名的武士林子平②曾这样为“义”下定义,“义是勇的对手,是决断的心。就是凭道理下决心而毫不犹豫的意志。应该死的场合就死,应该攻讨的场合就攻讨”。该死的场合毫不犹豫地死,使得日本人所向披靡,对所有的严刑逼供都视若无睹。因为当一个人无畏死亡的时候,这个人就天下无敌了。而这样的“天下无敌”是不可能会成为叛徒的。这种武士道精神也在日本的普通民众身上留了深深地烙印。所以“义”成为了日本人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最根本的做人道理。背弃“义”的人注定会遭到万人唾弃。
2.2武士的荣誉―“勇”
首先“勇”不是蛮勇。武士之勇并不是匹夫之勇。正如德川光国(德川幕府时的水户侯)所说:“只有该活的时候活,该死的时候死,才能说是真正的勇。”为了崇高目标的“勇”不惜牺牲自己,这样才会被武士敬佩。而在武士家族里,大胆、镇定、刚毅、勇气等品质是少年武士最渴望和必须追求的。所以武士们从小就开始进行一些必要的家庭训练。这种“武家习气”也深深的影响着现代的日本家庭教育,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严格的训练,比如:冬天穿很少的衣服在外面跑步,让孩子一个人去墓地锻炼胆识等等。从而达到的最理想的结果是:平静和敢作敢为。
2.3奇怪的顺从―“仁”
日本统治阶层的“仁”,包含了爱、同情、宽容、怜悯等意思。在统治阶级的统治下,人民是带着自豪的归顺,保持尊严的顺从,满怀高度自由精神的隶服。这种“奇怪的顺从”体现在二战结束后美***占领日本,令人吃惊的是日本人不但没有反抗,而且在新的***策制度下努力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当美***撤离时,还有的日本人痛哭流涕,对麦克阿瑟将***依依不舍。这些恐怕都深受武士道中“仁”的影响。
2.4从社交到修炼―“礼”
社交礼法是武士道中的重要内容,在武士遵循封建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划分上便有着很好的体现。如果说剑道是武的修炼,那么礼法则是对武士精神和内在气质的修炼。直至现代日本也是世界上最讲礼貌的国家,礼是社交的准则,是优美地待人接物的方法。日本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即使是家人、亲友之间,必然客客气气的。“不好意思”“谢谢”更是常挂在嘴边,在任何场合都有鞠躬的习惯。日本人如此注重礼节一方面想在社交上得到别人的尊重,而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我修炼吧。
2.5誓言可以用生命来保护―“诚”
武士是特权等级,武士道自然对武士在诚信的标准尺度上严格要求,“武士一言”的日本谚语与汉语中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诚信作为有德行之人的行为准则。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虚假欺诈的话他必定是个言行不一的小人,这样的人很难在日本社会立足。所以在日本,假货很少,日本人都很相信自己国家的产品质量。如果造假基本上意味着这个人或这个公司的发展到此为止了。即使自杀也不会有人同情,大家只会认为你用自杀洗刷了自己的错误而已。孩子们也被从小教育“说假话是一种耻辱”,这种教育直到上学、2就业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一旦说了假话被发现的话,就会失去别人的信赖而被瞧不起。
2.6耻感文化的发扬―“名誉”
武士名誉是武士的立身之本,丧失荣誉比结束武士的生命更为不可接受。“要名誉不要耻辱”,武士将名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这是日本”耻感文化“的体现。本尼迪克特③在《菊与刀》一书中提到“耻感文化”是以“以羞耻为原动力”的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的社会中,人们认为的最高道德标准是“知耻”,只有“知耻”的人才是德行最高的人。日本人害怕受到耻辱,因为自己的名誉一旦受损,会让整个家族为此蒙羞,甚至殃及子孙后代。
2.7最高道德―“忠义”
这里的忠义与前文论述的“义”不同,这里的忠义主要指对君主的服从和忠诚。在武士的眼中,忠义凌驾于所有道德标准之上,是至高无上的。日本最高道德为“忠”,为国尽忠,为家尽孝,经常发生冲突,为国尽忠排在第一位,为主尽忠排在其次,为家族尽孝则排在最后。武士为此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这种忠诚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内心中有有一个正义的尺度,不能随意迎合主君的反复无常和妄想邪念。日本社会特别讲究一个人在社会中做与自己身份和地位相符的事情,强调对社会的“忠义”,在日本的公司里面,有着下级对上级的高度尊重。
3.结论
武士道作为日本民族最重要的文化传统,被誉为“大和魂”,传统的武士道精神是勇敢、务实、简朴、礼节、仁爱、忠诚。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做出美的行为。它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塑造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民族心理的深层积淀。随着时代的变迁。武士阶级已经消亡,孕育武士道的封建社会也成为了历史,但武士道精神却顺应时代的变迁,历经千年,代代相传,继承发扬了下来。武士道倡导的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更是融入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对日本人的性格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日本人的天皇崇拜情节,为追求名誉可以放弃生命的生死观,为了集体,可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集团意识,和随时准备好避难,害怕被超越不断创新的危机意识都体现出武士道对其的影响。所以了解武士道精神更有助于了解日本国民性格的特点和日本文化的深层含义。
参考文献:
[1] [日]立川昭二.日本人的死生观.筑摩房,1998.
[2]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 [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张俊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4] 王家骅.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5] [日]山本常朝口述.田代阵基笔录,叶隐闻书.李冬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注解:
① 新渡户稻造,(1862年9月1日-1933年10月15日),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市,父亲是南部藩士。国际***治活动家,农学家,教育家。札幌农学校(今北海道大学)毕业。曾担任国际联盟副事务长,也是东京女子大学的创立者。他是从1984年到2004年间流通使用的日本银行券5,000日元的币面人物。新渡户用英语写的出名著作――《武士道》。该书是他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所知甚少,为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
② 林子平,(1738年8月6日~1793年7月28日),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治学者。
③ 鲁思・本尼迪克特,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20世纪初少数的女性学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国民性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