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教评学活动”结束后,一向感觉良好的我,似乎一下子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呆板、易怒、无趣……”这些刺眼、刺耳的评价语,不停地在我眼前闪动,敲打着我的自尊,扰得我胸闷气愤……心灵如那残破了的镜子,裂成无数碎片,那星星点点的碎片中已形成了一个个面目全非的自己,表面沉稳的我,内心却掀起了层层波澜。
“这些不明事理的学生,竟然这样评价我,真是没心,没肺,没眼光呀!”
“难道他们不明白,每次都是我们班在语文统考第一吗?难道他们不清楚,为了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我屡次和***书管理员交涉,大量给他们借阅***书,耽误管理员吃饭的情景吗?难道他们不理解,为了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是怎样良苦用心地锻炼他们的胆量,指导他们分组、合作、交流并走上讲台,成就他们的辉煌吗?难道我所付出的一切,他们都忘了?”
“为什么?不喜欢我的语文课?不喜欢我这个语文老师呢?”
“几十年的语文教学,我到底给学生留下了多少欢愉的瞬间?”
我不禁扪心自问……
呆板?我呆板吗?
我想起了那件新衣带来的笑声:2008年冬,我买了件白色的短上衣,新潮的设计,合体的腰身。一直没没好意思在学生面前亮相,怕那时尚的服装影响我一贯庄严的形象。那天早晨,我悄悄地穿在身上,到6班上课。刚进教室,全班呀呀声、啧啧声此起彼伏。我的脸立刻羞红了。
“好看!真好看!……”
也许被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一改常态,话也风趣了许多:“是不是丑人就不能穿新衣?特别是丑老师更不能穿?有些臭美是吗?”学生们看我一改往日的严肃,立刻大笑。“不是,不是,很好看!”
“如果谁需要我这衣服为你增色,尽管拿去,其实我也感觉自己降低了这衣服的形象……”
“谦虚,太过谦虚……老师今天真美!连说话都带着甜甜的巧克力味。”说着掌声响起。
在和谐欢快的氛围中,师生一扫往日课堂的拘谨,连最胆小的学生也争相发言,大家学***头十足,很快便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可是我从来没想到的,一件新衣,竟成了师生亲近的桥梁。看来,我的心态应该保持年轻,不能总是板着一副生硬的面孔。要多变换形象,在穿着、言行、举止、交际等方面打造个人魅力,为他们有兴趣学习语文开一剂良药。
易怒?我易怒吗?
记起了我和“惯犯”王庆伟的友谊。一天没课时,我恰巧在办公室见到最叫老师头疼的学生王庆伟。他仍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东看西看的表情,正欺骗他们可爱的小班主任,让班主任批假条。
于是,我把他叫到跟前,试着和他闲聊起来。对待这样的“惯犯、要犯”,直揭疮疤会使他感觉面子无颜,从而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我先和他套近乎,谈家常。得知了他的家庭情况:独生子女,一个父母都没有文化的独生子女。这样的家庭最容易造就自我、自私、自以为是、但比较聪明的娇惯儿。聊了一会儿后,他很快明白了自己在家的处境,他是家中唯一的小皇帝,也是父母百分之百的希望,肩头责任重大。看时机成熟,我问他:“你感觉自己在校什么地方表现不好?”他有些惭愧地说了自己的缺点:迟到、不做作业、带头捣乱等。我先诚心地自我检讨了一番:老师看不惯你自暴自弃,有时冲你发火,甚至还拽你的耳朵,请你原谅,好吗?他眼圈微红,低声说:“老师是为我好,我保证以后不故意做坏事。”
“作业的问题怎么办?”聪明的他迟迟不敢表态。我知道要想让一个人一次完全改正所有的缺点是不可能的。于是,我答应他必须完成作业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他高兴地答应了。
班中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还有其他五人,这也是让我犯难的事。我把自己的难题说给他听,他马上爽快地说,愿意督促、检查、收交其他学生的作业。我心里暗自高兴,看来教育必须触动心灵,才能走进心灵。面对青春期的学生,春风化雨会比武力镇压效果要好得多,发怒在他们面前真的苍白无力。
转化容易,反复更容易,这是正在成长中孩子的特点。不是那页保证书就真的能保证永远。后来,我又主动地给他买饭,给他的MP3充电,送他看病。我们成了真正的朋友,我的难题统统化解了。
无趣?真的无趣吗?
我想起了李雅丽与张宗胜大打出手、恶语相向的一幕。他们在老师面前毫无悔改之意,均是一副愤愤不平的姿态。走进语文课堂,我低调地暗示他们暂时休战,并巧妙利用大家谈《飘》时所评论的小说主人公的人品道德形象,启发学生重新校订文明语言的分寸感,来诱发这些躁动不安的青少年们所应具备的羞耻之心,继而运用机智幽默的温存话语积极化解他们内心的怨恨。渐渐地他们两个含羞低头,其他学生微笑着看着我,他们眼中流露的信服的眼神,足以让我自豪许久。
然而,在收拾残缺之余,我猛然发现,这样的激情瞬间少而又少。教学中,我一直盲从于各种“旋风”,追求分数,迎合家长、学校、社会的口味,沉醉于第一名的喜悦,甚至加大课堂容量,加多练习内容,加量课外阅读,导致师生像机器一样不停运转,疲惫不堪,相互抱怨,语文课也因此更加沉闷、阴郁、无味。忽略了这些正处于花季少年的心灵需求,难怪他们这样厌倦语文课,毕竟,他们是鲜活的孩子。
若没有这次“破镜事件”的发生,也许我不可能这么深刻反思自己,仍然会活在唯我独尊的师道尊严中,仍然会痴迷于以成绩论英雄的豪壮里。现在,透过这些不同形状、不同层面的碎片,我感悟到一个教师的良知、教育是人的教育。
如若恢复原有的“完美容颜”,师者需要具备剖析自己的勇气,重塑教育的雄心,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成长中的鲜活生命,杜绝简单、冷漠、粗暴的教学方式的循环。因为现在的孩子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文化;不仅需要升学,更需要成长;不仅需要健康,更需要健全。
可见,破镜不难圆,难圆的是语文教育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