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德国的门把手,一律“一”横。在中国则五花八门,菱形的、球形的……因为“扭”力比“一”横的柄大,结果导致故障率高。“一”横柄,往下按,轻轻推,豁然洞开。用力小,损耗低,最符合工程经济学原理。“一”横柄,看着都省力、顺手。在德国,没有其他时髦形状的门把手。
德国的窗,都是往里开,而且是从上部开。这样上宽下窄,兜住所有室内扬起的尘埃,使之落于窗外,又不让落叶、雨水进入室内。倘若侧开窗,雨是斜的,就会从侧面像踢角球一样斜入。风,不管从哪个侧面吹,侧开窗上面豁开的部分肯定会有雨水渗入。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综观近几年高考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2013年重庆卷作文题,其材料取自于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中关于豆腐的解说词。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温暖的人文情怀。而命制这次月考作文试题也是基于试题要取材于生活的考虑:以生活中的门、窗为材料,让学生思考其中蕴涵的智慧,以此来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
此外,这道题目还暗含社会热点――“简”。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逐渐丰富,我们渐渐习惯了穷奢极欲、纷繁复杂的生活,这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所以,提倡“简单…‘简化…‘精简”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我们又想避过那些相对俗套的“节俭”之类的话题。于是将这次作文最终指向为思维的简约。
这道题有两则材料,可以看做是多材料作文。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各则材料之间的共同点。一般来说,每则材料都有比较明确的主旨,学生只要仔细思量,一定会发现多则材料的共同点。当然,可能有些材料内涵不很明确,或者用简单的异同比较很难找到共同点。这就需要演绎推理,即用自己从某则材料中得出的结论去观照、反推其他材料。如果这个结论也可以用在这则材料上,那就证明结论正确;否则就要用其他结论去观照、反推。
这道题第一则材料中,德国的门把手与中国的门把手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由此看出:简单实用远胜华而不实。第二则就相对麻烦,上开窗与侧开窗有效果优劣之分,但是材料中并未指明原因。这时就需要用第一则材料的结论来观照第二则材料。一个简单的开窗方式的改动,带来的效果截然不同,可见我们的设计一定要重在简单实用。这样一来,两则材料体现的旨趣自然就统一了起来。
精简成就价值 熊婧祺
关于美学与科学的价值孰轻孰重,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从古埃及沉睡千年的金字塔,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倾力建造的都江堰;从“一架飞虹”的赵州桥。到美若白莲的悉尼歌剧院,建筑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似乎总是和美学相互抵牾。
然而实用的科技也自有其美学意韵,那就是一简约而精妙。
曾游过都江堰,在那滔天的水声中我仿佛接近了智慧与创造的心脏。接近了宇宙与自然的本质。千百年来屹立不到的,是前人的精神和灵魂。都江堰的设计并不复杂,然而其精妙之处,却让世界各地络绎不绝地来此欲一探究竟的专家学者颇为不解。他们把都江堰的结构研究得一清二楚――都江堰本身是十分精简的工程,然而他们心中的疑惑却始终无法消除: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如此简单的工程变得如此精妙,千百年屹立不倒,浇灌着肥沃的“天府之国”?明明只是浅滩陋石,明明用的只是水与泥、石与沙,怎会挺过千年的狂风暴雨,捱过千年的冰雪雨霜,甚至经历过多次地震也坚如磐石?
都江堰的隆隆水声也许正在告诉世人:越是接近宇宙本源的科学,越是应该简约而精妙。
赵州桥的存在似乎也在证明这个结论。
赵州桥跨河为桥,即使没有斑斓的色彩,也依然备受世界瞩目。
桥的本质是什么?联通两岸,彼此为一。赵州桥正是为了这样的使命而生。设计师给了它最朴素、最温雅的容貌:弧形的桥身。用最普通的青石砌成;此外,便没有任何的修饰了。岁月给了它沧桑,给了它自然或人为的苦难,它却以这份简约和从容,屹立千年,坚守着作为桥的使命。这样看来,时间也是“科学简约说”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然而,在美学与科学的争论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似乎已经忘记了科学的本质。他们把居住的房屋修建得富丽堂皇,屋内的装潢、装饰也是煞费苦心,设计得细致入微,就连门把手也要设计成各种形状,力求时髦新奇,唯恐被人认为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然而地震或洪灾一来,万间房屋轰然倒塌,精细的装饰付诸东流。退一步说,即使没有地震或洪灾,他们不考虑科学性的门把手,故障率也是居高不下。
倘若在修建之前,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地基打得更牢固,如何把门把手设计得更方便、实用,那么这后来的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
最接近宇宙本质的科学,必然是精妙而简约的。
在都江堰万顷水花中,在赵州桥虹状桥身上,我领略到了来自宇宙鸿蒙的意韵:
科学简约精妙,精简成就价值!
点评:纯粹的议论文难写,这是老师和学生普遍的认识。拥有多则材料的材料作文,最怕审题出现偏差,或者是将相关的话题泛化。本到了“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作者选择论据极为准确,和题目所给材料一样,都是有关科学设计的,贴合材料主旨,分析不偏不倚,很好地体现了作文主旨。文章语言清爽、凝练、从容,虽然没有华丽的词句,但我们明显能够从字里行间感觉出作者良好的语文素养、深厚的文化积淀。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11月月考作文试题导写 高岩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希腊可那伊河中有种旋转前行的旋子鱼,因为它遇到目标就会用长而尖硬的嘴将对方的身体甚至渔网钻透,所以它成了河中霸主。它为此很得意,却不想渔民根据它的这个特点,把张开嘴的河蚌投向它。它用长嘴向前钻刺,结果长嘴被河蚌死死钳住,这时渔民撒网便轻易捉住了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近年来。吉林省高考题使用的是新课标卷。从2008年以来,新课标卷的作文命题一般遵循着以下规律:双数年份均考查了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单数年份均考查了现实事件现象类材料作文。可能纯属巧合,但这种交叉转换类型出题的形式却非常稳定。据此。2014年新课标卷作文最可能考查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备考的重点就该由此出发。这也是本次月考题作文命题的缘由所在。
就这道题目而言,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从材料的核心情节、结果、主角及对象入手去由果推因。这则作文材料,主要有两个分析角度,一是主角旋子鱼,二是渔民。
一、从主角旋子鱼的角度看。旋子鱼被捉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狂妄自大、自鸣得意、缺少忧患意识,让彼时的优势在瞬间就变成了劣势,从而落得轻易被渔民抓住的下场。
写作时,这个角度的落实与展开,必须从分析具体的语句入手,分析其背后隐藏的深意。
1.“它为此很得意”,“用长嘴向前钻刺”,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联系上下文,不难揣测出以下几点原因:
①旋子鱼自以为天赋英才,本领得天独厚。那么人呢?躺在天赋温床上的人是很难取胜的,要想成功,还得勤奋、进取、充实、创新。
②旋子鱼自以为本领完美无缺而固步自封。对于人而言,世上没有完美,必须审视自我,认清缺陷,弥补缺陷,不能抱残守缺,而要审时度势,提升自我。
③旋子鱼自以为本领卓绝而藐视一切、***大意。它给人的启示是:应正视自己的渺小,要么充实自己,要么敛藏自己;要有忧患意识,并及早弥补缺陷。
④旋子鱼自以为一招必胜而故技重演,思维僵化。这告诫人们:不能狂妄、冲动、盲目,要谨慎理智,三思而后行;要因势制宜,灵活变通;成事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2.为何旋子鱼“却不想渔民正根据它的这个特点”而捕捉到它?原因在于:
①旋子鱼主观上不屑于考虑意外情况。人就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能自负、狂妄。要认清自我并审时度势。
②旋子鱼客观上不懂怎样去考虑意外情况。这无疑告诉我们:成事要知己知彼,要有周全、长远的考虑。
3.从旋子鱼的优势被渔民利用而丧命的劣势看:要警惕自己的优势变成劣势,必须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提升、丰富自我。
综上。对上述同义观点进行合并分类,选择自己感悟较深的定为立意。但不能写“扬长避短”,因为旋子鱼的长处恰恰成了被渔民利用的短处;也不能写“掩饰短处”,如此立意恰似“讳疾忌医”;也不能写“谦虚”,材料中没有不肯接受批评的意味;也不能平均用力谈“优势变劣势”或“劣势变优势”。
二、从渔民的角度立意。他们为什么能捉住旋子鱼?因为他们掌握了旋子鱼的致命弱点,由此可以立意:
1.若要克敌制胜,得“知彼”,利用对方的弱点才能取胜。
2.要解决问题,先要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本质或规律。但不能泛泛写“要善于发现、寻找机会”,这样写,容易大而空。
最强大的脆弱 郭子珩
踏破铁鞋,斩尽荆棘,不知其中有几多悲苦、几番血汗,终于屹立于万山之巅。这也许是一个令人春风得意的时刻,这也许是一方令人傲睨世俗的位置。但,倘若陶醉于自己的攀崖宝技,忽视了脚下泥土的松动,就会从无上的巅峰跌落至万劫不复的深渊。
强大不会永恒。在辛勤的操习与艰苦的磨砺之后,我们可以掌握非凡的技艺,并借此获得巨大的胜利。然而,脆弱总隐于强大之中,使巨人倒下的往往是泥足。
恐怕没有任何一种良药可以令百疾回春,也不存在任何一种能力可以应对万事。我们总是不情愿承认这一点。因为在修习、锻炼之中,已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辛酸血汗;以往的实践。又为我们赢得了太多太多的荣耀徽章。那刻骨的伤痛与那醉心的温柔,令我们不得不珍爱手中的屠龙之刃,而刻意忽略同样可以置我们于死地的蚊蛭益虫。当习惯了用剑取得一切,拿破仑从未怀疑他皇位的稳固,但算他已在决战中失了天下;我们的一点点薄技,又是何等苍白、无力。
更可怕的是,抱定微末一技的我们,还要面对诡谲莫测的风云。这残缺的剑刃,如何抵挡得住所有的攻击、侵袭?一战中胜利的英法,得意地玩着“步坦协同”的游戏;谁知二十年后再一次烽烟滚滚时,在钢铁洪流下最早竖起降旗的竟是巴黎。这发展变化的世界,残酷地嘲弄着那些狂妄自大的胜利者们。
我们已有的能力或经验。未必是最强大的倚靠。我们倾向于用胜利弥补伤痛,再将胜利带来的信心幻化成神话的丝线,将自己紧紧束缚。在这“最强”的安全之中,迷睡在大梦中的我们,不可能看到那长堤的蚁穴与袭来的暗流。最终,茧中黄粱,一击破碎。
已有前车之鉴,倘不警醒为戒,便是后人最大的悲哀。我们不能分割强大中隐伏的脆弱,但却可以凭新的努力,使锋刃长新,腾挪于不败之地。
既然能力有所缺失,技艺有所不达,便应跳出之前胜利的园囿,在冷水中淬炼自己。创作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上半部,在欧洲文豪冠冕的歌德,竟自感江郎才尽,隐逸于意大利。在数十年的探索与重铸之后,《浮士德》下半部在寂寞中一鸣惊人,难以超越。在不断的淬炼与更新中,方使剑生紫气,人成新高。
既然世不我待,则明眼观世,慧脑分析,做出最合乎时势的选择。在鲜血中明白了统一并非依靠铁与火,欧洲终于在玛利亚的圣光下携手步向繁荣。英雄顺乎时势,后能造乎时势;依其世而正其行,后能匡其世之行。
梧桐生兮,于彼高岗;不依自勋,不仗自强;时时省戒,刻刻求强;不脱于世,大智自彰;凤凰涅,重生朝阳!
点评:本文首段、第二段破题后,第三段指出抱残守缺者不愿进步的主观动因,第四段点明狂妄自大者不懂与时俱进的客观缺陷,第五段又将主客观结合,纵深剖析主观不愿进步导致客观必受束缚的败局。然后,一段过渡提出正面观点,接着由两段正面论述支撑,完成本文先破后立的布局。这样严谨精巧的结构,加上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剖析,本文脱颖而出。此外,贴切精准的用词、文白并用的风格、信手而成的比喻,无不彰显出作者较深厚的语言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