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淘雨花石、收藏雨花石的发烧友很多,雨花石的品种也琳琅满目。但难得见到收藏中草药形象的雨花石的有心人。在南京,有一位叫沈建平的老中医却与众不同,他给病人看病时总是时不时把收藏的宝贝亮出来,与大家分享雨花石与中医的文化。他收藏的一枚用来练功的梅花雨花石一直跟着他,30年一直形影相伴。同行们说,他应该是南京收藏中医雨花石第一人。
沈建平是南京宁西门诊部一位副主任医师,他举办的一场名为“首届中医雨花石文化展”,吸引了不少来就诊的病人家属、患者以及附近的社区居民。在“藏宝人”沈建平的“工作室”里,大家围拢在一起,性格开朗的沈建平也为大家展示了他用心收藏了30年的“宝贝”――十多枚各具特色的中医草药雨花石。什么舌苔、首乌、虎杖、梅花、汤、耳朵、人、参、柿子……这些与中医药相关联的造型雨花石尽收眼底,令大家大开眼界。
舌苔雨花石见水就变“活”了老中医怎么和雨花石联系起来呢?他介绍说,“当时,省里需培养一批医药新人,给无锡几十个名额,我就这样来到省中医院接受培训并留了下来。”他至今从事中医40年。他说,自己老家是无锡人,南京是他第二故乡。早听说,雨花石是南京的一绝,也是南京的特产之一。
沈建平能与雨花石零距离接触,还是在1980年医院派他到六合县人民医院搞科研开始的。为了研制一种抗癌新药,他总是乘车来往于六合县城和农村之间,这样才有收藏雨花石,特别是收集与中医有关的雨花石的机会。他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不让宝贝擦肩而过。他收藏的宝贝绝大部分来自雨花石产地六合。
有一次,他下乡随访,回来的班车却没有了。他就沿着河边、沟边步行20多公里返回县城。途中,他意外地发现一枚雨花石长得像人的舌苔,他如获至宝,开心了好几天。
沈建平小心翼翼地拿出这枚“宝贝”,只见这枚雨花石,如同病人伸出来的舌头,中间突兀、四周渐低下去,表面光泽如见风的猪肝。
这时,沈建平将其浸入水中,片刻,这枚石头竟然变成了另一番“景象”:石头色泽呈红砂状,透明,深红色的纹路清晰可见,犹如舌苔上的血管纹路,宛如一健康人的舌苔。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简直是“活舌”化石!“这枚石头正反面都有‘戏’”,他说着就翻过来介绍,“这面的纹理形状和正面差不多,但有一处叶脉似乎枯萎掉了,上面的血管处有一个虫斑。”一位来看病的盐城顾先生连连称奇,大呼过瘾。沈建平说,像人舌头的雨花石并不稀罕,却没有一枚像舌和苔都有的雨花石,可以说独一无二。为什么强调要放在水里看?他说,“在水里大家看得才能更清楚,更富有新意。让舌苔见到水变‘活’起来,也是寓意让病人活下去,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随后,沈建平分别用称中药的盘秤和电秤一称,体重均是155克。其长5厘米,宽4厘米,厚3厘米。别看这枚小小的雨花石,身价不菲。据了解,90年代,一位看病的日本留学生要出一万元美金买下,被他婉言拒绝了。现在这颗“活舌”价值一、二百万,够买一幢房子,但他表示,自己不会出手的。这是中医药植根于中华5000年文明的见证。这枚雨花石还曾获省中医院首届艺术节特别奖。
建议大家常察舌了解自身状况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疗病人必做的“功课”。沈建平认为,他把“望”放在第一位。就他来说,为病人察舌是他就诊时第一个规定动作,并已形成了习惯。他说这与他拥有这颗舌苔雨花石有关。
舌头究竟与疾病有什么关系呢?作为宁西门诊部中医抗癌团队中的“年轻人”专家,沈建平说,从舌苔能读出一些疑难疾病或癌前期病变的一些信号。尤其,对患肿瘤病人的病来说,发现舌泽发紫的,苔比较厚的,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建议,大家不妨养成一个习惯,经常对着镜子,看一看自己的舌苔有没有变化。他说,舌尖部反映心脏的病变;舌中部反映脾胃的病变;舌根部反映肾的病变;舌边部反映肝胆的病变。一般正常人的舌舌质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他提醒大家,如果察舌时出现异常,比如淡白舌表明气血不足;舌质红表明热盛;舌尖红表明心火旺盛;舌边紫暗多表明血瘀症候等。他认为中医舌诊固然重要,但正确的诊断更多的还必须通过联系病史、化验、拍CT、核磁共振、病理报告以及其他症状、体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参考,为早期发现疾病提供依据。
收藏雨花石“宁缺勿滥”
沈建平从1980年就开始收藏雨花石了,共有20多枚,其中一半是来自“雨花石之乡”的六合,有的是在市场上淘的。目前他收藏的量虽不多,但精品却有十种,他要做到宁缺勿滥。
“雨花石不可复制,没有一枚相同。”他说,“这些雨花石代表着南京的文化,里面蕴藏着中医文化,比如汤药的‘汤’、‘舌苔’、‘耳朵’、‘人’、‘参’、‘虎杖’等中草药雨花石。”
其实,每一颗雨花石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他十分开心地说出心中的之最:令他最愉悦的是一枚梅花鹿头造型的雨花石,看到它让人产生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最骄傲的是枚“梅花”石,里面有红梅和腊梅。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又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最欣慰的是枚黑色的何首乌雨花石,它像母亲背着一个孩子,而何首乌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最有纪念意义的雨花石是枚极像李时珍采药的经典镜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明代,而且印刷也在当时的南京。
沈建平一般不轻易拿出自己的宝贝,也从不参加社会奇石展,说是怕丢失。而在给有些病人就诊时,他却毫不吝啬给他们看,坚定他们的信心。
沈建平的儿子也是在一家医院工作,如今也和他拥有共同的爱好――收藏雨花石,儿子也不甘落后积极加入到收藏的行列中。今年55岁的沈建平表示,收藏雨花石更加坚定了他把中医事业搞好的决心。他要把手头上的中医雨花石一一制作小景挂在医院的墙上,让大家共同品味雨花石文化。他说,父子俩还将继续收藏与中医相关的雨花石,主要是通过重返故地寻觅,或旅游时淘或买,要把这个精彩的“故事”续写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南京中医雨花石收藏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