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Chinese tradition, auspicious words are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to people and have positive meanings. So Chinese people always like saying auspicious words and even naming after some artistic objects. Taking Ruyi as an example, Ruyi is an S-shaped ornamental object usually made of jade, whose name has implied meaning that things would go well according to one’s wishes. As an indispensable mascot in Chinese important holidays and ceremonies, Ruyi has become precious artware featured with elegant and exquisite styles.
中国人喜欢吉祥话,连给器物命名时都要***个吉祥,比如“万事如意”,如意是中国人心目中传统的吉祥话,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玩器物。
如意因何得名?难道是能赋予人吉祥如意的命运?看那长手柄加大头的造型,似乎怎么也和如意的生活扯不上关系。其实,最早期的如意可并非我们今天所见的把玩摆件、宫廷珍宝,在其诞生时,是被赋予了极高的实用用途的。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也就是今天人们口中的痒痒挠。当时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有了它,还能不如意?可真是名如其用。
当然,关于如意的起源还有不同的说法。另一个比较广泛的推测是来源于“笏”,即“朝笏”“手板”,也就是朝臣上朝用以记事的笔记本,为了美观便在上面绘上祥云***案,逐渐发展为如意。如意也被用作佛具,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不知如意这个名字是否真的可以带来好运,除了实用,如意还衍生出了很多其他用途,当然,这些用途几乎都被寄予了人们渴求如意的祈愿。比如作为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又比如作为家人或友人远行前的赠礼,以表良好祝愿。就这样,原本作为痒痒挠的如意竟成为人见人爱的吉祥之物。
明清时期,如意的吉祥寓意被进一步发扬光大,没人再用它挠痒痒了,如意反而成为纯粹的文玩艺术品,供人们欣赏把玩。尤其到了清代,如意在宫廷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简直是无如意不欢。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通人和、新***顺利;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好,国泰民安;帝后、嫔妃的寝室中均有如意,以颐神养性,兆示吉安;在帝后大婚,及至宫中万寿、中秋元旦时节,臣下都会敬献数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
如意演变为家喻户晓、尤为达官显贵所看重的吉祥物,其材质、造型也慢慢丰富起来,成为中国古代工艺品中的重要一类。如意的材质极为多样,各色玉石、金、银、铜、铁、犀角、象牙、竹、木、陶瓷等等应有尽有。其中玉石如意就分为翡翠、白玉、青玉、碧玉、墨玉、水晶、孔雀石、玛瑙、珊瑚等。似乎人们所能想到的材质,都可以用来制作如意,其中尤以上等玉材制作的如意最为珍贵。
如意的造型,也在朝代更迭中不断发展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为主流;唐展为柄身扁平,顶端弯折处演变为颈部,柄首为三瓣卷云式造型;明清两代,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含义,成为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
现在经常见到的如意经典样式大致有三种。天官式如意为直柄式如意,线条简单,但是高贵而威严;灵芝式如意的造型跟灵芝一样;还有一种三镶式如意,就是用玉器、玛瑙、碧玺、珊瑚、象牙、翡翠等名贵宝石镶嵌在珍贵的紫檀红木或者铜鎏金上。无论何种材质、样式,总归早已脱去了前期实用器物的形态,转而呈现出精致高贵、华丽典雅的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