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对副词“势必”进行语义分析,“势必”是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在语义上除了具有揣测语气副词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动态性][+未然性][+较强理据性][-强主观性]的语义特征。从语义指向上分析,“势必”前指句子主语,后指焦点信息。分析“势必”出现的语义背景,“势必”倾向于消极的语义韵。
关键词:势必 语义特点 语义背景 语义指向 语义韵
一、引言
“势必”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对“势必”的研究多是从词汇化角度分析其成词的过程及动因,如:高育花[1]和刘红妮[2]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势必”的词汇化过程。潘汜津[3]对现代汉语中的“必然”范畴进行研究,对“势必”与“一定”“肯定”“必定”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本文从共时角度探讨副词“势必”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义背景以及语义韵。本文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下文简称CCL)。
二、“势必”语义特征分析
“势必”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释义为:“(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4]《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其的释义为:“(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多用于书面。”[5]若要全面理解“荼亍钡挠镆澹词典的分析尚不能让人满意。通过分析CCL语料,我们归纳总结出“势必”具有揣测语气副词的一般语义特点:[+推测性][-确定性][±结论为真]。此外,“势必”还具有自身的语义特点,即:[+动态性][+未然性][+较强理据性][-强主观性]。
(一)动态性
“势必”具有动态性,强调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状态或过程。如:
(1)如果当局不顺应“社会变迁和民心潮流”,继续坚持“***事制”与独裁统治,势必进一步激化当局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剧台湾***局的动荡。
(2)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开发建设势必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3)据南京市230家娱乐场所统计,其中仅涉外舞厅,1992年就接待外国人2000多人次,社会娱乐业的兴旺发达,势必使越来越多的外汇流入优胜者的腰包。
例(1)~(3)描述的“继续坚持‘***事制’与独裁统治”“大规模开发建设”“社会娱乐业的兴旺发达”与产生的“激化矛盾,加剧社会动荡”“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外汇流入优胜者的腰包”的结果,明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未然性
“势必”表示根据情势的发展状况来推断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多用于推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副词“将”共现。如:
(4)银行兼并成功后势必将增加对技术改造的投资。
(5)随着全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势必加大,这将从整体上拉动山西经济发展速度。
(6)在大江大河节流筑霸,肯定要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势必会有新的生态平衡出现,两者相权衡量,哪个利大?
从例(4)~(6)可以看出,“势必”是根据一定的客观形势来推断某发展状态或趋势下必然会出现的结果,且多是推断未来出现的结果,具有未然性。
(三)较强理据性
“势必”表示根据形势的发展来推断必然出现的结果,强调所得出结论的理据性,因果关系比较明显。因而,“势必”具有“较强理据性”的语义特点,表现在常出现于因果类复句中。邢福义指出,因果类复句是表示广义因果关系的各类复句的总称,包括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和目的句[6]。“势必”常出现在因果类复句中的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和条件句中,根据原因推断出必然出现的结果,强调结论的理据性。如:
(7)由于交通、地理环境的局限性,要发展经济,创办乡镇工业势必带来环境污染,与居民住宅犬牙交错,使古镇形象受到损害。
(8)既是办“节”,就要办得红红火火,就势必需要一大批资金,而举办者大都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的。
(9)大家知道,居民有钱都存入银行,银行要支付存款人的利息,到期负有无条件偿还本息的责任,如果有的企业贷款长期占用不还息,势必会造成银行支付困难。
(10)有人曾这样匡算:如果按目前一家浴室每天消耗100公斤牛奶为基数,只要在南京发展15家这样的浴室,就势必造成洗浴奶与食用奶争抢货源的态势。
例(7)是因果句,由因溯果;例(8)是推断句,据因断果,分句间的因果关系明显,用“势必”来凸显这种因果关系;例(9)是假设句,假设条件是潜在的、可能会实现的条件,当满足这个条件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例(10)是条件句,邢福义认为,“条件实际上也是一种待实现的原因”[6]。例(10)中“发展15家每天消耗100公斤牛奶的浴室”是待实现的原因,出现的必然结果是“造成洗浴奶与食用奶争抢货源的态势”。因果类复句中,因果关系明显,理据性强;副词“势必”常在这类复句中出现,受其句式语义的影响,使“势必”具有[+较强理据性]的语义特点。
(四)弱主观性
“语言的主观性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7]“势必”是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能够反映说话者的立场、态度和情感。由于“势必”表示根据情势的发展来推测必然的结果,侧重于强调所得出结论的理据性,因而,“势必”的主观性不强。具体表现在:句法位置的限制性、揣测依据的客观性。
1.句法位置的限制性
从“势必”的词汇化过程来看,刘红妮指出,“势必”是由名词(势)与副词(必)的跨层结构形成的,是“势”在源结构中复指代词“其”脱落后,具有复指词的功能变得虚无,从而跨界与“必”词汇化成词[2]。副词“势必”表示“根据形势推测必然的结果”,其中“势”与“必”的词汇义仍十分突出,词汇化程度比较低,因而副词“势必”在句中的位置不是很自由。而“语言成分在语符序列中的位置与语言成分的主观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通常主观性强的成分处于句子的,主观性弱的成分处于句子的内层”[8]。上文所举的例子中,“势必”绝大多数出现在句中或是小句句首的位置,极少出现在句首,没有出现在句末的情况。因此,“势必”在句中的句法位置不太自由,常处于句子的内层,主观性较弱。
2.揣测依据的客观性
“势必”可以对主观认定的事实或主观想象进行推测。一般来说,揣测依据越是客观真实,其内容越是客观,具有理据性,揣测的程度就越低,言者语言表达的主观性也就相应越低;而揣测依据越是主观、非真实,其内容越是主观,揣测的程度就越高,主观性相应则越高。如:
(11)尽管如此,我还是顽固地认为,这本书毕竟出自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手笔,因此它势必童心依旧。
(12)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交替发生,势必造成经济周期的较***动,这在我国近几个经济周期波动中已得到很好的证明。
例(11)中,“这本书出自儿童文学作家的手笔”,因而“童心依旧”,这是言者主观认定的事实,揣测程度较高,主观性较强。例(12)中,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发生”进行猜测,在此基础上推断出“造成经济周期的较***动”,理据清楚明白,揣测程度较低,主观性较低。
由上文可知,“势必”具有[+较强理据性]的语义特点,强调结论的得出有理有据。为了反映“势必”揣测根据的客观性,我们随机抽取200条语料制成表1。
由表1可知,“势必”揣测的客观依据明显高于主观依据,更倾向于根据客观事实进行推断。而推断依据的客观性强,推断内容具有理据性,推断的程度就较低,因此言者所表达的主观性就相对较弱。从“势必”的揣测依据的客观性来看,“势必”具有主观性弱的语义特点。
三、“势必”语义背景分析
陆俭明指出,“要正确把握某个虚词的意义,需要了解该虚词使用的语用意义,而这必须注意考察这个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或者说这个虚词出现的语用环境。具体说,就是一定要考察这个虚词能在什么样的上下文或者话语语境里出现或使用,不能在什么样的上下文或者话语环境里出现或使用”[9]。现代汉语副词“势必”有以下语义背景:
1.存在客观或主观认定的事实。
2.对某一事物/事件的未来发展情况做出确定性的推测。
3.说话人对推测出现的实际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解释。
(一)A+势必+B+C
“势必”出现的语义背景在一个复句中可全部得到呈现。如:
(13)他们认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势必会削弱***对社会的领导,削弱***府对社会的管理,而目前中国公民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加上最近在东欧地区“”中民间组织扮演的***角色,似乎证明了他们的这种判断。
例(13)中,根据“民间组织发展壮大”的客观事实来推测“削弱***对社会的领导,削弱***府对社会的管理”的结果,“证明了他们的判断”是对猜测的结果作的解释。
(二)A+势必+B
有时,做出的猜测并没有得到证实,无法判断其真值,也不便做出进一步的评价,所以C可以不出现。A是推测的客观依据,B是在A的基础上进行的推测。如:
(14)2008年有望在亚洲及欧、美多个国家上映的年度巨制《赤壁》,势必进一步提升赵薇的海外知名度。
(15)在现代战争中,数量已经代替不了质量,在***费有限的条件下,***队的数量过多,势必直接影响质量的提高。
例(14)中,“在亚洲及欧、美多个国家上映《赤壁》”可以引发“进一步提升赵薇的海外知名度”的预期,前后分句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用“势必”来表明对未来发展形势的肯定性推测。例(15)中,大前提是“现代战争中数量不能代替质量”,小前提是“***费有限”,所以推测出“***队数量多影响质量的提高”。
(三)势必+B+C
有时,说话人对可能事实的推测没有确切的证据,A可以不出现,B是说话人对事件的主观推测,C是对这种猜测进行的补说解释。如:
(16)整个海上形势势必要随着发生变化。日***在新不列颠岛的阵地可能在不久以后陷入困境,而且,日***也有从所罗门群岛撤退的迹象。
(17)这些***策势必促使各个轿车生产厂家不断提高国产化的比例,为此,中国汽车产业***策确定汽车零部件的发展重点是轿车挂件零部件,同时对轿车关键零部件在同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5%以上的或属于国内空白的、亟待发展的产品,国家支持其向经济规模的目标发展。
例(16)中,说话人的猜测是“海上形势发生变化”,陈述客观事实“日***也有从所罗门群岛撤退的迹象”证明这个猜测。例(17)中,说话者先表明猜测,然后对这个猜测进行解释。
(四)势必+B
有时,说话人没有客观或主观依据,为了增强话语的张力,表明自己的态度,选择使用“势必”,A与C都不出现,这种推测的主观性较强。如:
(18)***治经济学势必有一天要研究精神劳动、知识生产的问题,要在传统的再生产理论之外讨论一种新的两大部类的再生产理论,即物质生产部类与知识生产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与传统两大部类的错综关系问题,以及其他许多远非传统***治经济学感兴趣的经济机制问题。
(19)改革势必触及少数人的利益,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例(18)中的“***治经济学有一天要研究精神劳动、知识生产的问题”、例(19)中的“改革触及少数人的利益”,都是说话人的主观猜测,运用“势必”推测语气较强烈。
四、“势必”语义指向分析
(一)前指句子主语
语义指向是指“句子中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包括连续成分和非连续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10]。副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成分,既可以指向中心语,也可以指向主语。而主语可以分为句子主语和言者主语,句子主语是句子的陈述对象,言者主语指的是说话人。“势必”是根据形势来推断必然的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因而,“势必”通常只有句子主语而没有言者主语,“势必”前指句子主语。如:
(20)如果我国为了顾全入关大局,我国势必在多项保护***策上作出让步,但取消所有的保护***策恐难度^大。
(21)和尚说:“我是佛弟子,要遵守戒规。我若早说,您们势必要杀鹅取珠,我就犯了杀戒。”
例(20)中,“我国”是句子主语,“势必”前指句子主语。例(21)中,和尚“我”是言者主语,指说话人,“您们”是句子主语,“势必”前指句子主语。
(二)后指焦点信息
从信息结构角度看,句子分为旧信息和新信息。旧信息是已知信息,新信息是未知信息。未知信息是表述的重点,即焦点。齐沪扬指出,焦点是一个句子的语义重心,在书面语中,语义重心有时可以依靠语气副词来表示[11]。“势必”表示根据形势的发展状况来推断出事件发展的必然状态,后指焦点信息。如:
(22)像伊莱克一类的国际大公司,将其中国战略调整后,势必加大在华投资,而其成本、资金、技术及管理方面的若干优势,势必冲击若干处于劣势的国内公司。
(23)相反,如果违反集体利益追求个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追求暂时利益,那么结果势必是两者都受到p失。
例(22)中,两个“势必”后的内容是说话者想要表达的语义重心,“势必”向后指向焦点信息。例(23)中,“是”为典型的突出信息焦点的强调副词,主要表明句中焦点所在,“势必”与“是”连用,突出焦点信息。
五、“势必”的语义韵分析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词语搭配成了研究热点,而“语义韵”则是词语搭配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卫乃兴指出,“有些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出一种特殊的趋向:它们习惯性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词项,与之构成搭配。由于这些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搭配词习惯性地、循环往复地与节点词在文本中共现,节点词也就被传染上有关语义的特点,整个跨距内也就弥漫了一种特殊的语义氛围”[12]。从语义类型来看,“语义韵”可分为积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和消极语义韵三种[13]。语气副词“势必”主要是借助后接成分来表现出特殊的语义氛围。因而,考察“势必”的语义韵需要分析其后接成分的语义色彩。从CCL语料库中随机抽取300例,分析发现,在300个实例中,后接本身具有消极含义的有240例,占总体的80%。如:
(24)连年丰收,农家的秸秆堆积如山,不搞好综合利用势必大量浪费资源,仅秸秆占地带来的损失就不是一个小数。
(25)那就势必会扭曲了社会主义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对立起来。
(26)长此以往,势必危及国家的***令统一和长治久安。
后接成分表中性语义韵的有38例,约占总体的12.67%。如:
(27)罗马尼亚的***治、***事和经济改革,也对地区稳定造成威胁,那时罗势必将采取另一种防务***策,建立另一种***队。
(28)随着台湾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进一步提高,许多企业势必要到外面寻找发展机会。
(29)今后,各国中央银行势必将进行外汇储备币种的调整,尽管这一过程可能会较长,但停滞多年的外汇储备多元化肯定会重新启动。
后接成分表积极语义韵的有22例,约占总体的7.33%。例如:
(30)若能及早进行***治谈判,势必有利于打破两岸目前长期紧绷的***治僵局。
(31)双方一致认为,只要共同努力,两国的经贸关系势必会发展到更高水平。
(32)而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势必为改革和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通过分析统计得出,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势必”带有明显的语义韵,多用于与不如意的事件相搭配,具有明显的消极意义。所以说,“势必”倾向于消极的语义韵。
六、结语
本文分析了现代汉语副词“势必”的语义特征、语义背景、语义指向和语义韵。揣测语气副词“势必”具有揣测类副词的共性特点,即[+推测性][-确定性][±结论为真];此外,“势必”还具有其自身的语义特点,即:[+动态性][+未然性][+较强理据性][-强主观性]。从“势必”出现的语义背景看,主要有四种情况:A+势必+B+C;A+势必+B;势必+B+C;势必+B;语义指向上,语气副词“势必”前指句子主语,后指焦点信息;在语义韵上,“势必”倾向于消极语义韵。
参考文献:
[1]高育花.揣测类语气副词“X必”的词汇化与主观化[J].北方论
丛,2013,(6):78.
[2]刘红妮.“势必”“想必”和“谅必”的跨层词汇化[J].语言研
究集刊,2014,(1):205.
[3]潘汜津.表必然的副词“一定”“肯定”“必定”“势必”的对
比考察[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45.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496.
[6]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0-94.
[7]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268-275.
[8]史金生.语义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
2003,(1):17-31.
[9]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3:303.
[10]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要(第2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0:121.
[11]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3,(1):62-71.
[12]卫乃兴.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2002:157.
[13]Stubbs,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6:176.
(谢静华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43007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副词“势必”的语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