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兴义市南龙村民族生态旅游开发为例,结合南龙村的具体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南龙村生态旅游相关开发原则、开发思路、产品开发方向,提出了南龙村乡村旅游开发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培训,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逐步推行规范化管理;依法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等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
中***分类号:92.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6-0133-06
引 言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006年2月21日公开发表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贵州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今后贵州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尽快建成我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成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乡村旅游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村收入,实现农民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的有效手段,对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村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传统文化积淀厚重,保持着较好的原生状态,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贵州兴义市南龙村位于南盘江喀斯特峡谷谷坡、巴结镇南部、贵州与广西交界处的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大坝库区,平均海拔812米,属亚热带低热河谷气候地带。全村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214亩,其中早地1394亩,水田820亩,林地、荒山2650亩。全村辖9个行***组。567户,2383人,居住的民族以布依族为主,布、汉杂居,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现有劳动力资源1330人,其中劳动年龄内1185人。长年外出务工人员97人,全村现已基本解决电力设施问题,户通电率达99%。全村经济基础差,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足1亩,加之村民科技意识不高,尚处于较为贫困状态。
全村水热条件好,古榕树成林,环境优美,特别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但长期延续种、养结合的传统农业模式,加之山高坡陡、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人口众多、少数民族比重大、人地矛盾突出,成为区域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175元,人均吃粮270公斤,人均纯收入在700元以下的人口有33户133人,占全村人口的6%。
南龙古寨是一个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民族村寨:南龙古寨是布依文化至今保存得较完整的一个村寨,寨中120户.813人,全部为布依族,一户杂居民族,160栋房屋清一色是吊脚木楼,360余台织布机常年穿梭。据考证,寨中大小榕树360余株,有108棵遒劲的百年古榕树;村寨房屋建筑沿山层叠而上,面对平敞宽阔、阡陌交错,溪河纵横的田坝,正如许多墨客骚人笔下描绘的布依村寨一样,是集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底蕴,山水田园风光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布依村寨,是民族生态农业发展的理想场所。
南龙古寨至今仍然保持着较浓郁的布依民族风情,“八音坐唱”曾参加首届中华民族博览会、意大利国际民间艺术节等演出和《民族风情录》《徐霞客》、《珠江行》等影视剧的拍摄,以其娓娓动听的歌声和浓郁的民族韵味倾倒观众,赢得广泛赞誉,被中外人士誉为“中国民间出土文物”、“东方文化的明珠”、“南盘江畔的一朵奇葩”。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推介,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南龙布依古寨观光,使布依族的民族风情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勤劳善良的布依族人民。
南龙布依族村在区位上,位于贵州(兴义市)与广西(隆林县)交界处的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水电站大坝库区。自该电站建成后,加强了两省(区)游客来该区的交通建设,成了南盘江畔一处格外引人注目的古老民族村寨。其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正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
一、旅游开发原则
1.文化性原则
南龙村具有典型的黔西南山区布依族生态文化村落特色,有保存完好的布依族民居村落,有原始的种植与养殖文化,在进行旅游开发时.要突出布依族乡村的生态文化。
2.特殊性原则
对南龙村的旅游开发时要充分体现其特殊性,要把握和突出地方特色,不要模仿、杜撰一些品位不高、格调不雅、牵强附会的东西,舍本逐末,应从地方特色上增强南龙村旅游产品的生命力。
3.民俗性原则
民俗是南龙村旅游项目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南龙村的旅游项目设计时,要有机地引入或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项目,将民俗自然地融入到旅游产品中。
4.生态性原则
南龙村是本区域农村中受现代化影响较小的村屯,不仅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而且民风淳朴,山区民宅、青山绿水、原始农业与古朴民风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的和谐美景。因此,在对南龙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时,要充分体现其生态性,做到旅游开发项目与村民增收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文化、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
5.参与性原则
在对南龙村的旅游项目开发时.要强调当地居民的参与,同时旅游项目的设计。要向旅游者提供农事实践机会的旅游项目,使旅游更有深度,更有意趣。
二、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南龙村旅游开发方向重点突出黔西南少数民族民居南龙村深厚的布依族生态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现有错落有致的布依族吊脚木楼民居建筑群,结合其绿水青山、山环水绕的人居环境,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少数民族乡村旅游产品。南龙村的旅游开发以其悠久的布依族民居生态文化为主线,以布依族民居建筑群为载体,以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为特色,依靠毗邻部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的万峰林景区的优势和邻近关兴公路、南昆铁路、兴义飞机场交通便利的优势,有机地融合到贵州大旅游中去,成为兴义市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并结合相邻广西、云南的优势,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旅游新路子,打造“黔西南布依族生态文化村”的品牌形象。
本区域的旅游开发要注重植被保护与原始生态风貌的保持,为开发以布依族生态文化为主线的旅游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把开依族民居生态文化旅游与开发生态旅游、农业特色旅游结合起来,保护好周边的森林植被,在周边种植甘蔗、桃、李、脐橙、称猴桃、橘子、柿等优质水果,在南龙村周围种植油菜、梨花、桃花等一些有经济和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和观赏植物,充分体现南龙村乡村的特色和田园风光。规划与生态民居文化、生态旅游、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等有关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加强对民居的外观整修和对开展农家乐民居内部的装修,重新改造景观水系,修建生态贮水池、进行厨房与厕所的改造,猪栏、牛栏的改建与搬迁,其它养殖的规范,兴建沼气池和 旅游道路等,修复和保护与生态文化相关的民居建筑、民居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为游客观光、餐饮、休闲娱乐、农家乐、民俗风情体验等提供惬意的场所。
三、旅游产品开发方向
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南龙村旅游资源类型特点、组合结构、空间分布、自然环境背景以及社会历史经济条件,南龙村旅游产品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生态环境的改造与提升
南龙古寨中大小榕树360余株,有108棵遒劲的百年古榕树;村寨房屋建筑沿山层叠而上,面对平敞宽阔、阡陌交错,溪河纵横的田坝,自然环境优美。加强对南龙村原生态环境的改造与提升,对于村内环境、村周边环境要做到原生态化、绿化与美化、生态农业化、生态林业化、果园化,既要改造和提升其生态环境,又要让农民增加收入。
2.农家乐参与
南龙古寨自然环境优美,乡村野趣浓厚,农业物产丰富,绿色食品多样,民风古朴淳厚,民居建筑保存完好,乡土民俗文化富有特色,可以提供别具情趣的生态休闲农家乐旅游内容。果园幽幽,果香阵阵,农事件件,农活串串,在这样一个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环境中,久居城市的游客可以重新找到向往已久的心灵家园,展开各类康体休闲活动,体验“亲知、亲行、亲情”的乐趣。人们可以参与耕作、制作红糖、钓鱼,也可以漫步、喝茶,相互交谈,孩子们在溪边戏水,林中采果,园中摘菜,稻田中嬉戏,享受父辈们当年的欢乐时光。农家乐参与项目使游客在远离闹市区的乡村呼吸新鲜空气,放松身心和缓解压力。农家乐参与类型有:
①农园观光、采摘、体验型通过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开放果园、蔬菜园和花卉基地,供游人赏花观景、采摘瓜果蔬菜,自摘、自取、自食农产品,体验农家乐趣。而“采摘园”式产品在可在南龙村得到开发。可推出采摘新鲜水果的活动。也可吸引旅游者参与甘蔗的种植和红糖的制作。
②渔业生态养殖和垂钓型利用万峰期水库、鱼池等水体开展渔业养殖、垂钓、划船、餐饮和水上娱乐项目。
③畜牧观光型引导游人参观南龙村养殖场,景点具有供观光、娱乐和参与的功能。
3.民俗文化体验
南龙古寨是布依文化保存得较完整的一个村寨,至今仍然保持着较浓郁的布依民族风情,具有古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节日活动。布依族民族传统建筑、传统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歌舞及戏剧对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寨中120户,813人,全部为布依族,无一户杂居民族,160栋房屋清一色是吊脚木楼,南龙村按奇特的八卦阵排列,360余台织布机常年穿梭,南龙古寨的“八音坐唱”曾参加首届中华民族博览会、意大利国际民间艺术节等演出和《民族风情录》《徐霞客》、《珠江行》等影视剧的拍摄,以其娓媚动听的歌声和浓郁的民族韵味倾倒观众,赢得广泛赞誉,被中外人士誉为“中国民间出土文物”、“东方文化的明珠”、“南盘江畔的一朵奇葩”。南龙古寨丰富的布依族节日如大年节(娱乐)、三月三(祭神)、四月八(农时)、六月六(祭祖)、七月半(祭神)可吸引众多的游人参与观看。南龙古寨浓郁的布依族旅游资源,具有极好的民族旅游观光和民族生态文化教育的价值,是游客观光的理想场所。
四、乡村旅游开发的措施与对策
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激励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自身活力。要充分发挥国家***策的引导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积极建设好自己的幸福家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始终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参与式乡村旅游是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它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能够加速乡村非农化进程,增强农民环保意识,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参与式乡村旅游形式是乡村旅游殊的部分,它要求社区和居民的全方位参与,以提高社区经济水平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对当地***府、社区和居民有着特殊的要求,在开发中应加强旅游教育和培训,增强环保、旅游和管理意识,立足于长远利益,才能保证乡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乡村生态环境通常保存较为完整,但也是最为敏感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如果在旅游开发建设中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对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因而在南龙村旅游开发时要树立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观,从当地***府、社区到居民都要接受持续发展的教育,通过学习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思想到行动都具备环保意识,形成从上至下的环境保护观念。同时,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和行动,使乡村生态环境更加美化,更能符合城市游客求新、求异、求美的心理需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2.通过教育培训。强化旅游服务意识
一切旅游活动都是围绕游客进行的,参与式乡村旅游同样必须围绕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来进行安排。而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农民从自我管理的农业生产转向服务接待工作,在心理和行动上难以平衡心态,必须加强旅游服务的意识。南龙村当地***府和社区在开发少数民族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消除农民对服务工作的顾虑,端正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通过组织参加培训班和学习班,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逐步完成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顺利过渡。
3.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逐步推行规范化管理
受旅游经营主体的影响,农民还不能完全把握旅游管理行业的规律.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当前乡村旅游项目雷同成风的形势下,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技术,完善和规范乡村旅游的管理,树立营销理念,使之与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南龙村可以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或“农户+农户”模式组织农户参与旅游接待,通过对南龙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评定考核,具备条件的颁发“旅游接待许可证”;对接待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推行上岗证制度,并定期检查。同时,每年推行评优活动,对条件较好、服务质量优秀的农户进行星级评审,并挂“星级牌”,树立品牌意识。通过以市场导向原则,在农户中推行规范化管理,推动参与式乡村旅游朝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使之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面旗帜。
4.依法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
认真执行国家与地方已出台的关于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民居、森林、水体、大气等进行保护。全面贯彻实施旅游行业的相关规则与标准,提高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达到“三优一满意”,即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目标,从根本上改善旅游环境。严格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对规划的实施加以跟踪,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障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5.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
为有效筹措旅游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上,开拓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融资措施。可从多方面多渠道筹集旅游资金。在工程前期,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尤其是省***府和旅游局,以及黔西南州***府和旅游部门的支持;兴义市地方***府适当的旅游配套支持;申请上级有关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和各种扶贫资金的支持;地方居民的劳动力入股;争取各相应部门的各种专项支持,如公路管理部门解决进村公路问题,水电部门解决自来水电力保障,广播电视局解决通讯和电视问题,县扶贫办解决建沼气池的问题等,争取相应的部门进行对口帮扶工作。
五、结论与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要遵循文化性、特殊性、民俗性、生态性、参与性原则,旅游开发方向重点突出少数民族民居深厚的生态文化内涵。旅游开发要注重植被保护与原始生态风貌的保持,旅游产品开发方向主要为原生态环境的改造与提升、农家乐参与、民俗文化体验,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的措施与对策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培训,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逐步推行规范化管理;依法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农民通过增加经济收益,接受培训和教育,提高就业和从商机会,享受因发展旅游而改善了的社会自然环境,实现旅游发展真正为农民发展服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兴义市南龙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