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触作为一种形式很少有人谈到它的功能意义,油画笔触存在于绘画作品上儿百年来,笔触的表象、表征的形式意义一直存在。笔触的另外的形式意义一表意、表情,因为作为笔触产生的主体是人,不同的画家在描绘同一个物象会用不同的笔触,同一个画家在不同心境、不同时期也会产生不同的笔触。不同的笔触也会成为辨别画家作品的手段,在这里笔触所依附的绘画作品的审美功用被主动提升。我还从风格学的角度分析笔触不同的运用方式和风格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笔触;价值;风格;心理分析
本人在论文中先介绍了油画的产生及油画笔触的概念,然后从***像学的角度详细的分析了油画产生至今的发展变化的历程,从19世纪末叶开始,西方油画的笔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每个画家都强调个性和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情绪表现、潜意识、反叙事成为基本倾向。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是主要的风格样式.在第二章论述油画笔触的功能意义:一表达功能一表象、表征,二表现功能一表意、表情这是对笔触的深层次的研究。
笔触在特定的情景下确实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心态或一种文化,并把它作为可以信赖的依据,一个画家的笔触就是他所具有的独特签名。我想笔触不仅仅是绘画意义上的笔触,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东西,我分析了笔触和人的性格命运的关系,笔触是画面中最具灵性的因素,同时把笔触作为符号进行了形式论证。在油画领域,他们尽力在二平面上表现二空间的感觉,并使其中的人物和动物栩栩如生,笔触的运用被许多画家所侧重但都是为其它造型元素尤其是透视和空间的追求所遮盖。盛期文艺复兴的画家莱奥纳多・达芬奇则对解剖、明暗之法更有研究,作品中笔触是儿乎不显露出的,画面各部分颜料层厚薄比较一致,运笔力度均匀,为了追求人物和背景在明暗上的自然融合。
世界上最著名的原始洞窟壁画就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美术作品是人类生活的形象记录。原始人制作美术作品决不可能是有意识的艺术活动,也不可能有明确的审美意念,完全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尽管如此,原始人还是在某种朦胧的审美意识驱使下,出于人类艺术创造的本能和敏感,找到了表达目的的合适手段,把自己的理想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象的把握和结合而传达《受伤的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马》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了出来。他们作画都是为了生存的实用。有人认为他们画动物目的在于识别动物而去猎获动物。也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原始人出猎前,为了保证打猎成功而举行狩猎仪式。
油画笔触的功育一表达功能一表像、表征油画笔触的功能及价值取向,人们在看到画时常常谈论到一些话题,人们最多的是谈论所看到的形象,其次是色彩、构***、只有很专业的人才会研究笔触的存在,我想任何一个学画画的人也都明白笔触的含义,是指画家在作画中运用媒介运动所留下的痕迹。从***像学角度说,笔触是造型元素的一个方面,是某一艺术作品的可辨的式样或特征。画家运笔通过颜料的厚薄、媒介剂的多少、落笔的轻重、力度的大小、运笔的快慢等等因素的处理,从而体现对象质感、量感、体积感和光影虚实的描绘能力。笔触与物象表面贴切吻合,会造成很强的空间感和质感。不同的笔触感觉也会成为画家性格、修养、《逃亡埃及》乔托才情的显现,表现为画家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征。我们在第一章里谈到了绘画的产生和绘画的功能,那么笔触作为绘画的起点也具有双重意义,它一方面体现绘画的功能另一方面体现自身的价值取向。
本人从艺术实践出发,从现象学和***像学的角度分析梳理油画笔触的发展变化,阐述它与作品形象、精神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笔触在抽象绘画和具象绘画中符号意义,从人性人格的角度解释绘画者行为的意义,笔触为何、何为笔触,通过笔触使颜料的性质改变,从而达到从物质到精神的转换。
我们分析了油画笔触的样式和发展历程,从现象学角度说人们看到一幅油画时应该是看到一些颜料被涂抹在画布上,颜料总是以笔触的形态出现的,即绘画的物质能指总要指向某物,颜料本身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只不过颜料的存在方式有所变化,使用之前以物质的方式存在,使用之后以一种新的秩序分布在画布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形式也可以看到内容,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形象,有时是完全抽象的。我们可以一一探讨,形式在西方艺术领域中是一个含义很丰富的概念,很多人都谈到过形式,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理形式”,亚里十多德的“形式因”,黑格尔的作为内容的“感性显现”,英美形式土义美学的“有意味的形式”等第都是对形《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式的不同解释,绘画领域里的形式概念是指感性形象的组合和组合原则。笔触作为形式的价值是指组合关系的形式价值,例如我用四个笔触可以画出一支兰花,也可以画出一个正方形,笔触完成的是一种土体对客体事物秩序的连接方式,是主体和客体的连接载体,当我们描绘一棵树时,现实中的树会通过笔触完成土体对它的领会或解读,同时主体也会通过笔触深入体验客体的树,并形成土观的意味,就完成的所画的树来讲,需要造型准确、色彩丰富、构***均衡,它完成了笔触的形式的本体价值,主体借助笔触去领会树的内容(树叶的颜色、树枝的结构等)价值是笔触的形式的手段价值。两种价值都有相应的审美价值。既然笔触的形式是一种存在于主体和客体的组合关系,那么我们就能顺利理解波洛克和凡爱克的作品。绘画行为是画笔和颜料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颜料在实践中有两种可能,使用前的颜末和使用后的颜料,使川前的颜料的物质性的,它本身并不具各***的审美价了直,使用后油回笔触研究的颜料是精神的、艺术的,有时我们会看不到它的存在,当我们看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时,绝大多数人会注意到人物的姿态、背景的安排变化,会有人说我看到一些按照某种原则和规律组合在一起的颜料吗?但事实是这样的。这样的组合方式使你会忘掉笔触和颜料的存在,而波洛克的画正好相反,我们看到的全是笔触和“颜料”,这里的“颜料”决不是使用前的物质颜料,颜料己经通过某种秩序被重新安排。
以上谈的是笔触的承载者一画面的价值,一方面我们在探讨笔触的制造者一画家的价值,笔触作为客观人为事物必然有实施行为的主体,主体的行为则是在心理支配下产生各种动作,这些其实绘画行为的产生是滞后现象,在开始绘画之前画家己经具备相应感觉和思,并产生一定的审美愿望或倾向,而人与客观世界物象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所谓对物象之认识,实际是物以其象―而不是物的全部本质―诉诸人的感官,因此象只是物的局部本质的呈现,即象为物之象,物亦为象之物,这就形成了象于物之间的差异及其关系。
油画为西方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国人画油画首先就是要学习,作为中国人画油画对材料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肯定会区别于西方画家,中国人身上所特有的东方审美意象和心理体验以及东方人体味人与自然的世界观会重新诠释油画艺术,而有着深厚文化滋养的中国油画家会用新的角度解释物象世界。因此,关于油画笔触的研究也是在充分借鉴西方油画的基础之上, 更重要的还是要回归对中国画笔触的研究来。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2][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性》[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3][美]斯佩克特《弗洛伊德的美学一艺术研究中的精神分析法))「M高建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4]〔美〕杜威《艺术即经验》[M]高建平译商务印书馆2007
[5][德〕埃德蒙德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M]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