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康熙一生勤于吏治,热爱科学。他对天文学的热爱与注重是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学习、反思和批判地吸收西方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康熙作为一国之君,积极倡导和钻研天文学,并亲自做出表率,推动了天文学的进步与传播,而他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培养自己的科技队伍,洋为中用的作法,无疑推动了清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康熙;学习;传教士;天文学
康熙帝,姓爱新觉罗,字玄烨,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史书记载其“天表英俊,岳立声洪”。(1)康熙帝八岁继位,十四岁亲***,在位六十一年,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康熙一生勤于吏治,热爱科学,注重研究,勇于实践,在我国历代帝王中可以说是不同反响。
康熙的身上流淌着三种血统、三种文化和三种品格。他的家庭说满语,随汉族师傅学习四书五经,受到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他祖母又是蒙古人,所以康熙帝的勇武与奋进受到满洲骑射文的影响,高远与大度得益于蒙古草原文化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后来他的开拓与求新,则是受了耶稣教士西方文化的熏陶。康熙帝吸收了中华多民族的、西方多国家的,悠久而又新进、博大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这为他展现帝王才气,实现宏***大业,奠定了基础。
康熙虽然出生在帝王之家,但幼年的不幸激励着他奋发学习,自强自立。康熙5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他曾说自己“自五龄受书,诵读恒至夜分,乐此不为疲也。”(2)康熙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不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他不仅请满汉等各族大学士充任侍讲官,还聘请来华的传教士进讲天文、地理、历算、医学等各种西方先进知识。无论是严冬、盛夏、马上、途中、日讲不断。很快就精通了满、汉、藏、回、拉丁文。对天文、地理、数学、文史、兵法、音乐、绘画、生理学、解剖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并著有《几暇格物编》。在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里,象康熙帝这样出身于少数名族,多才多艺的帝王是仅见的。
康熙对天文学产生兴趣,始于清初的“中西历法之争”。康熙初年,由于幼帝继位,朝***实际上操在一伙守旧派手中。他们在科学方面打出“率祖制,复旧章”(3)的旗号,对西方的先进科学采取一概排斥,严厉打击的方针。早在明朝末年就来到中国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及其助手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到康熙时已成为钦天监的官员,掌握了钦天监的治历大权,他们利用几何学原理计算天象,校正了明代历法中的偏差,将中国传统历法和元,明以来参用的回回历法排挤出局,确立了西洋天文历法的独尊地位,此举招致钦天监守旧官员吴明煊、杨光先等人的忌恨,在辅***大臣鳌拜的支持下,原回回科秋官正吴明煊斥其所推新法《七***历》舜误,攻击汤若望***谋不轨,并以此为由拘禁了汤若望。随后不学无术的杨光先充任钦天监监正,废除了新历法,重用旧历法。康熙七年,杨光先等以朝廷的名义,颁布了明年十二月为闰月的错误历书,为此传教士南怀仁提出了康熙九年二月为闰的推算。康熙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为了明断是非,康熙特命百官到午门广场,通过计算正午时分晷表日影的长度,证明南怀仁的推算是正确的,于是康熙立即传旨,撤掉了杨光先,任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并宣布废除旧历法,推行新历法《时宪历》。康熙透过历法之争这一事件,不仅看到了中西双方在天文历法研究方面的差距,而且看到了朝中官员对天文历法学的无知。晚年的康熙在向大臣们谈起这个事说:“朕思己不能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4)
康熙向传教士们学习的领域相当广泛,数学、天文学、地理学、药理学、解剖学等,可以说那时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方科学,他几乎都涉猎过。法国传教士白晋和张诚来华时带来了一些新式天文仪器,如四分象限仪,天文钟等。他们向康熙帝介绍这些仪器的用法,还送给康熙帝一架测高望远镜。在他们的指导下,康熙帝学着用测高望远镜测量大地,观测天体,用四分象限仪观测太阳子午线的高度,用13晷测13影等等。以后,他经常到京城的观象台亲自观测天象,进行数学推算。不仅如此,康熙还能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经常支出钦天监在天文推算中的错误。康熙四十九年,钦天监奏京城及各省月食分数,言云南,四川两省月不食。康熙曰:“朕曾习算法,天文地理靡不详究。此疏言云南,四川两省月不食,因地之体圆,月之所食被其所掩而人不见,若以不见故而即书不食,则人不知之矣。此所奏糊涂,本发还。”钦天监岁奏:云南,四川两省月未出地平已复圆,其初亏,复圆俱地平遮掩,不见月食。(5)
康熙在科学方面注重实践,对西学不主张一律照搬。康熙五十年钦天监奏报“夏至当在午正三刻”。康熙亲自验证为午初三刻九分,于是他召集大臣们说:“天文历法朕所留心,西洋历大端不误,恐数十年后,所差愈多。”(6)“此事实有证验,非比书生作文,可以虚词塞责也。”(7)他提请大臣们在科学问题上一定要慎重、不得马虎。他在繁忙的***务之余,多次亲自观察,研究日食、月食,并亲自在紫禁城里设置小旗,每日观察记录风向,并传旨:“直隶各省、凡起风下雨之时一一奏报。”(8)从而积累资料,分析气候动向。
康熙一方面向传教士学习西学,一方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科技队伍。他经常亲自讲授天文学,考核从事天文工作的官员,使官员们的水平大大提高,朝野上下以勤奋苦学习为风,康熙九年,他命令礼部挑选一批学生去钦天监,分科学习,凡有所进,能够***工作的就赐与博士官。康熙十五年他谕令钦天监的官员们要刻苦学习,尤其是对天文历法,上谕说:“尔衙门专司天文历法,任是职者,必当习学精熟,向者新法旧法是非争论。今既深知新法为是,尔衙门习学天文历法,满洲官员务令加意精勤。此后习熟之人,方准升用;其未经学习者,不准升用。”(9)康熙四十五年,他在北京设立学馆,常亲临讲授天文、历算。当时在北京有两位学者,一位是专讲历史学的万斯同,一位是专讲天文学的梅文鼎,由于当时天文学还没能引起更多的学者重视,所以天文学馆门庭冷落。康熙知道了这一情况后,亲临听课并亲阅了梅文鼎的《西方疑问》,鼓励他坚决讲学,并亲自书写了“积学参微”四个大字,高挂学馆。人们闻讯后,深为感动,争相来梅馆听课,从此梅氏门前车水马龙,座无虚席,此举推动了对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
中国的历代皇帝多深居九重,醉于安乐,而康熙的一生多是在马上、民间度过的。他为了巩固统一抗击沙俄入侵,北巡五十一此,为了治河六下江南,数次东巡西巡,其目的是为“查民瘼,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习劳苦之役,惩宴之怀。”(避暑山庄百韵诗有序,碑藏避暑山庄)。在戎马生涯,日理万机中,从不忘记刻苦攻读,使他取得了领导科技事业的主动权,从而使康熙朝在兵器及钟表制造,医学,地理测绘及至天文等领域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尤以三项浩繁工程最为著名:
一、编篆了囊括各方面西方科学知识的大型丛书《律历精蕴》。《律历精蕴》全书共100卷,是一部反映当时中国自然科学最高水平的带有总结性的巨著,其中有关天文历法的《历象考成》42卷,有关音乐知识的《律吕正义》5卷,有关数学的《数理精蕴》53卷。
二、康熙四十七年后,他聘请西方传教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地***测绘工作,此次测绘无论在规模上还是科学上,都死史无前例的。这次测绘,采用当时先进的经纬***法,三角测量法和梯形投影技术等,历时11载,凡山川、河流、城镇、港口、森林、要塞无不具细,最后汇总成为著名的《皇舆全览***》。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称赞“它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地***都更好,更精确。”此***成为以后许多地***的蓝本,测量的过程中统一了长度的单位,发现了经纬长度上下不同,证实了地球为扁圆形。
三、1669年,康熙恩准传教士南怀仁将全部精力投入一项大型工程――改造北京天文观象台明铸仪器。这一工程堪称继《崇祯历书》后中国天文史上又一大事,经过四年努力,修成大型铜仪6件,即天体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象限仪和纪限仪,其中,黄道经纬仪和纪为中国过去所未有,这项工程对中国的天文事业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后200多年,中国天文学家一直利用这些仪器进行观测工作。
康熙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一切作为诚然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但是他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认真研究吸取外国先进科学,注重培养自己的科技队伍,洋为中用的作法,无疑推动了清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人类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注释:
(1)《清史稿?圣祖纪一》
(2)《清圣祖实录》卷一,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第407页
(3)《清史稿索尼传》
(4)康熙《庭训格言》
(5)《清圣祖实录》卷二四一,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第3324页
(6)《清圣祖实录》卷二四八,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第3307页
(7)《清圣祖实录》卷五,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第412页
(8)《清圣祖实录》卷二六七,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第2396页
(9)《清圣祖实录》卷六二,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第846,84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注重天文学的康熙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