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了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的哲学体系玄学对于该时期的服饰,特别是对士大夫衣着服饰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玄学这种思潮出现的社会背景和起源,分析了在其形成过程中,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状况,进而将分析的重点推进到玄学对士大夫服饰的影响这一领域。文章从服饰的款式和衣冠方面进一步证明了玄学在士大夫服饰中的影响,重申论文的主题——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玄学是魏晋服饰文化丰富多彩的源泉。
关键词:玄学;魏晋南北朝服饰;士大夫
中***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87-02
一、引言
了解传统服饰历史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一种服饰现象后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魏晋风度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魏晋名士清谈玄理、品评人物、饮酒的言行举止,既展现迷人的风度气派,也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它的出现离不开当时独特的精神土壤,同时也对同时期的服饰文化起到了深刻的影响。
二、玄学与人的觉醒
(一)玄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内部分崩离析的时期.胡、汉杂居,南北交融,在服饰艺术方面无疑扩大了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机遇,中央儒家思想统治的削弱,本土玄学、道教的兴起,北方游牧民族以及西域国家的异质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相互影响,佛教文化的传入与盛行,多样的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为这一时期主流思潮和中国服饰文化艺术的创新与自由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玄学的基本思想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作为一门学术,玄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其主要内涵是对宇宙本体的讨论,以及各种事物名理的辨析,也常常关涉社会***治与伦理的方面,它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思辨的热情和对人类本身的重视,也就是所谓的“人的觉醒”。人本身的***人格和意志被得到重视要求社会给以尊重,同时也促进了文学和哲学的发展。
三、玄学与褒衣博带
魏晋时期特有的士大夫叫褒衣博带,放荡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谈玄说理,以自身的态度来表示对朝廷礼法的反抗。他们不愿把个人看作是社会的附属品,不愿把依附于封建国家作为人人必然的义务,其中尤为典型的就是“竹林七贤”,他们是曹魏末年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其穿着反映了玄学与服饰之间的关系。趋于袒胸,袍服飘逸宽大,姿态优美举止如仙。赤足,散发,梳角髻,着巾子。这样宽大的衣服常被称作褒衣博带,也就是宽衣大带。唐颜真卿大师古注:“褒,大裾也,言着褒大之衣,广博之带也。”亦作“博带褒衣”。
(一)衫
由秦汉而来,士大夫多着袍服,也就是“深衣制度”据《礼·深衣》记载:“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旅。”可以说被作为常服,士族阶层,诸侯,皆可以穿。同时也记载“古者深衣,盖行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可见在当时服装的款式和裁剪是十分讲究礼法,服装作为“礼”的一部分有其规范性,区分性,代表不同的阶层和不同的***治制约。而这些服饰上的规定多是被统治者所规定,所谓后人所说的改朝代,易元服,服装作为这些权术,纲常的代表成为统治者有力的统治手段。衫也是由“袍”演变而来,在汉末也已经存在。它的名字为褒衣,特点就是宽大的袖口,而并非是如秦汉时期的袍服的袖口那样有袖端,而是直接的敞口,宽大的袖子十分夸张,袖口的长度可达半身长短,尽显不受原来秦汉时候的影响,裁的十分宽大。
在服饰材料的选择上,当时战乱,社会经济和生产力有很大的削弱,士大夫在着装上无法维持之前那样华丽,而是只能采用简朴的衣料和颜色。白色的棉麻类面料是制作服装的基本原料。飘逸的大袖和下摆的款式,从渊源关系上来说,是道教文化的影响,道教实际孕育于我国古代的巫和方士一流,巫文化祭祀时的穿着,舞动时水袖飘扬,飘飘如仙袖口无袖口,而且衣裳宽大,飘逸自然。这样的服装从这样的玄学文化的描摹中而来,审美从外在的美丽变成一种内心高尚品质的追求,以高尚的情操追求自身的美好,羽化成仙,展现动人的飘逸自然成为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成为“美”的标准。由于那时的这种炼丹通常是带有一定的化学实验的效果,提炼出来的长生不老的丹药带有大量的汞的含量,食过量会导致癫狂发热发汗等,这样的着装其实也是符合在穿着上的舒适所导致。
(二)巾子
超脱或草率着巾子或披头散发的士大夫,这些头饰虽然简单,但是相当重要。巾子最早出现在魏武帝时期,相传那个时期因天下凶荒,财资匮乏,冠制也就被简便的帽子所替代,一般用帛为面料,造型与皮弁相似,尖顶无檐。后来到了南被朝时期就越发简单,也出现了折角巾等并广泛的流行开来。
在那之前,士大夫上朝必须戴冠,各种不同类型的冠代表了不同的等级和身份,披头散发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而竹林七贤等人的放诞不羁,散发,无视朝廷礼法更是一种勇于挑战陈旧观念的行为,“不臣事于王侯” 虽然不被世人接受,却对当时来说是很大的进步。
四、玄学与褒衣博带的流行
玄学始盛于曹魏末年,在两晋成为思想界最为风行的学说,士大夫都以内在的丰神高逸的姿态作为赞颂和崇拜的对象。《晋书.五行志》称“晋末皆冠小而衣裳博大,风流相放,与台成俗。”当时不是所有的文人士大夫都能纵情山水,谈玄说道,有足够的勇气来反对时局的***治压迫,可对于新的美的姿态也热于效仿和传播。这种传播是自上而下的如《宋书.周朗传》说到:“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裾之长,可分为二,……宫中朝制一衣,庶家晚已裁学。”可见当时这样的褒衣博带的穿衣风格从朝廷士大夫流行到了平民百姓之中。衣袖宽博,上下成俗,风气开始于东晋末年,齐之际,流行于梁、陈。男子穿衣袒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女子服饰则长裙及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而且同时期的雕塑和佛像也可以看出这一股有意模仿高雅,表示潇洒脱俗的社会着衣的流行。
五、结论
了解任何服饰都要以了解承载这种服饰背后的文化作为研究的重点。而文化是由多方面组成的,社会思想社会风俗都是其一部分。结合了老庄的道家学说,以及道教学说和儒学学说一部分的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行是在那个社会条件下的产物,作为有识人士,文人的思想主流表现出他们不愿把个人看作是社会的附属品,强调个人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要求社会给以其尊重的态度。服装是表示自我的意识符号,具有表现个人的意志和表达***治态度的作用,这些思想,思潮都有力的放映在了同时期的服饰上,并且推广沿袭下来。
社会思想和学术文化的变化,尤其是玄学提倡的对于事物本身存在的思辨精神和个体价值的重视,有力的促进了同时期服装的重大变化,这不是偶然的事情,服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独特的生活情感与审美理想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5):91-92.
[2]袁仄.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7(2):1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玄学影响下的褒衣博带的着装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