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性事件时的一项安置设施,是为了方便人们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避难场所。在建筑应急避难场所时,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规划和管理,并在应急场所内储备足够的食物和水。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本文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以及功能规划和管理规划进行了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
应急避难场所是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的避难场地,在有重大的灾难来临的时候,提供人们可以躲避灾难和栖身保命的地方。唐山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血的教训,自唐山大地震以来,各级***府和部门积极的开展预防灾害的重要措施。重大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项措施建设。现在我们的应急避难场所还处在前景规划和建设的层面,今后我们在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时,要多考虑人员的安置工作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
在建设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时,在选址时注意场地的选择,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应急避难场所最好建立在城市广场、绿地、公园、学校等空旷地带,需要有便利的交通,方便紧急救援物资的输入和紧急救援人员的疏散,利于人们在遇到重大灾害时能在第一时间找到避难场所,并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场所中。在对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规划设置建设中,必须规划、设计配有疏散绿色通道和人群避难场地,并储备好足够的食物、饮用水、医疗设备和简单的生活用具等。
例如:青岛市李沧区李村公园,在2008年年底,被李沧区人民***府设立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李村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筑在公园的地下,是一个功能较完善的防灾减灾的主题公园,总投资一百五十万元。该场所属于国家二级重大灾害应急场所,场所内设备齐全,备有防灾指挥中心,备用水源,应急卫生间,备用电力,备有伤员休息区,应急医疗设备,应急物资储备等。李村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占地约六十万平方米,大约可以接待和安置周边居民十五万人左右,储备物资可供养几个月之久。地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方便物资的输入和紧急救援人员的撤离。
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功能
应急避难场所是发生灾害时用于安置避难人员的场所,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的地方,是开展紧急救援活动和施行的灾后重建安置人员的暂住场所。应急避难场所首先要考虑安置人员的安全问题医疗救护和基本生活保障。
1.安全功能
安全功能是应急避难场所的最基本条件,应急避难场所首先要保障安置人员的安全,才能称之为避难场所。首先要确保应急场所的即安全结实又能大量安置受灾人员,要保障安置人员在应急避难场所中安然有序,避免踩踏等事件的发生。
2.救护功能
救护功能是应急避难场所的重要功能,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医疗救护是抢救伤员的最直接的手段,救护功能在重大灾害现场,采取和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有效的救治。在应急避难场所内,设有应急避难医疗室,担任伤员的紧急救护与危重伤员的转移任务。
3.生活功能
生活功能是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功能,是保障应急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生活功能涵盖的事情很多,例如:为应急避难者提供食物、饮用水,提供安全的休息区,卫生间以及浴室等。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日本的海啸,顷刻之间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因此,应急避难场所一定要配备人们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和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例如:应急水、应急电、食物、帐篷等。有效应急避难场所还需要暂时性的存放遇难者的遗体等,所以还要配有卫生防***。此外,还要一些特殊情况发生,例如:灾后重建工作工期会很长,所以应急避难场所要给受灾的学生提供可以学习的条件;另外,灾害如果发生在冬天,应急避难场所还要考虑取暖的问题。当年陕西华县发生时大地震,就是由于没有及时的供暖设施,导致了许多受灾人员的死亡,是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场大地震。
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研究
1.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容量、空间布局的规划
应急避难场所在选址上要注意交通的便利情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在规划***纸时,选择空旷的场地进行避难场所的建设。避难场所的容量要够大,当发生重大灾害时,保证附近的居民都能进入到避难场所中避难。在规划避难场所空间布局时,要考虑布局的合理性,多样性,各种设施要齐全。
2.应急避难场所的组织作用规划
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在组织管理机制所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地方***府组织应急指挥部门,营救组织部门,疏散组织部门,医疗救护部门,媒体部门,信息沟通部门等。当重大灾难发生时,需要社会各界人士伸出援助、友爱的双手,积极的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第一时间的营救工作。应急避难场所的各个部门要有组织、有纪律、有高效进行分工合作,争取把损失和灾害降低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3.应急避难所设施、物资管理规划
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设备和物质的管理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做好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和物质的管理工作的规划,是开展重大灾害救援工作的前提保障。应急设施的设定、物质的供应情况、储备情况、分况等,其中卫生药品和饮食的管理,需要单独设立一个部门进行管理,保证药品和饮食的安全性。
4.应急避难场所教育文化机制构建
经历一场重大的自然灾害后,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在恢复正常的生活过程中,为了不让生活枯燥单调和安抚受灾人员的心情,所以需要教育文化管理机制对受灾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管理进行规划和研究。这方面内容较多,比如避难安全文化构建、从安全文化理论视角构建震灾教育体系、恢复学校教学、如何开发和使用信息教育技术、文化娱乐活动、灾后健康教育活动等,对避难所的灾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机制, 所以需要系统的规划和研究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要依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布局,建筑应急避难场所是我国防震防灾安全规划的百年大计,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保障。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进行选址,健全应急避难场所的配备设施,制定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相应的安全使用制度,使建立的应急避难场所在有重大自然灾害时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郭增建,陈鑫联.地震对策[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6.
[2]修济刚.防震减灾与社区建设[J].城市与减,2001 (4).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S] . 1997.
[4]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S] . 20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