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评语具有评价和导向的双重作用,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有效方式;评语不仅要分析习作的成败得失,更重要的是从中启迪学生智慧,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关键词:细雨润物;诱发感情;言之渗透;催人奋进;循循善诱;促其明理
作文评语具有评价和导向的双重作用,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有效方式。评语不仅要分析习作的成败得失,更重要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趣,使学生从中启迪智慧、增长见识、激发写作欲望。
一、情趣
人非木石,孰能无情?中学生内心复杂而多变,他们大多数都羞于将内心秘密向老师表达,但往往在写作中直言不讳或者含蓄表露。习作不是无情物,评语岂可板面孔!评语应成为以情传情,以情激情的媒体。
1.细雨润物,诱发感情。有位学生在《青橄榄》中,含蓄地写到自己的初恋,写出了自己的困惑;感情细腻、心情复杂;如何给这篇文章下评语呢?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一味指责,会使他心灵蒙上阴影;于是我告诉她:“不要轻易去爱/更不要轻易去恨/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让青春多留下些潇洒的痕迹;让友情成为草原上的牧歌/让敌意成为过眼云烟/伸出彼此的手/紧握令人羡慕的韶华与纯真”春风化雨润人心,小作者看了评语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2.由衷赞赏,激发感情。学生往往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的理解和肯定。在评语中,几句情真意切的赞语会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克服“文章难写”的畏惧心理和“写好文章难”的悲观情绪。作为老师,应当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含蓄蕴藉的精彩美妙之作,老师应当包含深情加以赞赏,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有位同学在《现代考试教育之我见》中,批评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弊端,指出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呼唤实实在在的素质教育制度改革;虽然言过于偏激,但文章有独到的见解,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我在评语中大加赞赏:“文章贵在创新意,从来最忌讳落俗套。如此佳作,若对生活现象熟视无睹而又缺乏深刻分析力,绝对写不出;如能用辩证法看待则更为全面。”经过几次热情的肯定,大大地调动了这位同学的写作积极性。
二、理趣
中学时代是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现在所处的环境,使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但他们毕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面对暂时的失败和挫折,他们容易丧失信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他们虽然也能进行理性的思考,但往往带有认识上的肤浅和偏激。既然学生能通过作文把内心世界真诚地袒露出来,作为老师应当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晓之以理,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成长。
1.这里渗透,催进奋进。一条闪烁着思想光辉和智慧火花的评语,能引起作者的共鸣,促使他们顿悟人生的真谛,激发他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强烈愿望。一位学生因为几次考试成绩不如意而痛苦万分,她写的《失败》一文长吁短叹、格调低沉。字里行间流露出弄弄的伤感,如不正确引导,作者就会一蹶不振。因此,我字斟句酌,力求让她从评语中得到启迪:“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草的碧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每个人都应该去争取自己的声音、自己的位置。”这位同学看了评语颇受教育,自此积极进取,各方面都见起色。
2.循循善诱,促其明理。有位同学在《春愁》中对当前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表现出的拜金主义、冷漠无情不能理解,认为与《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没有区别。我告诫他不能以偏激概全,劝他重新观察和体验生活。后来他在《夏感》中虽然也看到了社会光明面,但对爱心的认识仍有片面性,我又送给他罗兰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要带上有色眼镜,借你一双慧眼把整个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最后,他终于在《秋收》中认识到:人间处处有真情。显而易见,作者的认识由偏激到辩证,由肤浅到深刻,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妙点化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谐趣
作文评改需要言之成理,切中恳定的准确批评,更需要幽默含蓄、妙趣横生的艺术批评。在作文评语中来点幽默,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高雅,化刻薄为宽容。让学生如坐春风、轻松自如、欣然接受批评,同时又得到一种美得享受。有篇习作绕个大圈子才切题,我批注:“导火线太长,冒了半天烟才听到爆炸。”有位同学受“标点无用论”影响极深,一次,我写下这样的评语:“假如你给老师写请假条,把‘我因病故请假一天’读成‘我因病故,请假一天’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这位同学看了评语,懂得了标点是语言表达的组成部分,正确使用它,能使语气顺畅,文意贯通的道理。以后书写时,再也没有忽视标点符号现象了。当然,在评语中运用幽默,在于寓庄于谐,妙语解颐,而不是讽刺、挖苦,因此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