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不是玉,是四川省甘孜州下辖的一个县,白玉县南北比邻的巴塘县和德格县因为有川藏南线(318国道)和北线(317国道)经过,早已游人如织,但白玉县全境却连一条省道都没有,目前路况最好的,与甘孜县连接的甘白路,依然是一条漫长的弹坑路。也正因为交通闭塞,让白玉县成为康巴地区人文和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一般认为,白玉县是因县城中古老的白玉寺得名。在藏语中,白玉是“吉祥盛德之地”的意思,在汉语中,也充满了美好的寓意。这一趟行程走下来,我只能说:美哉白玉,地如其名。白玉县的旅游资源大多处于未开发的状态,可以说是驴行的处女地。近年有自驾驴友进入白玉县以及白玉寺、噶陀寺、亚青寺等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大寺,但更深处的几个自然保护区仍然藏于深闺。
遗世***的亚青寺
白玉县是四川最偏远的县城,从成都出发,一般需要辗转三天才能到达,算上回程,去一趟白玉县,已经足够环游欧洲多国。车子一路晃荡着离开317国道,拐进甘孜县往南的甘白公路,风光为之一变。冲出群山环峙的雪山谷,翻越4800米的卓拉垭口,白玉县东部的高原铺展开来。正是在这片距白玉县一百多公里的高原上,规模、声望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相若的亚青寺遗世***。比之白玉县,亚青寺要知名得多。亚青寺全名“亚青乌金禅林”,并不是传统名寺,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由阿秋喇嘛创建,从此这一处僻静的高原草场迅速发展为常驻修行者上万人的藏传佛教宁玛派道场。这两处新兴的佛学院,可谓藏传佛教中兴的标杆。相较而言,亚青寺条件更为艰苦一些,直到2011年后,才陆续通上电,至今仍不能实现稳定地全寺供电。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修行者的虔诚。
每天上午9点,数千僧尼聚集到大经堂的广场上,听主持大喇嘛讲经,一时猩红的僧袍如红云翻动,场面蔚为壮观,讲到精彩处,不断有后排信众和僧侣将哈达传递到前排献给活佛,如同红色海洋上泛起朵朵白浪,盛况令人动容。亚青寺以僧尼修行坚韧,持谨著称,喇嘛区和觉母(甘南藏区人们称出家的女性为“觉姆”) 城以一条河分隔,泾渭分明。一座鎏金的巨大莲花生大师像,矗立在活佛居所所在的神山上。由于海拔超过4000米,亚青寺草场的花期只在短暂的七八月份,其他时节,昏黄一片。于是信众们将塑料假花插在神像下的草场和活佛去大经堂必经的通道上,人工制造了一条四季常开的花径,虽然粗陋,却让人心暖。神像下的草场上,散课后的僧尼在此各自诵经和冥想,更有甚者,一连数周蜷缩在一米见方,仅容一人的简陋木屋里,闭关独自参悟。在苦寒的高原上,亚青寺修行和劳动的强度,外人难以想象,而喇嘛和觉母们却处之泰然。
莲花生大师像周围的这一片平缓草场上,放生的牦牛和马匹在此悠闲的生活,野生动物也以此为家,草原上随处可见的旱獭为数众多。旱獭本是一种胆小机警,见人就逃的动物,亚青寺这样规模的万人大寺周边的旱獭反倒跟人十分亲近,几乎成为宠物。事实上,亚青寺所在的整个白玉县东部高原都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鲜为人知的是,在亚青寺南部不远处,就是部级自然保护区察青松多。察青松多辖四个乡,境内湖泊密布,沟壑纵横,全球近三分之二的白唇鹿种群就生活在这里。保护区南部的麻贡嘎山脉,还未被人攀登的山峰以及冰川资源众多,是一片户外运动处女地。
因寺而得名的白玉县
白玉县城十分袖珍。欧曲(欧曲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一条河流)穿城而过,一条与河道平行的不足五百米的长街,几乎就是县城的全部了。然而如此小城,却有一座恢弘大寺。始建于1657年的白玉寺就着城北的山坡依山而建,僧舍鳞次栉比,山体被改造成一片藏式建筑的梯田,在一层又一层平顶建筑的拱卫下,最高处的金顶大殿熠熠生辉,整个白玉寺如同一个顺着山势倾泻而下的巨大三角形经幡阵列,垂挂在小城的头顶,庇护着一方宁静,也占据了县城的半壁。其实白玉县正是因白玉寺而得名的,先有寺,后有城。
白玉寺是宁玛派六大寺庙之一。藏传佛教各派,以格鲁派最盛,然而在白玉寺,却是以宁玛派为主。由于前来求学的喇嘛众多,即便占据了县城一半的白玉寺,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殿前广场本就不大,围了一圈木棚,更显得逼仄。忽然一阵鼓声响起,整个白玉寺闻声而动,年轻的喇嘛们纷纷向广场聚集,围着广场顺时针转起圈来,一边转一边舞蹈。随着喇嘛不断加入,广场上出现一个越聚越大的红色漩涡。鼓声节奏一变,漩涡像受到了惊扰,起了微妙的反应,不断有人停下来,就地捉对辩起经来。只几分钟,漩涡完全停止了舞动,广场上的上百人分作了三三两两的小团队。辩经的内容,即使对于藏族人,也是艰深难懂的,但不通藏语,佛理粗陋的旁观者,仍然能从参与者丰富的肢体语言和抑扬声调中体会到治学求法的专注。提问一方扯念珠,击掌,手舞足蹈,呼喝旋转,应答者只是盘膝而坐,淡定应答,一动一静,一攻一守,思想上的交锋,具象地表现了出来,观者不免屏息,甚至每次举起相机,自己都觉得不合时宜。
一锤一锤敲打出的河坡藏刀
如果说白玉县东部保留着最原始的自然生态,那么白玉县北部则能看到人文传统的传承。白玉县的宗教中心噶陀寺就位于白玉县北部的河坡乡,同时,河坡乡也是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中心。河坡乡乡场上没有专门的商店,但是你根本不需要问“哪里有藏刀卖”,因为随便走进一家,都可能正是工匠的作坊。完全是误打误撞,我来到了呷确曲登老人的家。老人是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学徒,以二楼的一间小房间为作坊,专职于打造传统藏刀。由于技艺超卓,曲登的家比一般边远藏家富足许多,当主人家将大大小小各色藏刀陈列在华丽的坐毯上时,对祖传技艺的自信与自豪溢于言表。
藏刀形制和材质多样,尤其刀鞘和刀把部分,装饰雕琢的题材纷繁复杂,每一把藏刀都体现着主人和工匠的个性和志趣。藏刀之于康巴汉子,就像首饰之于藏族女子,好的藏刀绝不便宜,但无论多么困难的家庭,都舍得在买刀上投入。相对于装饰用的壁挂长刀,我更喜欢日用短刀的凌厉与古拙。曲登沿用的,依然是他也说不上的年代里流传下来的模具,每把藏刀刀鞘和金属刀把上繁复的花纹,就着这些通体黝黑,材质难辨的模具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老人谈到兴起,径自走进作坊小屋,一边继续聊天,一边敲敲打打,只几分钟,几块铜皮就像变戏法一样,顺贴地箍成了一柄刀把的毛坯,再几分钟,刀鞘也初具雏形,随手***打造的两部分,拼接在一起竟然严丝合缝。打制过程中,曲登老人始终乐在其中,那神情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一边唠叨着家常一边纳鞋垫的奶奶。传统手工业的温暖与美好,是冷冰冰的流水线产品无法表达的。藏刀的刀身,本来应该使用特定矿区出产的矿石,从炼铁开始一点一点打造,现在一般直接在汽车钢板的基础上做进一步锤炼,纯粹的老工艺已经弃之不用了。“拿汽车钢板打刀,时间很短,而且质量更好。”曲登对这种“离经叛道”并不讳言。言谈其间,他一直拽着一根绳子,绳子通过房间顶上的复杂布线和一套传动轴承连接着房间一角的巨大转经筒,这样,无论他走到房间的哪个角落,都可以转动转经筒了。“多转这个,对自己好,对家里人也好。”老人留意到我对此颇感兴趣,笑着说。藏族人,无论贫富,对宗教是一样的虔诚。
树葬与阿松喇嘛家的白唇鹿
白玉县南部的盖玉乡和沙马乡,通过南北两个高海拔垭口,将白玉县和巴塘县连接了起来。由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自成一处秘境,民俗民风原始而独特。降曲是贯穿白玉县南部的母亲河,在盖玉乡乡场以北接纳了最大的一条支流麦曲之后,汇入了金沙江。降曲和麦曲的汇水口是一处广阔的滩涂,一丛灌木林在滩涂上恣意生长,一切显得自然而寻常。只是几座白塔和四处供奉的擦擦(擦擦,是藏语对梵语的音译,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营造出异样的气氛。走近灌木林,你会发现靠外的几棵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木箱,远看像树上结出了巨大的蛹茧,这里是一处树葬场。树葬是一种沿袭自苯教的古老葬俗,苯教是藏族先民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在白玉县当地若有孩子夭折,就会装进合适的木箱、木桶甚至塑料桶里,高僧打卦之后,高挂在选定区域的树上,以求亡者安乐,生者顺遂,希望保佑后来出生的孩子能平安成长。
在白玉县的最后一夜,我投宿在火龙村的阿松喇嘛家。不时有工人前来讨酸奶喝——阿松家养了一大群的牦牛,但因为哥哥是当地活佛的缘故,不能杀生,牦牛产的牛奶囤积过剩,即便做成酸奶,也食之不尽。工人们闲时时常来这里分享这甜蜜的负担,小屋里一时其乐融融。阿松在亚青寺修行,离家已经三年,现在正好回家探亲。家中的醒目位置上,挂着一具巨大的动物头骨,两角昂扬恣肆,显然不是常见的牦牛头或羊头。阿松说起这头骨的来历,我才惊觉,这正是我此前在察青松多苦苦寻觅多日的白唇鹿!虽然不是保护区,但火龙村与察青松多也不过是一山之隔。多年前这头白唇鹿被发现倒毙在山上,世代与之共存共生的当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于是阿松家人取下鹿头,挂在了家里,权作装饰。白唇鹿头骨按照主人家的志趣,挂上了哈达,缠上了塑料花,就连眼睛处的空洞,也用黑色的石头精心填补,似乎仍有神采。初进白玉县时踏破铁鞋未曾觅见的白唇鹿,竟然在将要离开的时候以如此突然而意外的方式出现,冥冥之中,也算一种缘分吧。
旅游攻略
交通
白玉县全境无国道、省道等高等级公路。成都市到白玉县没有班车,只能先到康定县,康定县每天一班车到白玉县,车程两天,中间在甘孜县城住一夜,从甘白路进出白玉县。这也是白玉县对外的唯一一趟班车。自驾基本与班车同一线路,另有白玉县到德格县(德白路),白玉县到巴塘县(巴白路)可供进出,路况均较差。县城与各乡镇间,只能依靠包车或拼车。乡镇包车集中在白玉寺招待所附近。白玉县南部很少有师傅愿意去,价格很高。
食宿
亚青寺目前有招待所、宾馆共三家。寺门口新开的一家宾馆120元—160元一天,寺内深处有两家宾馆,20元—30元每人,条件有限,无荤食。白玉县城宾馆饭馆较多,丰俭由人。其他各乡,除盖玉乡外,均无专门的食宿,需要投靠***府、寺庙或当地人家。其他
白玉县特产河坡藏刀及手工艺品。县城有一家专门商店,价格较透明,与到工匠家购买无差别。白玉县城以东4公里处,有一当地景点滴水岩,白玉各寺均有高僧在此处修行,风光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