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战后,中东地区成了战争火药桶。在此爆发了两伊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四次中东战争等非常有影响的局部战争。其中两伊战争是20世纪八十年生在中东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但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对《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的两伊战争爆发原因说明很少,只是简要说明伊朗与伊拉克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存在矛盾。我认为选修教材这样书写过于简单,很难启迪学生举一反三,进而对中东地区其他热点问题做出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就旨在分析战争爆发的一系列原因,希望对读者理解该地区其他热点问题有所启迪。
二战后,中东地区成了战争火药桶。在此爆发了两伊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四次中东战争等非常有影响的局部战争。其中两伊战争是20世纪八十年生在中东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但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对《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的两伊战争爆发原因说明很少,只是简要说明伊朗与伊拉克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等方面存在矛盾。我认为选修教材这样书写过于简单,很难启迪学生举一反三,进而对中东地区其他热点问题做出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就旨在分析战争爆发的一系列原因,希望对读者理解该地区其他热点问题有所启迪。
一、库尔德问题
库尔德人是中东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的中东第四大主体民族。
自古以来库尔德人就生活在被称为“库尔德斯坦”的地方,但不幸的是该地人屡遭外族入侵,因此没有成立国家。现在库尔德人生活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四国交界处。为谋求***库尔德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5年10月库尔德成立,标志着库尔德民族运动进入新阶段,从此库尔德问题成了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四国之间的敏感问题。这些国家一方面对本国的库尔德人***运动进行残酷镇压,并对外国干涉势力极为愤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为了本国利益而对其他国家的库尔德人进行支持,从而达到制衡其他国家的目的。
1961年3月,库尔德人在巴尔扎尼领导下在伊拉克展开***运动,在伊朗的支持下很快占据伊拉克东北地区。而伊拉克东北地区是其主要产油区,因此伊拉克***府派出***队进行镇压,但成效甚微。直到伊拉克在外交争端中对伊朗做出让步后⑴,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运动才以失败告终。而伊拉克也于1975年支持伊朗境内的库尔德人从事反对巴列维国王的运动。在霍梅尼掌权时代伊拉克更加热衷支持库尔德人从事***活动。而伊朗也从未停止对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进行支持。因此库尔德人问题在双方心中产生了很深的芥蒂。
二、民族宗教问题
现今伊朗境内是古波斯人的生活区域,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的文明,在中国西汉王朝时被称为安息。在公元7世纪时阿拉伯人占领该地并用火与剑强迫当地人信仰***教⑵。在阿拉伯世界全民信仰***教,占统治地位的是逊尼派,伊朗人作为被征服者就选择了与其相对立的什叶派作为。从此在伊朗经常发生以什叶派为旗帜反对逊尼派统治的活动。这样伊朗从世界范围内看就属于阿拉伯世界中一员,但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又属于什叶派,因此被众多阿拉伯国家视为异类。
1968年伊拉克在阿拉伯复兴***领导下取得***,其人口多数属于什叶派,但统治者为逊尼派,并且伊拉克建立的是世俗***权。伊朗在1979年爆发反美起义,巴列维王朝后,宣布成立***教合一的“伊朗***共和国“,宣称要百分百的***化。这样宗教上的对立使得两国关系极不和睦。1979年霍梅尼在伊朗掌权后,公开支持伊拉克国内的什叶派进行“******”,使用暗杀,绑架,爆炸等手段造成伊拉克极度动荡。萨达姆对这些极端分子血腥镇压。而霍梅尼则指责阿拉伯复兴******府违背《古兰经》和***教,因此发誓要萨达姆***权。
三、领土争端
(一)阿拉伯河划界之争
伊朗和伊拉克陆地边界长达1180公里,其中围绕夏特・阿拉伯河(伊朗称阿尔万德河)南段的划分矛盾尤为突出。该河流经两国边界105公里,从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争雄时起就纷争不断。1921年伊拉克王国***继承了奥斯曼帝国对整条河流的,1925年伊朗巴列维王朝建立后多次提议重新划界都被拒绝,直到1937年双方签署《德黑兰条约》就边界划分问题达成一致。但“随着石油资源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伊朗日益不能容忍阿拉伯河这一重要的油船航道为伊拉克所控制”⑶。所以1969年伊朗单方面废除该条约导致两国一度断交,后来伊拉克做出让步, 1975年萨达姆和巴列维国王签署《阿尔及尔协议》重新划定边界。1979年霍梅尼在伊朗掌权后,伊拉克认为在边界问题上让步过多,于是1980年9月17日萨达姆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9月18日伊朗外交部发表声明说,绝不接受伊拉克***府对伊朗领土的要求,4天后两伊战争爆发。
(二)海湾三岛之争
海湾,伊朗称为波斯湾,阿拉伯人称阿拉伯湾,海湾三岛指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入口处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这三岛对控制海湾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经海湾输出的石油相当于世界石油出口量的62%,谁控制了海湾入口处的三岛谁就控制了世界石油出口的开关,所以两伊都想控制这三个岛屿⑷。而且该地区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蕴藏丰富的石油和铁矿石⑸。历史上该岛分别被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统治。英国于1819年控制这一地区,当1971年英国***队撤出三岛后,伊朗抢占三岛,此举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加深了阿拉伯人对伊朗的不满。
(三)胡齐斯坦之争
胡齐斯坦位于伊朗西南部,是伊朗主要产粮区和石油产区。该地在1837年被奥斯曼帝国侵占,后划归伊拉克的巴士拉省管辖,因此当地大约200万人口中全是阿拉伯人,故阿拉伯人称其为“阿拉伯斯坦”。然而1925年后却成为伊朗的一个省改称胡齐斯坦。此后当地人的反抗活动持续不断,并得到阿拉伯世界持续的援助⑹。
四、两伊争夺地区领导权
1978年伊朗发生反对巴列维王朝统治的******,宗教领导人兼***领袖霍梅尼在伊朗建立了******府。此后伊朗积极对外输出******,倡导原教旨主义,主张***教合一。霍梅尼指出:“凡不像伊朗那样由宗教人士直接掌权的国家,其***府都是腐化和专职的***府,应该予以。”“这是一场世界***,而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内的***。”⑺并把伊拉克列为一号敌人,霍梅尼公开号召伊拉克***民起来萨达姆・侯赛因***权。同时期在伊拉克掌权的是阿拉伯复兴***。他的主要思想是:一、强调泛阿拉伯主义思想,要复兴阿拉伯国家,实现阿拉伯国家统一⑻。二、民族主义高于宗教,***教必须按照民族主义的要求进行改造。反对***教的传统主义和原教旨主义。尤其是伊拉克对泛阿拉伯主义信仰更加坚定⑼。萨达姆当选总统后更是宣称他是当代能够统一阿拉伯的马赫迪。因此当霍梅尼主张“***教合一的***权形式和回到公元7世纪式的生活时”⑽,萨达姆***权被推到与之对抗的最前沿。
五、外部势力助燃战争
1979年后伊朗高举******大旗,大肆输出***,实施反对美国的国家***策。在他的影响下中东地区的原教旨主义组织纷纷复活,新组织不断出现,同时叙利亚和利比亚坚定支持伊朗,使得伊朗国际势力大增。但同时这些组织在中东各国制造了大量***,各国也把矛头指向伊朗,沙特、约旦、阿联酋、科威特和阿曼等国无条件地支持伊拉克。另外在两极格局中最有影响力的美苏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前苏联认为控制伊朗比控制伊拉克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击更加沉重⑾,所以开始对伊朗大卖***火。美国因为霍梅尼反对美国就对伊拉克大力支持。
六、领导人个人恩怨
伊朗领袖霍梅尼因从事反国王运动于1964年被驱逐出境之后就来到伊拉克,但1978年伊朗国王巴列维与萨达姆达成协议,以煽动伊拉克什叶派为名将其驱逐出境,霍梅尼因此流亡英国,从此他将萨达姆看成是巴列维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仇敌⑿。当1979年他赶走巴列维,通过人质事件羞辱美国,还未等他向萨达姆复仇时,萨达姆竟然向他叫板。以霍梅尼的扩张,好斗⒀性格岂能善罢甘休。
七、萨达姆误判形势
两伊战争是以伊拉克入侵伊朗开始的,这与他误判两国国情有关。伊拉克在1961―1980年实施的四个发展计划中,工业除第三个五年计划增长20%外其余计划增长都为30%⒁。197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710美元⒂。各类坦克1900辆,飞机340架,舰艇43艘,总兵力近30万人。反观伊朗因为反美导致工厂停业,石油出口减少,通货膨胀高达50%。因为美国中断对伊朗武器出口致使伊朗许多飞机飞不动,坦克开不动,***队战斗力锐减。伊拉克情报部门预言48小时就能霍梅尼***权。所以萨达姆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结语
这样随着两伊之间库尔德问题、民族宗教无问题、领土争端、外部势力插手、领导人的个人恩怨和误判,双方出现小规模武装冲突,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大举进攻伊朗,两伊战争正式爆发。这场战争持续8年,造成大约100万人丧生⒃,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东地区最残酷的战争,最具破坏力的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昔日富得流油的国家各自负债数百亿美元,也为后来伊拉克在无力还债情况下为获得资金入侵科威特埋下伏笔。这场战争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参考文献:
[1]潘光主编《当代国际危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0月版,第113页.
[2]伊凡诺夫《伊朗史纲》,李希汉,孙伟,汪德全合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6页.
[3]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九月版,第683页.
[4]杨灏城,朱克柔主编《民族冲突与宗教争端》,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5页.
[5]赵克仁《海湾三岛问题的由来》,〈世界历史〉1998年04期,第113页.
[6]桑仁《两伊战争的起因及其影响》,〈西亚非洲〉,1981年01期,第1页.
[7]法新社1979年11月24日电.
[8]米・阿弗拉克《为统一命运而战》,1958年版。转引自《当代亚非社会主义思潮资料选择》第127页.
[9]张小兵《萨达姆***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银川师专学报〉,1997年增刊,第32页.
[10]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78页.
[11]黄天莹《苏联对两伊战争的立场转变说明了什么》,〈西亚非洲〉1983年05期,第23页.
[12]张润民《两伊战争的症结》,〈世界经济与***治〉1988年01期,第41页.
[13]杨明星《试论两伊战争及其遗产》,〈阿拉伯世界〉2005年02期,第50页.
[14]费卜・马尔《伊拉克近代史》,1958年版,第250页.
[15]莫森・M・米拉尼《伊朗******的成因》,西方观点出版社,1998年版,第164页.
[16]左文华主编《当代中东国际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26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教材两伊战争爆发原因的补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