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券民间也称它为免死牌,大概产生于汉代,这是帝王让朝廷功臣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一种契券。因为是用丹砂在铁板上填字,故此得名。丹书铁券,瓦状,长尺余,宽二尺,分左右两块,左赐功臣,右藏皇室仓库――内厨。如果功臣或其后代犯法,则取券合之,帝王推念其曾经立下的功绩,予以赦免。后来,为了表示铁券上承诺的庄重与神圣,填字时有的是用金,有的是用银。民间又称它为金书铁券。
《水浒》里的小旋风柴进自以为是什么“后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赐予丹书铁券在家”,有恃无恐,结果让殷天锡收拾得差点儿死在枯井里。殷天锡何许人?乃高俅叔伯兄弟高廉的小舅子也。叔伯兄弟的小舅子,纯属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大将徐这是明朝***的第一功臣,被封为中山王,朱元璋曾赐其丹书铁券。但据说后来生了背疮,此疾忌讳吃鱼肉和饮酒,尤其忌讳吃鹅肉。鹅肉最“发”。与煮的鹅相比,蒸鹅因为肉力未进入汤汁,全保留在肉里,劲力更猛,为背疮第一大忌。朱元璋却亲自生火蒸鹅。然后派使者给徐达送去。这一“赐”便把徐达的命送掉了。
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不要随便相信承诺,因为承诺只有在当时是真的。”看来,即使是帝书铁券的承诺,也很难保证。而在贪官污吏恶霸地头蛇的眼里,“县官不如现管”,丹书铁券甚至可能一文不值。从某种意义上讲,还真得“感谢”殷天锡、朱元璋,毕竟是他们使丹书铁券缺牙豁嘴,显示了它的本色,使众多有恃无恐的“金枝玉叶”不再自我感觉良好。
封建帝王历来也都口口声声地说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类的话,听起来简直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古代版。但他们又时不时地把丹书铁券赐予功臣,搞“法外施恩”,“铁”了心地偏袒爱护手下功臣,无他,只是权衡***治利益之后的缓兵之计罢了。“兔死狗烹,乌尽弓藏”,一旦坐稳江山,牢控权力,“丹书铁券”又能奈何?承诺是手段,争取对方信任和卖命维护自己的统治是目的。皇帝赐功臣以丹书铁券,不就是一场隐含风险的期货交易吗?
摘自《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