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皇子的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

[摘要]宋代为方便对皇子的管理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宋代皇子诞生时,皇会隆重庆祝,赐予臣下“浴儿包子”,奖赏孕育皇子的妃嫔。皇子诞生后,宋代皇帝还要遣官告于太庙、天地、社稷、诸陵,以告慰祖宗:大宋天下,后继有人。宋代皇子一般“百命名”受封。宋代皇帝很重视家族的昭穆顺序,宋太祖规定了排行字,以便子孙后代区别昭穆,同时还十分注意避讳皇帝或皇太子的名讳。宋真宗时期开始给皇子赐单名,此后,宋代皇子均以单字为名,且基本都以同一偏旁的字为皇子赐名。宋代皇子冠礼始于宋真宗时期,但仅是个别现象;宋徽宗时期是冠礼的复苏时期,皇子基本都行冠礼;北宋灭亡后,皇子冠礼再度废弛;南宋仅宋理宗时期对皇子行冠礼。可见宋代对皇子行冠礼并不重视,是否行冠礼主要取决于皇帝的意愿。相比于并未形成定制的冠礼制度,宋代更注重实行皇子出阁制度。出阁后皇子具备出就外第、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三种权利。出就外第是对皇子的一种限制管理,但是往往因各种原因已出阁的皇子会推迟搬出禁宫的时间;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是皇子参***议***权利的体现。然而,开府置属虽给皇子配置了官属,但官属的教育训导功能大于***治辅佐功能,出班外廷则侧重于奉朝请,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参***议***。

[关键词]宋代;皇子;赐名;冠礼;出阁

[中***分类号]K244[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1.017

皇子是宋代皇族中的重要群体,了解与之相关的制度对深化宋代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宋代皇子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虽对此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但大多集中于宋代皇子赐名制度的研究,且多是宋代宗室研究成果的附带品。例如,何兆泉[1]认为,北宋前期出生的皇子皇孙虽然按照一定字号赐名,但执行并不十分严格,有时比较随意,文章着重写宗室联名呈报制度的形成过程,对于皇子赐名的具体情况没有进行详细论述;晁根池[2]认为,宋代近属宗室子弟出生后,一律赐名授官,但其赐名要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定,皇子出生三月即赐名授官。本文拟就宋代皇子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进行一些探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皇子诞生和赐名

1.皇子诞生

宋代共存续319年,先后经历18位皇帝的统治,但皇子仅有107位[3]。唐代虽只存续290年,21位皇帝却先后生育了221位皇子[4]。与唐代相比,宋代皇子人数少了104人。正是因为皇子少,每当有皇子降生时皇帝的喜悦自然不言而喻。当有皇子、公主诞生时,皇会隆重庆祝,赐予臣下“浴儿包子”:“包子者,皆金银大小钱、金粟、涂金果、犀玉钱、犀玉方胜之属”[5](P61)。“包子”中有金银珠宝,有时会秘密赐予个别大臣包子,别的大臣不可得。密赐者所得为金合,多达二三百两,“中贮犀玉带或珍珠瑰宝”[5](P61),但是这种赏赐遭到大臣的反对。如知谏院王素认为,边疆还有辛苦守卫的战士,民间尚有温饱不足的百姓,金帛没有必要花费在庆祝皇子诞生上[6]。宋徽宗时,何执中为相,“因力丐罢去密赐故事,上可之”[5](P62)。“浴儿包子”实际上就是皇帝赏赐给臣下的银钱封包。有时皇子生日时,皇帝也会赐给大臣这样的“包子”。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皇子生辰,宰臣以下称贺,宋真宗非常高兴,赐给大臣们以金珠为馅儿的包子[7]。不仅皇子诞生与皇子生辰时有赏赐,皇子诞生前妃嫔也会母凭子贵获得许多赏赐。南宋时期,凡皇子、公主临产前三个月,有孕妃嫔即可在内藏库支领例56种赐物。其中,罗200匹,绢4 674余匹,金24余两,银 4 440 两等[8]。无论是皇子还是公主,仅依例开支就在10 000贯以上。未减之前应该更多,而例外赏赐尚未计算在内[9]。皇子诞生表明江山后继有人,皇帝通常会厚赏嫔妃、皇子和大臣以示庆祝。

皇子诞生后,宋代皇帝还要遣官告于太庙、天地、社稷及诸陵,以告慰祖宗:大宋天下,后继有人。如宋神宗时,因皇第六子生,派魏国公宗谔告于太庙,又遣官告天地、社稷、诸陵[10](P6831)。有时为了给皇子积福,皇帝还会下旨降德音。宋代因皇子诞生而降德音始于宋哲宗时期。元符二年(1099年),皇长子赵诞出生,宋哲宗下旨“降天下死囚,流以下释之”[10](P12215);庆元二年(1196年),嫡长子赵挺诞生,宋光宗下旨降德音[11]。此后宋宁宗、宋度宗都先后为庆祝皇子诞生而降德音[12]。

2.皇子赐名

宋代皇子一般“百命名”受封。“百”即小儿诞生满百日举行贺宴,皇子一般百天时赐名受封,最晚到满周岁时赐名[13],未及赐名就夭折者,追封时赐名。宋代皇帝很重视家族的昭穆顺序,宋太祖颁布的《宋太祖御制玉牒序》中就曾提到:“惟弟晋王光义、秦王光美,鼎分三派;每派各分玉牒十四字,以别源流,以示子孙。虽疏远亦知昭穆,不失次序。吾以一人之身,务同我心,千万之世,如同一世。”[14]为了防止重蹈周朝“子孙相攻,甚如仇雠”的覆辙,宋太祖规定了排行字,以便子孙后代区别昭穆[15]。然而,“国朝宗属本未定联名之制,艺祖友悌因心,凡宣祖本支之在子行者,皆冠‘德’字,赐名授爵,俱无等差”[16](P1)。可见,昭穆顺序并未在宋太祖时期体现出来,宋太祖诸子、赵光义诸子,以及赵廷美诸子都是“德”字辈。宋太祖为表对赵光义、赵廷美子女一视同仁,下旨令赵光义、赵廷美的子女也称皇子、皇女。宋太宗即位之初仍令宋太祖和赵廷美子女称皇子、皇女。但是,宋太宗此举并非出自真心,只是故作姿态而已。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太宗为五子改名:赵德崇改名赵元佐,赵德明改名赵元v,赵德昌改名赵元休,赵德严改名赵元隽,赵德和改名赵元杰,并封王、加同平章事。这可以使宋太宗诸子之名排行字与宋太祖、赵廷美之子有所区别,“以别大统”[16](P1)。这样,昭穆顺序通过皇子与宗室近属之名不联字而区别开来。

除了将皇子之名与宗室近属之系区别以外,宋代还主张“御名不联字”,即皇帝之名不与同辈兄弟姓名联字。宋太祖称帝后,宋太宗和魏王皆改名。宋太宗即位后,魏王光美又改名为廷美[17](P2666)。宋太宗诸子之名也是联字,所以为彰显皇太子的优越地位,以及避免将来即位后出现“御名联字”的现象,“去联文尊王统,所以辨名分示等威也。”宋真宗被立为太子后用单名,赐名恒,“而太支八主旧字为行不复改”。宋仁宗和宋英宗在未被立为皇太子时名字都是二字,“及正承祧之名,则皆改焉。圣谟昭昭考可而见”[16](P5-6)。可见,宋代在注意昭穆顺序的同时还十分注意避讳皇帝或皇太子的名讳,以体现其尊贵的地位。

宋真宗时期开始给皇子赐单名,并且名字以“礻”为偏旁,但是并不规范。如宋仁宗最初的名字是赵受益,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为皇太子时才改名为赵祯[10](P2122)。宋仁宗早亡诸子的姓名大多是宋徽宗时追赐的[17](P2708)。宋英宗诸子最初的名字也是2个字,在宋英宗即位后才改为单字。嘉v八年(1063年),宋英宗即位后将皇子仲(针)改名为顼即宋神宗,仲纠改为颢,仲恪改为f[10](P4827)。此后,皇子均以单字为名,每代皇帝一般都以同一偏旁的字为皇子赐名。如宋仁宗诸子之名均以“日”字为旁,宋英宗诸子之名用“页”字旁,宋神宗诸子之名用“亻” 字旁,宋哲宗诸子之名用“艹” 字旁,宋徽宗诸子之名用“木” 字旁,宋钦宗诸子之名用“讠”字旁,宋光宗诸子之名用“扌” 字旁,宋宁宗诸子之名用“土” 字旁,宋理宗诸子之名用“纟” 字旁,宋度宗诸子之名用“日”字旁。[18]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皇帝在为收养的皇子赐名时,除了宋仁宗在给赵曙赐名时也遵循以同一偏旁的字为皇子赐名这一规律外,宋高宗、宋宁宗和宋理宗均未遵循这一规律。具体原因史料并未记载,笔者推测之所以没有像皇帝亲子那样赐名,是为了区别亲生皇子与收养皇子。

二、皇子冠礼

冠礼也称成年礼,是中国古代男子跨入成年人行列的加冠礼仪。冠礼起源于原始社会,正式使用于周代,发展于汉代,经过汉代以后数百年的冲击,冠礼呈衰弱之势。上古贵族男子都要行冠礼,被认作是“礼之始”[19]。隋唐恢复了汉家礼仪,唐天子、皇太子、亲王、品官等都举行不同等级的冠礼。不过,实行的并不是很多。

1.皇子冠礼概况

佛教文化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五礼(吉、凶、***、宾、嘉)衰落,因此冠礼在宋初 “草昧未能行”[5](P23)。宋代的一些士大夫对此深恶痛绝,主张要在全社会复兴冠、婚、丧、祭等礼仪,弘扬儒家文化传统。司马光认为:“冠礼之废久矣。近世以来,人情尤为轻薄,生子犹饮***。巳加巾帽,有官者或为之制公服而弄之。过十岁犹总角者盖鲜矣。彼责以四者之行,岂能知之?故往往自幼至长,愚马矣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20]他认为,废除冠礼使得人情轻薄,从小到大不知成人之道,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关于宋代皇子冠礼的记载,最早始于宋真宗时期,“皇太子冠仪,常行于大中祥符之八年”[17](P2725)。宋真宗中年时,身体抱恙在西林园即太清楼养病,他打算“委***于皇太子,加冠监国”,由王曾辅佐其处理***务。御史中丞王臻[21]听闻此消息后上疏说:

臣闻欲行皇子冠,《左传异议》曰:“以星终为年纪,十二而一周,于天道备。”所以人君十二始冠,冠,弁也,行之于庙。汉已还,间有即位而冠者,皆出于不得已也,故改其名为加元服,皆汉儒因事旋讲,实非古也。《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王教之本。”今皇子未成,俾冠而临国,冠道未成,不冠而监,岂可以童子之道理焉?唐景云二年,睿宗欲以皇太子监国,召三品以上官建议,群臣莫敢对者。臣窃谓兹事体重,陛下春秋未高,伏望陛下念万国调顺气剂,存真纳和,不必过计,社稷万灵,扶拥圣履。

王臻认为,皇子还未长大成人,如果让他“冠而临国”,则“冠道未成”,如果不施行冠礼就监国,则“岂可以童子之道理”。由于这段史料没有记载具体的时间,所以无法直接知道皇太子的具体年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皇子加冠礼”[10](P1958)。也就是说,皇太子加冠礼时年仅6岁,那么王臻上疏时皇太子应该不超过6岁,然而“人君十二始冠”,所以王臻认为此时让皇太子加冠监国实为不妥,“不冠而监”更为不妥。不管王臻怎样反对,宋真宗还是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让年仅6岁的皇太子完成了冠礼。其实,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位之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礼则不可亲***。周成王幼年继武王之位,但周公摄***直至其成年[22](P132)。嬴***年少继承王位,“委事大臣”,也是直到行冠礼后方才亲***[22]。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的标志。此时的宋真宗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他坚持要给年仅6岁的皇太子加冠,实际上是想早点给予其监国的权力。

宋徽宗时期可以说是皇子冠礼的复苏时期。“冠礼肇于古,国初草昧未能行,因循至***和讲之焉。”[5](P59)宋徽宗对冠礼十分重视,认为,“礼当追述三代之意,适今之宜,《开元礼》不足为法”[23],因此亲制《冠礼沿革》11卷,“命仪礼局仿以编次”[17](P2725),“降议礼局载《五礼新仪》之首,至是举而行之,千载坠典,焕然一新”[24](P54)。他不仅在理论上重视冠礼,而且在实践上也注意冠礼的施行。宋徽宗时期第一个施行冠礼的是皇长子赵桓。***和四年(1114年)二月十二日,宋徽宗下诏曰:“冠者礼之始,所以加有成,谕其志也,故圣王重焉。朕顾讠是天之明命,用怿于先王,罔敢怠遑。永为万事之统莫大于礼制以善俗为。冠之废久矣!眷予元子,孝友肃恭,出就外傅,既克迈于成德,以嫡以年,咸加厥服,式协礼经。是用求日之吉,正纟丽于朝。岂惟敷时内治,假我有家,作民孚先,实惟万邦之庆,顾不伟欤!格尔有众,其祗予猷告惟休。皇长子桓以二月二十七日于文德殿行冠礼。”[24](P53-54)当时赵桓还未入主东宫,以皇长子行冠礼,“于是天子御文德殿,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礼毕,当命字,仪典甚盛。是日,方乐作行事,而日为之重轮也”[5](P23)。在此之前,诸王加冠只在“宫中行世俗之礼,谓之‘上头’而已”[5](P23)。***和五年(1115年)三月八日,皇子赵楷也在文德殿完成了冠礼。从宋钦宗开始天子诸子于外庭施行冠礼[24](P54)。不管“千载坠典”是否真的焕然一新,宋徽宗时期对冠礼的施行和重视,的确对宋代冠礼复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后直到宋理宗时期,史料中才再次出现皇子冠礼的记载。宝v二年(1254年)九月,宋理宗下诏令皇子忠王即宋度宗施行冠礼,并令相关司属讨论典故。同年十月,诏:“皇子忠王冠礼,以徐清叟为宾,师珍主之。”十一月,皇子忠王正式在文德殿行冠礼,赐字邦寿。[25]之后,宋代再未有皇子行过冠礼。

总之,宋代皇子冠礼虽始于宋真宗时期,但仅是个别现象。宋徽宗时期是冠礼的复苏时期,皇子基本都行冠礼。北宋灭亡后,皇子冠礼再度废弛。南宋仅在宋理宗时期皇子行冠礼。可见,宋代对皇子冠礼施行并不重视,是否行冠礼主要取决于皇帝的意愿。

2.皇子冠礼程序

冠礼之前加冠的皇子需要奏告天地、宗庙、社稷、诸陵、宫观。行冠礼时,“从臣诣景灵宫奏告天地、祖宗”[25](P2316)。由太史局选好吉日,太常寺参考旧礼,官吏置办冠礼需要的相关仪物,在文德殿举行皇子冠礼[24](P54)。

冠礼当天,文武百官按上朝次序站立,礼直官、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掌冠、赞冠者就位。一般情况下,以太常卿掌冠,以阁门官赞冠[26](P225)。然后皇子依照古礼“三进”:一进折上巾,再加七梁冠,三加九旒冕。[19]“三进”之后,皇子到大殿旁边的东房,换上朝服就位。礼直官等引掌冠者至皇子位并宣读:“岁日云吉,威仪孔时,昭告厥字,君子攸宜,顺尔成德,永言保之。奉敕字某”[26](P227)。礼直官宣读的这段内容是赐予皇子的表字。古代男子在冠礼之前只有一个名,冠礼之后则要取一个表字。表字一方面表示了长辈的期望,另一方面表示其已经长大成人。如宋高宗16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德基[17](P439)。取表字是冠礼的一项重要内容。宋代皇子表字可考者甚少,《宋史》中记载表字的皇子仅有10人,但并没有记载这10人是否都施行了冠礼[17](P8676-8731)。

与唐朝的情况类似,宋代虽然礼书上还在继续修冠礼,但除了宋真宗、宋徽宗和宋理宗为皇子行冠礼外,现实中冠礼仍然不受重视,皇子行冠礼并未形成定制。如宋英宗时蔡襄论道:“冠昏丧葬,礼之大者。冠礼今不复议。”[27]曾巩也指出:“古之人重冠,于冠重字,字则亦未可忽也。今冠礼废,字亦非其时,古礼之不行甚矣。”[28]苏辙则说:“今夫冠礼,所以养人之始,而归之正也”“今皆废而不立”[29]。宋代皇室中冠礼都已被疏忽至此,民间冠礼废弛的状况更可想而知。

三、皇子出阁

出阁是指皇子出就封地。与冠礼类似,出阁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长大成人,只不过冠礼侧重于礼俗方面,出阁则侧重于***治方面,标志着皇子具有了某些***治权利。本文将先介绍宋代皇子出阁的一般情况,然后从出就外第、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三个方面论述皇子出阁后的三种权利。

1.皇子出阁的一般情况

皇子幼时养育于宫中,成人后从宫中迁出***居住,称为出阁。唐代前期一般诸王在16岁以前就要出阁。皇子出阁时需皇帝正式颁布诏令,举行仪式,出阁后即可实任或遥领朝廷官职。诸王出阁后相当于外朝臣子,可参加皇帝朝会,但不蒙皇帝召见,不得擅自入宫。可见,皇子一旦出阁,与宫内即相隔,与群臣同列。唐代前期诸王出阁的程序是:封王,赐府第,开府置官,拥有自己的仪仗。[30]当然也有皇子成年后暂不出阁者,此多因皇帝宠爱之故。但皇子不出阁的另一重要原因,则是因为宫廷中的权力斗争。现根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记载,宋代皇子出阁情况见表1。

根据表1可知,宋代皇子一般是12~17岁时出阁,当然也有特例。如宋真宗中年,深感身体大不如前,为防万一,让年仅6岁的皇子裹头出阁,这样如果宋真宗有什么不测,皇子可以在大臣的辅佐下监国[21]。相比对冠礼的忽视,宋代皇帝对皇子出阁相当重视。与唐代相同,宋代皇子出阁时,需皇帝正式颁布诏令,举行仪式,昭告天下,以示皇子已经长大成人。皇子出阁后同于外朝臣子,可参加皇帝朝会,要出就外第、开府置属、出班外廷。如宋哲宗时,宰臣章等人根据绍圣二年(1095年)三省札子建议皇弟大宁郡王和遂宁郡王出就外第、开府置属、出班外廷,于是宋哲宗同意大宁郡王和遂宁郡王所请,下旨令其出就外第[10](P11748)。出就外第、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是皇子出阁后具有的三种***治权利。出就外第是指搬离禁宫到自己的府邸居住,开府置属是指设置僚属,出班外廷则代表皇子可以参加朝会。总之,宋代皇子一般在12~17岁出阁,特殊情况下皇子也可以提前出阁,出阁不仅标志着皇子已经成年,还标志着皇子具备了一些***治权利。因此出阁不仅有礼俗意义,还有***治意义。

2.皇子出阁后的三种权利

(1)出就外第

宋神宗时期,“宫宅居住成为北宋宗室近亲居住的基本方式,其后每代皇帝之子均建宫宅以住”[2]。皇子出阁后,均在宫外建造宫宅集中居住。***和七年(1117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蕃衍北宅罢修,已修者逐局拘收,未修者近已迁移民舍,依旧给还。将来皇子出阁日,可于十位内居止,不须创建府第。平阳郡王可以与祁王同居,南康郡王可以与康王同居,郓国公可以与景王同居,韩国公可以与济王同居,建安郡王可以与已废撷景西园嘉国公同居。余三人尚襁褓,第八位便可以三人同居,温国公可以与沂王同居。”[24](P55-56)这说明宋徽宗诸子出阁后集中居住于蕃衍宅,并且两两同住。虽然同住于蕃衍宅,但诸皇子的府邸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奢华程度与其受宠程度成正比。“***和间,太上诸皇子日长大,宜就外第。于是择景龙门外地辟以建诸邸,时郓王有盛爱,故宦者童贯主之。视诸王所居,侈大为最,乃中为通衢,东西列诸位,则又共为一大门,锡名曰‘蕃衍宅’”[5](P2)。郓王赵楷不但因受宠而得以

居住最奢华的房子,还破例“出入禁省,不复限朝暮”,并且“于外第作飞桥复道以通往来”[17](P8725),不仅府邸奢华而且还不限出入禁宫的时间,设置专道令其往来,郓王赵楷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南宋时,由于皇嗣不兴,近亲宗室稀少,宫宅居住制度名存实亡,宋光宗以后,更不赐宅名,近亲宗室仅建府第居住[2]。关于宋代皇子出就外第的情况,李心传曾作过概括:“东都故事,宗室子皆筑大室聚居之。太祖、太宗九王后曰睦亲,秦王后曰广亲,英宗二王曰亲贤,神宗五王曰棣华,徽宗诸王曰蕃衍。渡江后,宗子始散居邵邑,惟亲贤子孙为近属,则聚居之。孝宗子四人,邵悼肃王无后,庄文太子、魏惠宪王早薨。庄文之妃,惠宪之夫人,皆别居赐第。”[37](P78-79)绍熙时,宋光宗皇子赵扩封嘉王,本欲“以所籍富民裴氏之居为府第”,但是大臣以为“非宜,乃改筑”[31](P78-79)。南渡之后,因皇帝子嗣稀少不再赐予宅名。

北宋时,皇子府邸的建造由将作监负责。如绍圣三年(1094年)二月二十二日,“将作监上修建皇弟遂宁、大宁郡王等五位外第地***”[32]。南宋时皇子府邸的建造由临安府、转运司负责。如宋理宗时,皇子忠王行完冠礼后将出阁,宋理宗命临安府、转运司“于阁中修盖位次一所,庶几密迩于宫庭,可以问安而视膳”[25](P2318)。如果皇子出阁时自己的府邸还未完工,也有可能“权就东宫”[10](P11750)。有时候皇子虽已出阁,但并未搬出禁中到自己的宫外府邸居住。如***和七年(1117年)八月二十日,嘉王赵楷言:“近两具札子,乞就蕃衍外第居止,荐蒙降诏不允,即令居处春坊之侧,仍近禁庭,出入呵止,甚不遑安。况创修外邸已见就绪,伏望早付有司择日施行。”同年闰九月十九日,嘉王赵楷出居外第。[24](P55)可见,皇子赵楷虽已出阁,但并未出居外第,仍然居住在太子东宫附近,离禁中很近,他觉得十分不便,因此再次上疏请求搬离禁庭。

宋英宗的两个儿子赵颢和赵f则是在出阁20年之后才出就外第。实际上,赵颢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已经出阁,但是赵颢和赵f二王并没有按以往惯例从禁中搬出[17](P8720-8721)。熙宁七年(1069年),宋神宗下诏:“卿以介弟之亲,日奉朝请,筑邸于内,时维便安,而愿同宗藩,出徙外第。朕上承先帝,顺事两宫。顾岂以子舍之嫌,而有间天伦之庆。往绥汝止,深体朕怀,所乞宜不允。”[33](P184)然而皇帝已经成年的兄弟常年居住在禁中会带来诸多不便,于是二王屡屡上疏“乞建外第”。元丰六年(1083年)五月十五日,宋神宗下诏:“雍王颢、荆王f乞建外第,十余年中,章数十上。入侍宝慈宫非便,数谕止之,而确然坚请不已,皇太后近亦屡以为言。宜依所乞,令学士院降诏宣谕,仍令有司度地以闻。”[33](P59)这条诏令说得很清楚,十余年间,雍王赵颢、荆王赵f虽然数次上疏“乞建外第”,但宋神宗“数谕止之”。宋神宗不同意二王搬出宫外主要是认为赵颢和赵f搬出宫外,“有间天伦之庆”,而“居近禁严,以便朝谒,亲亲天性,理自当然” [33](P59)。宋神宗允许二王出阁之后仍然常年住在宫中,一方面体现兄弟友爱,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宋神宗对皇太后的一片孝心。元丰年间,在二王屡次上疏请求出就外第后,宋神宗虽然已经降诏允许,但二王仍未真正搬出宫[24](P51)。然而禁中毕竟是帝王所居的宫苑,二王虽是宋神宗一母同胞的亲弟兄,但长期住在禁中仍多有不便。秘书丞章辟光曾上疏建议岐王、嘉王出就外第,而朝论称其“妄论离间,于义当诛”,宋神宗本将章辟光贬去岭南,王安石以为“其言非过,依违不行”,最终将其降为衡州(今湖南衡阳)监税[34]。二王真正出就外第是在宋哲宗元v元年(1086年)三月二十二日,三省言:“扬王颢、G王f奏乞迁外第,未蒙诏可。今虽名居外,而威颜咫尺,时奉朝谒,固与密迩宫禁无异。伏望早赐矜允。”不久,学士院降诏允许二王迁居外第,命名二王外第为亲贤宅[24](P51)。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皇子出阁后原则上要出就外第,但也会因各种原因推迟,造成皇子出阁后推迟出就外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府邸修建尚未完成。如绍圣二年(1095年),申王赵亍⒍送跽再ド献嗨握茏冢骸俺嫉茸糟们远魅伲***建府,局内城,附居宫禁,一日必葺,三年于兹,以理则早合丐迁,论情则难于遽请。盖陛下隆属籍之爱,厚天伦之亲,结恋既深,恳陈莫遂。而又营修第等,多阅岁时,比及告功,尚需督治。愿陛下察其至诚,先于暇日申敕有司,为臣等拣时历吉,早许就居,则臣等被陛下友爱之赐,曷有穷已。”[25](P22)申王赵亍⒍送跽再タ府已经三年,仍然居住在禁中。如今府邸营修已经完工,申王赵亍⒍送跽再タ仪胨握茏诹钣兴咎粞〖日,令其出就外第。

二是皇帝或皇太后对其宠爱有加。如赵元俨天资聪颖,宋太宗“尤所钟爱”,“不欲令早出宫,每朝会宴集,必侍左右,期以年二十始得出就封,故宫中呼为二十太保”[10](P3531)。宋宁宗作为皇子出阁时,“两宫爱之,不欲令居外,乃建第东宫之侧,以十月甲戌迁焉”[17](P713)。皇子因受宠,皇帝或皇太后不舍得其搬出禁宫,而令其推迟出就外第的时间。

三是显示皇帝友爱兄弟,孝敬太后。宋哲宗在驳回皇弟赵亍⒄再サ耐饩忧肭笫闭庋说道:“天属之亲,莫如兄弟。敦叙之礼,厥有旧章。营建邸宫,姑循故事。忽览章奏,欲即外迁。亲兹同生,其室则迩。遽远朝夕,岂胜此情。尚体眷怀,往安无亟。所请宜不允。”[33](P185)宋神宗迟迟没有应允赵颢和赵f二王搬出禁庭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宋神宗还对主张二王出就外第的大臣极为反感。“二王已冠,犹不许就第,往还如家人礼。皇太后于二王,亦未尝假以言色。言事官上章讽请,使出阁如故事,帝以为间亲亏孝,黜之于外。”[35]二王出阁后,宋神宗仍不许其出就外第,待其还如家人一般,一定程度上感念于二王能承欢皇太后膝下。当有言官上奏章请令二王出就外第时,宋神宗认为这是离间亲情,有愧孝道,将其贬谪地方。

皇子正式出就外第,需要由太史局选择良辰吉日,“宗室正任以上自府门送至外第,仍就赐御筵,及赐银、绢、钱五千匹两贯,本府官吏等第支赐;仍差官管干,支散并依旧制”,皇子搬离禁宫时要由宗室中正任以上者送到府邸,皇帝命人设酒席以及赐予银钱以示对皇子乔迁新居的庆祝。[24](P55)

(2)开府置属

开府置属是皇子出阁后拥有的一种***治权利。皇子出阁前除了老师,若非皇帝允许,不得与其他大臣接触。如元丰七年(1084年),宋神宗于集英殿中宴请百官。期间,令皇子延安郡王“侍立于前”,宰臣王圭率百僚廷贺。当时延安郡王年幼尚未出阁,宋神宗特令其侍燕,“以见群臣”[10](P8262)。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圭进言自去岁上令皇子侍燕,群臣皆尝见之,今必更长立,乞再瞻睹”[10](P8410),可见在平时大臣们很难见到皇子。

皇子即将出阁时,要选朝臣“行辅导之职”[36]。例如,曹国公赵元俨即将出阁时,宋真宗就亲自列出数个朝臣的姓名,并从中选取几人作为赵元俨的僚属,尽辅佐之责[10](P1057)。当皇子尚未出阁时,不宜置僚属。如嘉v八年(1063年)九月,宋英宗以皇子位伴读王陶为淮阳王位说书,孙思恭为侍讲,韩维为记室参***[10](P4827)。吕诲认为此时淮阳郡王尚未出阁,应当先设师友,不当建置僚属,建议朝廷应当先正王陶等人的名位,“名位既正,则礼分自安”[36],等到淮阳郡王出阁后,开府建官,其郡王宫的翊善、侍讲顺理成章地成为王府僚属,“于事体即无不顺也”[10](P4827)。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始置郡王友,郡王友指郡王之师友官。与郡王府官属翊善、记室、侍讲等不同之处在于郡王友地位高,郡王待之以宾礼,即需行答拜礼。王友为兼官,由德才兼备者为之。[37]“设师友”还是“置僚属”,直接关系到皇子与相关官员日常生活中遵循的礼仪[10](P4827)。因此,吕诲建议先设王友,王友相当于老师,僚属是下属,老师与下属的地位不同,日常生活中礼节也不相同。

王府官属要能够负起辅导皇子的责任。因此,王府官属要“选经行修明可为师范者”,而王府友官要“择两制之臣有道德学问者充其任”[36]。应该说僚属不仅是辅导皇子的教师团队,也是皇子处理***治事务的智囊团。皇帝深知这一点,因此在为皇子选择僚属时十分慎重。如宋太宗在寿王赵元侃“出阁判府事”时,为他精心挑选了僚属[38],以便僚属能够辅佐寿王赵元侃处理***务。王府官属与皇子关系密切,且大多为皇子心腹,一旦皇子登基,王府僚属往往“以其有保傅之恩、调护之效”[10](P10612)而得到重用。如宋真宗即位后,就先后提拔他的潜邸旧臣李沆、李至等人为宰辅[17](P104)。宋哲宗时邓温伯为翰林学士承旨,左谏议大夫刘安世上疏反对,认为:“前代创业之主,经纶草昧,乃有豪杰之士,用为佐命之臣,谓之攀附可也。继体之君,或由储贰,或自藩邸,春宫、王府,咸备僚属,以其有保傅之恩、调护之效,谓之攀附亦可也。”[10](P10616)而宋哲宗幼年即位,没有设置过僚属,邓温伯与宋哲宗之间没有王府僚属这层关系做基础,宋哲宗如此宠信邓温伯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宋孝宗即位后十分宠信龙大渊、曾觌。龙大渊、曾觌原是宋孝宗为建王时的僚属,因善于察言观色颇得宋孝宗欢心。二人得到重用后恃宠而骄,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大臣们对此深感不满[31](P607)。王府官属与皇子之间不仅关系亲密,而且感情十分特别,因此皇子大多会优待王府官属人。

(3)出班外廷

皇子出阁后方可上朝听***。如宋徽宗子赵楷在***和六年(1116年)“于仲春出阁”;同年二月二十二日诏,皇子嘉王赵楷可于同年四月内择日上朝[24](P54)。皇子出班外廷即说明皇子具有了参与***治事务的权利。虽然如此,宋代皇子的***治权力与唐代皇子的***治权力仍不可同日而语。宋代皇子不得参***是主流,但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主张,因而有时对皇子不得参***的限制稍有放松。总而言之,宋代皇子参***经历了一个由允许到限制再到放松的过程。

宋太祖在赵德昭、赵德芳官封方面甚为低调。赵德昭于乾德二年(964年)出阁,“故事,皇子出阁即封王。太祖以德昭冲年,欲其由渐而进,授贵州防御使”。至开宝六年(973年),开封府尹赵光义封晋王、山南西道节度使赵光美为永兴节度使兼侍中,赵德昭升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然“终太祖之世,竟不封以王爵”[17](P8676)。赵德芳生于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至开宝八年(975年)出阁,九年(976年)三月癸酉,宋太祖出巡西京前三日才授予其贵州防御使[10](P367)。从官封方面可以看出,宋太祖希望二子在此渐进过程中成长,并独挡一面。在参***方面也是如此,宋太祖并不介意让二子参与***务。开宝九年(976年)二月,宋太祖开始让赵德昭参与***务。吴越国王钱m与其妻、子、诸臣来汴京觐见宋太祖,“上遣皇子兴元尹德昭至睢阳迎劳”[17](P13800-13900)。但是让宋太祖始料未及的是,同年十月,自己驾鹤西去,他对二子的***治训练刚开始就已宣告结束[17](P48)。而此时赵德昭、赵德芳势单力薄,面对羽翼丰满、野心勃勃的皇叔晋王赵光义,根本无还击之力。

宋太宗即位后,由于其是宗室即位,继承皇位并非名正言顺,对宗室颇为忌惮,制定了许多防范宗室的措施,其中包括限制皇子参***。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宋太宗诏令宰相序立在亲王之上。李P、宋琪坚决推辞,宋太宗道:“宰相之任,实总百揆,与群官礼绝。藩邸之设,止奉朝请而已。元佐等尚幼,欲其知廉损之道,卿勿多辞也。”[10](P556)宋太宗这句“藩邸之设,止奉朝请”将宋代皇子的地位定位得很清楚。皇子这一群体作为天潢贵胄,为了皇位能够顺利继承它必须存在,但是它的存在又使皇权具有不稳定性。宋代皇子的主要职责不是参***议***,也不是领兵打仗,而是“问安视膳”“止奉朝请”。宋太宗定下的这一基调,在宋代存在的三百多年里根深蒂固。到了南宋,王十朋还说“大抵太子之职,在于问安视膳而已”[39]。即便是对贵为储君的皇太子,王十朋也要再一次强调他的职责仅是向皇帝请安而已。宋太宗诸子中,仅有赵元僖和赵元侃曾先后担任过任期极短的开封府尹,这两人都是宋太宗选定的储君人选,令其担任开封府尹是对其进行最基本的从***训练。其实对于宋太宗而言,由于其即位不合朝礼,故即便是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也心怀猜忌。宋真宗被立为皇太子后,百姓见到皇太子后称之为“真社稷之主也”。宋太宗闻后对寇准说:“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寇准劝说道:“陛下择所以付神器者,顾得社稷之主,乃万世之福也。”[10](P818)宋太宗这才释怀。

莫说参***,皇太子、皇子就连议论时***也不被允许。宋神宗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嘉王赵颢,元丰年间,曾“数上疏论***事”。记室参***劝谏他说:“大王为天子弟,无狗马声色之好,游心方册,固是盛德,而数干廷议,非所以安太后也。”嘉王恍然大悟,此后一心钻研医书,“与其僚讲汤液方论而已”[40]。宋孝宗曾有旨允许皇子庆王招讲读官议论时***。屯田员外郎兼直讲林栗则认为不可,以汉武帝之戾太子和唐太宗之魏王泰为例,认为太子、诸王“惟以讲经、读史为事,他无预焉。若使议论时***,则是对子议父,古人谓之无礼”[17](P12028)。林栗这段论述一语中的,道出了宋代大臣对皇子的定位,即讲经读史,若议论朝***则是儿子非议父亲,于理不合。

皇子不得参***到宋孝宗时期有所转变。宋孝宗不反对皇子适当地参与***治以锻炼其处理***务的能力。宋孝宗封皇子赵为皇太子后,欲命他为判临安府,但遭到了大臣的反对。王十朋[39]认为,三王之教世子也,不过教之以礼乐,乐以治内,礼以治外,俾知父子君臣之义即可。国朝虽有宋真宗尹开封府之故事,但如今未必有如毕士安者,使太子裁决,事事皆善,亦不足以为太子之聪明,增太子之盛德,万一少有过差,则不利于太子英明。他又进一步提出“大抵太子之职,在于问安视膳而已,至于抚***监国,皆非得已事也”[39]。但是宋孝宗坚持令皇太子任临安府尹,领临安府尹事。而赵也不辱使命,在任期间他“究心民***,周知情伪。孝宗数称之”[17](P694)。皇太子从***训练的效果令宋孝宗较为满意。即使是皇帝允许皇子参***,仍然会遭到大臣的反对。可见,宋人在观念上认为皇子不应当参***。

总之,宋代为方便管理皇子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为体现尊贵地位,宋代以将皇子与宗室区别为目的,建立了一套赐名制度。相比于并未形成定制的冠礼制度,宋代更注重施行皇子出阁制度。皇子出阁后具备出就外第、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三种权利。出就外第是对皇子的一种限制管理,但是往往因各种原因已出阁的皇子会推迟搬出禁宫的时间;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是皇子参***议***权利的体现。然而,开府置属虽给皇子配置了官属,但官属的教育训导功能大于***治辅佐功能,出班外廷则侧重于奉朝请,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参***议***。

[参考文献]

[1]

何兆泉.宋代宗室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2]晁根池.宋代宗室管理制度探析[D].开封:河南大学,2005.

[3]范帅.试论宋代皇子的***治待遇[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3.

[4]张红.唐代皇子***治活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5]蔡绦.铁围山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张方平.张方平集[C].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644.

[7]王.燕翼诒谋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1:27.

[8]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7:215-218.

[9]汪圣铎.两宋财***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446.

[10]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5.

[11]周必大.文忠集[C] //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92.

[12]佚名.续编两朝纲目备要[M].北京:中华书局,1995:72.

[13]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7589.

[14]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南外天源赵氏族谱[M].泉州:泉州市印刷广告公司,1994:31-32.

[15][美]贾志扬.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M].赵冬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1.

[16]岳珂.愧郯录[M].北京:北京***书出版社,2006.

[17]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8]范帅.宋代皇子制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19]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宗教风俗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03.

[20]秦蕙田.五礼通考[C] //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34.

[21]文莹.玉壶清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4:59.

[2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3]王称.东都事略[M].济南:齐鲁书社,2000:78.

[24]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5]佚名.宋史全文[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6]周密.武林旧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7]蔡襄.蔡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376.

[28]曾巩.曾巩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226-227.

[29]苏辙.苏辙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4:1344.

[30]谢元鲁.唐代诸王和公主出阁制度考辨[C]//唐史论丛(第12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29.

[31]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0:78-79,607.

[32]王应麟.玉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2414.

[33]佚名.宋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4]魏泰.东轩笔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53-54.

[35]朱弁.曲洧旧闻[M].北京:中华书局,2002:100-101.

[36]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664.

[37]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K].北京:中华书局,1997:40.

[38]孙逢吉.职官分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8:698.

[39]王十朋.王十朋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644.

[40]朱.萍洲可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7:111.

浅析宋代皇子的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宋代皇子的赐名、冠礼与出阁制度

学习

如何用文字写好“吃”等

阅读(28)

食有千种,清寡浓稠依人口味,不过写“吃”,切记不可“肥腻”。何为“肥腻”?辞藻堆砌如山,修辞层出不穷,读者仿佛被掷进了一坛五十年的老卤里,挣扎不止,喘息不得。我读过不少这样的文字,读了开头,就知道后面可以略过不看了。这类文章用无数的形容词

学习

《湖南教育》为我校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湖南教育》为我校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内容包括湖南教师队伍建设报告,湖南教师个人发展培训平台。从2010年起,我校为每个教师订了一份《湖南教育》,并在全校教师中扎实开展学习《湖南教育》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

学习

关于激光导引AGV小车激光定位算法的探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激光导引AGV小车激光定位算法的探讨,内容包括连云港激光导引agv哪家好,agv激光导航定位技术。在整个AGV系统中,AGV导引技术(即动态跟踪定位技术)是最主要的核心技术,其中导引技术包含导航技术和指引技术。导航的作用是确

学习

戒奢以俭得民心

阅读(35)

《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见到之后十分担忧和害怕。箕子认为,商纣王既然已使用了象牙筷子,那么必然不会用陶土烧制的器皿盛汤,一定会用犀牛角或玉石做的杯子,而玉石杯子盛的、象牙筷子夹的,一定不

学习

“互文性语文读写教学”初探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互文性语文读写教学”初探,内容包括读写策略初探,读写一体化初探。“互文性”这一术语最早由法国当代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解析符号学》一书中提出。克里斯蒂娃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

学习

《三字经》删不删?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三字经》删不删?,内容包括三字经全文文本免费,三字经的完整版全文。“国学是我们宝贵的传统资源,但它不能成为学生们学习的主要核心,除非是专研国学的专家,学生们对于国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即可,所以我认为像《三字经》

学习

《当你老了》诗中象征意象的解析

阅读(41)

叶芝《当你老了》是人们熟悉的抒情诗,本文拟从象征主义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诗中的意象进行解析,从而了解诗人伟大而崇高的爱情观,爱情不是占有,爱情是祝福是守候是陪伴。关键词:象征意象爱情《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1893年为毛特岗而作。初

学习

中西方文学中的人神恋爱故事比较

阅读(28)

中西方神话文学的爱情故事中多有人神恋爱的故事,然而情节和意义因为彼此所处文化背景不同而差异显著。在蒲松龄的名作《聊斋志异》中的恋爱故事表现的是蒲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形式的回归。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神恋爱大多围绕宙斯家

学习

影响泰国小学生汉字习得的汉字属性因素的考察

阅读(29)

本研究拟从汉字的若干属性出发,从认读和书写汉字两方面,考察影响泰国小学生汉字习得的主要属性因素。这些属性因素包括笔画、部件、结构和汉字在课文中出现的频率以及其他影响泰国小学生汉字学习的因素。考察结果显示:1.汉字的认读水平与汉

学习

寻找阿房宫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寻找阿房宫,内容包括寻找阿房宫,寻找阿房宫电视剧。多年来,没有人能够清楚地了解阿房宫建筑的格局和规模。人们只能跟随着杜牧的《阿房宫赋》去想象这座万世之宫的精美与宏大:“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

学习

原点:“星星画会”

阅读(28)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北京,当马德升拄着他的双拐,沿着国家计委大院的一幢宿舍楼,走进朋友严力家的那间小卧室,他总是习惯于倚在门框边,来上那么一句:“美国到了。”将近三十年之后,这个情景在严力的眼中依然生动。然而,这些密屋之谈,心腹之

学习

砀山酥梨密植园提质增效改造技术

阅读(27)

砀山县地处黄河故道,是砀山酥梨的主产区。砂质壤土及独特的气候条件,生产出的梨子个大皮薄、黄亮美观,酥脆,在市场中有较高的美誉度。20世纪90年代受经济效益影响,砀山县大量发展梨树,多采取密植、早期丰产的栽培模式,这种栽培模式虽然提高了早

学习

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与结构布局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成都武侯祠园林艺术与结构布局,内容包括成都名胜武侯祠,武侯祠是园林吗。成都武侯祠是我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意涵,而且从园林艺术的角度来说,成都武侯祠也是我国园林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其结构布局对

学习

大数据进行智慧医院管理效果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大数据进行智慧医院管理效果,内容包括发展智慧医院的重要手段是什么,大数据助力医院科学化管理。如今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为综合

学习

论《红楼梦》中封建等级制度

阅读(27)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浓厚的悲剧性以及反映现实社会的深刻性。本文通过叙述贾府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揭露了封建大家族的腐败与没落,昭示了处于封建等级制度下的人们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等级差

学习

试论公司担保制度

阅读(37)

【摘要】2005年10月修订后的公司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了公司对外担保的问题,确定了公司完全的对外担保能力,体现了公司自治的立法理念,这被学界认为是顺应世界立法潮流、尊重公司意思自治的重大立法进步。与此同时,,公司法允许公司章程对公司的

学习

在我国应当建立起民间收藏文物登记制度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在我国应当建立起民间收藏文物登记制度,内容包括国家对民间文物登记备案的政策,文物保护法对民间收藏的规定。【关键词】民间收藏文物;文物认定;文物登记制度【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民间文物收藏之乱象及其原因的基础之上,讨论

学习

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的发展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从宋代诗词中探析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内容包括浅谈宋诗中的茶文化,宋代茶文化对宋代社会的影响。茶,以“性洁不污”的品性吸引着古代的文人,成为诗人、词人歌咏的对象,宋代词人也多以茶为题材创造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在这些诗词的创

学习

谈俄罗斯专利制度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谈俄罗斯专利制度,内容包括俄罗斯专利合法化,俄罗斯反制裁专利。[关键词]俄罗斯;专利制度;标准俄罗斯作为一个传统的大陆法系国家,其知识产权制度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将本国的知识产权法体系法典化,2006年俄罗斯

学习

浅述建筑企业“三算合一、五圈”业务会审制度及应用

阅读(30)

在建筑企业内部应用“三算合一、五圈”的业务会审制度,是落实和控制构成企业整体效益中工程项目各业务核算是否真实、可靠的一种有效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验证工程实体在施工过程中各项核算的准确性、有效性及各项核算的实际运行质量,使

学习

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内容包括央行谈推进农信社改革,农信社改革发展的难点。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银行化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件大事。自2000年7月江苏省开始农信社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银行化的

学习

浅析如何规范承包商市场准入制度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如何规范承包商市场准入制度,内容包括涉及承包商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承包商管理如何做到合法合规。随着经营环境变化,现代化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承包商管理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与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已不能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