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15年,回家乡创业,刘丁只在心里“盘算”,并未真正实践过。
1992年刘丁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习,2000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北京从事机械和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造相关的工作。
打拼十多年,刘丁在中关村拥有了稳定的事业――北京瑞宇飞科技有限公司CEO,这是刘丁“北漂”的重要成果和生活支撑。
2014年,刘丁终于有机会开始实践自己藏在心底的“盘算”――回贵阳创业。
“毕竟父母都在贵阳,这里始终是家乡。”作为地道的贵阳人,刘丁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份专属贵阳的“乡愁”――“之前没有回来创业、工作,是在外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如今贵阳的创业就业环境好了,是回来的时候了。”
回到家乡创业前,刘丁还在朋友圈里咨询贵阳的各种情况。
“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大数据产业、人才***策优势。”刘丁说,这样***策和巨大的发展机遇让我更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自己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刘丁一直在思考。
“贵州有优质的资源,但创业文化不浓,没有能够激励草根创业者的圈子。”在资深“北漂”刘丁眼中,创业圈子、平台至关重要,这是他在北京打拼十多年的经验。“在北京水木汇咖啡吧,创业者有什么困难,吼一嗓子就能解决问题。当时我就想,我为什么不为家乡创造出一个这样的平台?”
当某个期待已久的机会到来时,需要一份抢抓机遇的勇气。“很多事情你不抓住机会去做,等你想做的时候,别人已经抢占先机了。”刘丁认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贵州,需要一个平台,一个把带着激情和梦想的草根创业者扶一程、拉一把的创业孵化平台。
在贵阳***层面,搭建创业孵化平台的想法被大力支持。
2014年9月,标签为“创业”的“新三线咖啡吧”如期开业。刘丁的工作、生活开始在“北漂”和“贵漂”之间随时切换。
如今,刘丁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一贵阳“新三线咖啡吧”联合创始人。
把创业孵化平台从无到有打造出来,刘丁遇到了资金、***策、资源等各方面难题,然而让刘丁欣慰的是,***府层面对“新三线咖啡吧”的支持力度很大。
在金阳国际人才城西部研发基地,“新三线咖啡吧”拥有两个楼层共3000平方米的场地,贵阳市科技局给“新三线”提供了3年免租金的优惠***策。“否则光是场地租金,一年就要200万。”刘丁说,***府在资金、物质、***策方面的大力扶持,是“新三线”如期开业的重要催化剂。在咖啡吧的内部装修、空调、视频会议系统等的硬件配置方面,贵阳市科技局也积极提供支持和帮助。贵阳高新区、贵阳市***更是分别出资50万元助力咖啡吧的运营。“***府有时会把一些企业家组织到‘新三线’举行活动,可以为‘新三线’提供更多资源。”
轻柔的音乐,舒适的沙发,整齐的书架,青翠的绿植,配上空调和Wi-Fi,这是一个普通咖啡吧的基本服务配置。在金阳阳关大道28号西部研发基地3号楼2层,来这里的客人可以带着自己的创意,点上一杯咖啡,在闲聊中寻找中意的合作伙伴,甚至是投资人……
如果把集齐各类优势的贵阳比作一个创业、创新、创富的实验试场,那么类似“新三线咖啡吧”的创业孵化平台就是吸引做实验的人的“磁铁”,而刘丁和咖啡吧的联合创始人们,则相当于实验场里经验技术丰富的实验者。
刘丁说自己从小就喜欢“鼓捣”各种东西,如今家乡大数据产业方兴未艾,***策层面大力支持,创业环境良好,拾起家乡的橄榄枝,不仅缓解自己的“乡愁”,还能为家乡的草根创业者提供平台、帮助,这就足够了。(责任编辑/朱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刘丁:归来不只为“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