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环境急剧变化的一年。在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中,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冷战结束后最为深刻的变革,而中美关系的调整与重塑无疑成为这一变革进程中最大的看点。
2010年以来,全球化与多极化在矛盾博弈中交织演进,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大国之间共同利益增多,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矛盾的对抗性有所下降,竞争的可控性显著提升,全球治理成为促进大国合作的新平台。大国战略博弈领域拓宽、纵深拓展,大国关系分化重组加快,各国围绕“后危机时代”新战略制高点的角逐日趋激烈。同时,以“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表现突出,G20取代G8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机制和新兴经济体同传统发达国家的对话平台。这种变化既体现了全球事务主导权多元化的客观趋势,也体现了多极化的一种可见前景。
一、实力地位变迁,中美竞争性合作关系常态化
在国际体系变革的背景下,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在冲突与合作两个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鲜明。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在不断加深,金融危机进一步把双方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除了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美国与中国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反恐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也形成了相互依赖与合作的关系。中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大国的国际地位,以及在东亚举足轻重的地缘***治影响,决定了美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时,必须要与中国进行合作。这种相互依赖关系构成了中美关系的结构性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国力的持续增长,也导致美国与中国的权力***治关系出现了紧张。特别是中美在安全上的互不信任加深,形成了以***演为主要形式的对抗性互动。中美之间的权力***治之争,无疑是双方关系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所导致的逻辑结果是竞争,甚至对抗;而双方在经济上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上的相互依赖也是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所导致的逻辑结果则是合作。正是由于存在这种特殊的相互依赖关系,中美双方才能够“自觉”地将彼此间的分歧和矛盾控制在斗而不破的大局之内,中美关系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影响也因而更加突出和彰显。
过去10年,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迅速扩展,推动地区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因此,美国急欲全面“回归”亚洲,以重塑由其主导的地区安全秩序。美国的这一***策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战略转向不谋而合。面对中国在东亚的实力拓展,中国周边国家纷纷向美国示好,希望通过引进美国力量以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2010年以来,美国高调介入东亚事务,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大肆散布“中国”、“中国傲慢论”,歪曲中国必要和有限的海防***策;二是刻意宣传所谓的朝鲜“威胁”和中国“纵容”,制造地区紧张局势,稳固和提升美日、美韩***事同盟关系,诱惑一些国家认同美国的安全保护伞,破坏中日韩合作;三是利用南海问题挑拨中国同有关国家的关系,试***制造更大的矛盾和纷争,以便浑水摸鱼,破坏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大好形势;四是利用“撞船事件”***谋插手中日争议问题,拴住日本,压制中国,把中美日三边关系拉回到冷战时期“1∶2”的格局中;五是通过***演炫耀实力,特别是***事实力的存在和优势,显示支持盟国和地区伙伴的“不屈意志”。
初步看来,美国的这些举措好像赢得了不少喝彩,但这都不过是一些表面和暂时的现象。东亚形势以及中国同东亚国家的关系,早已今非昔比。美国企***用“亚洲版北约”那一套过时的冷战思维来搞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已非常困难。从奥巴马***府对华***策的演变趋势来看,尽管其对华威慑和围堵的动作日益频繁,但双方不会出现严重对抗,两国关系在力量的彼此消长中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磨合期。
二、《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关系重塑的标志性文件
2011年1月,中国国家***应邀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和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背景下,***此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两国共同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双方首次以“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八个字对中美关系进行了定位。
首先,《中美联合声明》将“相互尊重”置于中美关系定位之首,表明美国接受了中国崛起的事实。长期以来,“相互尊重”一直是中国矢志不渝的外交诉求,但一直没有得到以“超强”姿态自居的美国的认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逆风飞扬,以年均10%左右的增长率傲视群雄。面对中国势不可当的崛起态势,美国以《中美联合声明》的形式首次将“相互尊重”作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先导原则”,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
其次,从国际格局来看,崛起的“新兴大国”与衰落的“老牌大国”若要“和平相处”,并尽力从相互关系中获益,“相互尊重,互利双赢”是必然的选择。在中美关系中,“全球化”虽使中国壮大,却并非“独大”;美国虽因金融危机而呈衰落之势,但也并非“独衰”。中美经济前所未有地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只有合作,才能双赢,已成为两国必须“相互尊重”的“铁律”。
再次,“尊重”、“共赢”、“伙伴”成为中美关系中三个新的“关键词”。“尊重”,意味着中美不应轻视或无视对方的特性、选择和利益,而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尊重彼此的发展道路,尊重彼此的发展模式。“共赢”,意味着中美两国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关系状态,而应该是互利互惠、共同受益。“伙伴”,意味着中美在地区乃至全球问题上,不应该是敌对者,而应是携手同行者;不应该是冷眼旁观者,而应是相互帮扶者。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美国要学会逐步适应中国的新角色,要真心准备接受一个繁荣和强大的中国。
三、应对重塑的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处变不惊
众所周知,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其重要性早已超越双边范畴,而越来越具有世界意义。尽管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两国间的一些固有矛盾短期内还难以消除,但中美关系在竞争中合作的属性已很难改变。中美关系的稳定,关乎世界的稳定;中美“两极”实现双赢,将有助于世界“多极”实现“共赢”。一个均衡、互利的中美关系不仅对于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而且对于整个世界的和平、繁荣、稳定也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前,在中美力量差距显著缩小的背景下,细致的对美外交有助于引导美国确定理性共赢的战略取向,相反则有可能导致美国偏激化的***策行为。为此,中国应积极创新对外战略与大国外交,稳步增强国际战略主动权。一要坚守“发展中大国”的定位不动摇,统筹“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以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为基础,妥善应对大国博弈。二要均衡稳健地推进大国关系,拓展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大国合作,推进大国协调机制化、多样化。要均衡发展与传统大国及新兴大国的关系,构筑更为主动有利的大国战略伙伴关系框架;要针对几组紧要与敏感的大国关系,改进工作、增进互信、确保主动,不断扩大回旋空间。三要不断强化“周边是首要”的意识,将“大周边”作为大国外交的重点,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统筹周边外交与沿边地区的发展稳定,有效化解周边动荡风险,妥善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力争中美在亚洲“和谐共处”,有效捍卫自身地缘战略利益,并切实承担起维护地区秩序的应有责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责编/彭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际体系变革下中美关系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