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之美,因人而迥异

文本解读之低效甚至无效,原因之一乃是机械唯物主义反映论,盲目强调“实感”者比比皆是。其实,文章之美,并不完全在客观之景,更在主体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人们对于王国维此言耳熟能详,但到文本解读时,却背道而驰。原因在于此说不太完全,严格说应该是“一切景语皆个人独特之情语”。故同观草原,其美迥异。兹为文二则以明之。

鲍尔吉·原野《静默草原》:蒙古汉子的草原之美

这是一篇赞美草原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写在草原上“瞭望”,当然是要赞美它的风景。然而,作者却认为草原的特点是“前眺,或者回头向后瞭望,都是一样的风景”,到处都是“辽远而苍茫”。这种苍茫带给人的并不是什么愉快的感觉,而是一种“惊慌”。

惊慌有什么值得写的呢?

然而,这一种笔法,不是正面去写草原景色,而是写草原给人的一种心理效果,和城市人,和观赏景物的心理习惯相对照。这里直截了当地宣告,要想观看丰富多彩的景观:“草原没有。”蒙古牧人,眯着眼睛要看的,不是有形的景观,而是“苍茫”,“苍茫”是无形的,所以作者说:“草原不可看。”

不可看,还有什么可写的呢?作者接着说了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只可感受。”

“看”和“感受”的区别是什么?看是感官的,外向的;而感受则包括感触、感情、感想。这不光是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而且是由内心激发出来的,“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怎么会看不到?前面写了:草原的“绿”,会“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色中的淡蓝”。这不是看到了吗?但光看到这些是有限的,只是表面的色彩而已,最为深刻的东西,光用眼睛,特别是用城市人的眼睛,是看不到的。例如,草原可以接触,抚摸,打滚,海洋则不能。可见,草原比海洋更有直接的亲近感。这是眼睛看不到,却是身躯可以接触到的。

文章要害就是,看不见的比看得见的更重要。为什么重要,因为看不见的更便于想象,心灵更加开阔,更加容易激发出独特的感受:

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是局促。

草原给人以自由感,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它太广阔了,无遮无拦,但是为什么又引起不自由、局促之感呢?请看下面:

人,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只剩下天地人,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

大地的广阔无边,空间的无限,固然可以引发自由感,但无边无际的空间,全部是大自然,任何人的创造痕迹和大自然空间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人与之相比,就显得更加渺小了,渺小得微不足道:

在草原上,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这里强调的是,不仅人和大自然的空间相比显得渺小,而且人的一切作为,不管是抗争,还是悲痛,都奈何大自然不得。这是从反面赞颂大自然的伟大。从正面来说,则是赞美感受大自然伟大的心灵。这种心灵,不是一般诗人的心灵,而是另有特点的:

在克什克腾,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体验草原的美,用人的眼睛,特别是用城市人的眼睛,用游客的眼睛是不行的,只能产生渺小的感觉,就是用强悍的咆哮和抒情的哭泣,都和草原不相称,文不对题。但是,用马和牛的感觉,接触草原、抚爱草原的感觉,倒是充满了诗意。这种诗意在城市人的视觉以外,是他们的想象力不可能达到的。草原上的“不自由”,就是城市的眼睛、城市的想象力的不自由,只能用草原本身的感觉来感觉草原,哪怕是原始的、牛马的感觉,也比文明人的感觉富于诗意。

这种诗意,不但看不到,而且也听不到,作者在最后把自我形象归结为一个排斥了听觉的静止的形象:

我扯住衣襟,凝立冥想。

草原之美不在可视、可听之中,而在沉思,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久久地、默默地沉思。

故本文题目曰:静默草原。

草原之美,不在可见的美色,不在可听的美声,不在城市人的景观,不在美丽的语言,美在无言,美在静默,美在草原放牧者于静默中对草原自由的想象和感受。

楚楚《草原散章》:城市淑女眼中的草原的美

这是一组散文诗,与鲍尔吉·原野的《静默草原》有现成的可比性。原野是蒙古人,对草原有特殊的感情,在他的文章中,有这样的话:

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草原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楚楚是城里人,如果按照原野的逻辑,她来到草原,应该是看不到什么,就是看到什么也是很小的一点点。但是,她却从草原上看到了许多东西,文章写得也比原野长得多,比原野看到了更多的东西,看到了原野忽略了的,甚至睁着眼睛看不到的东西。

就以草而言吧,原野看到的是这样的: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色中的淡蓝。

而楚楚看到的草却是这样的:

草原上的草才是真正的草绿色。

不是都市工业污染的灰绿;不是乡村农业污染的土绿;不是园林移来植去的生绿;也不是下过一千次水,褪过一百次色的旧绿。

那是一种灵醒的绿,一种每个毛孔都会出油的绿,一种恣情率性、肆无忌惮的绿,一种看一眼就会让人心旌摇荡的绿,一种整个生命都跃跃欲试地要从绿色中挣脱而出的绿。

楚楚看到的绿色,第一个特点是城市人的感觉,与以草原人而自豪的原野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她看到的是和自己习惯了的城市园林、内地农村污染过的、灌溉过的、移植过的、人工很强的绿色的区别。城市人很少看到这样自然的绿色,所以才会说:这才是“真正的绿色”。但如果光是这样,还只是比较理性的。

楚楚看到的草原之绿的第二个特点,是带着散文诗意。仅仅是城市人的眼光,就没有她的个性了。最能表现她的个性的词语是:“灵醒”“恣情率性”“肆无忌惮”“心旌摇荡”“生命”“跃跃欲试”,等等。这些词语本来都不适合于草,而是适合于人的。作者是把草当成了人,给了它以人的灵气。但这种灵气又不是随意的,而是与草的特点结合得很紧密,“恣情率性”“肆无忌惮”,是人的心理特点;在没有拘束、没有限制这一点上,又有草的特点,二者水融。

楚楚写草的第三个特点是,在这诗的想象境界中,流露出心灵深处以无拘无束为美。以这种心情去看草原上的天空:

天空在草面前总是屏息低眉的。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天空像草原的一件总不合体的蓝绸衣,草在长大在与天空赛跑,天空总是输。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

把草原宽广、无边无际,说成是草与天空赛跑,实际上是人看过去或者走过去,以为是到了天边,结果是天外还有天,但如果这样直接说出来,就不生动了。为什么?因为没有诗人的想象,没有那种好奇、又有点调皮的个性了。从“赛跑”这两个字,又体现了她的第四个特点,就是让人感到一点孩子气,特别是:

草们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们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作者赋予草原的个性,“由着草的性子来”和前面的“恣情率性”“肆无忌惮”是统一的。最精彩的是:“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这真是把任情率性写到极端了。可是天怎么走开呢?这不是不合理了吗?然而不合理中有合理之处:那是黑夜,什么也看不见了。主观的任性和客观的自然规律高度统一,二者巧合了,就既令人惊异又令人信服。

在这基础上,作者就有条件抒情了:

草原是草的天堂。

草原是爱草人心灵的故乡。

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心灵里有一个“爱草”。因为爱草,所以才有“天堂”的感觉。如果没有前面的一切,直接抒情,就会显得生硬。

文章接下去写“云”,她感觉中的云是“矮”的。

为什么矮?作者说了,“因为‘野旷’显得‘天低’”。这是讨巧的写法,把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化为散文。化用诗句是散文家常用的手法。下面又把雾形容成猫:“像收了爪子、蹲在膝前撒娇的猫。”这也是化用诗句,不过不是中国古典的,而是美国现代诗人桑德堡的,诗的题目是《雾》(赵毅衡译):

雾来了,

踮着猫的细步。

他弓起腰蹲着,

静静地俯视

海港和城市,

又再往前走。

接着作者又从几个方面描绘云。先是从心理效果方面,说是看云看得让人要“痴”过去。这个“痴”字,和前面的看草有相近之处,就是很着迷,很任性。下面还说“云适合想象与幻觉”,“以为自己穿着云,以为自己就是云,洁白、柔软而温情”。她欣赏云的动态:“半推半就、半掩半露。”用的还是拟人手法,不过比前面写草少了一点孩子气,但是不是又多了一点温柔而多情的淑女气?

楚楚不像萧红那样,花那么多篇幅,去直接描写云。可能因为难度太大,偶一为之,都带着幻想:

有一群肥羊,温驯地从中间小跑过去,好像急着去与天界的神羊会合;有一群瘦马,愣头愣脑地从中间踱过去。马太重云太虚,难免“马失前蹄”,铸成一个个美丽的错误。

这里又化用一个诗的典故,是郑愁予的《错误》: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个“美丽的错误”,是爱情的等待,相当古典,更加淑女气。余光中批评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多用“女性拟人格”的修辞,其实楚楚更多。正是因为这种气质,她笔下的云就像她所向往的爱情一样,缥缥缈缈,充满了“错觉”,“变化无常”,即使沾着地面,也“不化为尘泥”。

下面写花,也仍然为这种淑女的感觉主宰着。

但是,这种淑女有着平民色彩,没有名字,不论形状,没有香气,这些都可以忽略,因为这些都是外表的“衣裳”,重要的是内在,她把这称为“花魂”。就是在冬天,衣裳脱了,花魂还会醒来,它是永恒的。正是因为这样,花的美是自足的,它连香气都觉得“俗气”,自信到有点自恋的程度:

花着自己的花,叶着自己的叶,美着自己的美。

从散文的句法来说,“花”“叶”“美”都不能作为及物动词,但这是一种诗的特殊技巧。在荒野里,在没有欣赏的目光时,对自身的美的满足,无须装饰,无以复加:

草原上的花究竟有多美,人类只能词穷。因为任何形容词都有可能弄脏它们。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它的美总是与纯洁、善良、真诚、欢乐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站在一起的。

这就是作者所强调的花魂的性质,也就是她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女性气质。这种气质显然是理想化的,所以她说,可以“把它移植到天堂上去”。显然,这样的诗化,浪漫化,使得她笔下的草原有点童话化了。

正是这种童话化,使得她的想象比较自由,而她的语言也就有一点秀外慧中、出奇制胜的气质。当她形容草原上的花非常茂盛时,借用了刘亮程的语言:

作家写道:“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全惹笑了。”

虽然不是作者自己发明的,用一片笑声来形容突然发现一片野花,还是很值得欣赏的。

写到虹的时候,楚楚的特点,只要把其中的关键词句列出来,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虹是松松别在天空浴后长发上的一枚七彩发夹。

虹为天空画了一道柳叶眉。

真是惊“虹”一瞥。

比昙花长,比爱情短。

那么霓就是虹的孪生姐妹吗?

全是女性关注的,从外表的装饰(七彩发夹、柳叶眉等),到内心(比爱情短)的期盼,淑女气质更加集中了。

写到草原上的“水”,仍然用的是女性拟人格:

明净如眸,周遭绿草如睫,正是“毛毛眼”的眼波盈盈流转……蕴含一种说不尽的韵致。

当然,到草原去观光的楚楚,不可能回避近年草原退化、生态破坏带来的危机。她在《小水》中集中写到了“干旱”杀死了“小水”,说它是“草原的伤口”,并且有“不时发作的疼痛”。楚楚说“疼痛”,但是并不打算表现“痛苦”。她努力把它写成悲哀,十分婉约的悲哀。这更符合她的个性。她找到了一个可以说相当独创的意象:

小水死去了,如秋撤走后留下一枚惨白的蝉蜕。

小水干涸以后,将是土地的盐碱化,那是很严重很可怕的生态悲剧,蝉蜕即使惨白,也不能表现生态的丑陋和草原的命运威胁。换一个作者,悲剧感可能要强烈起来。但楚楚不喜欢严峻的后果,那不能为她的淑女式诗化模式同化。她的拿手好戏就是把悲剧淡化为哀愁,把哀愁再淡化为回忆,而回忆还是优美的:

草原上的小水,最终将变成一段回忆,让爱它的人只能隔着记忆的木窗,拓一幅“小池烟雨”。

唯美到这样极端,显得这个淑女可真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她的诗意模式,是不是太狭隘了?对于和南方烟雨蒙蒙完全不同的景观,借用了那么多诗人的散文的意象,她的话语是不是显得有一点不够用了?这也许就是她的局限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草原之美,因人而迥异

学习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动因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动因,内容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内在动因,农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一、影响人才的结构性流动的因素分析(一)社会结构开放程度的提高是加强人才流动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开放

学习

浅论近代中日两国的留学教育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浅论近代中日两国的留学教育,内容包括日本留学教育历史资料,现代日本留学的发展过程。【摘要】在19世纪国门被迫打开后,中日两国不断派遣留学生前往西欧各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以期他们回国学以致用。该文从近代中日两国对

学习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内容包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有一种力量叫感动。社会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在爆发中失落,最后在感动中醒悟,一个又一个的轮回。因此,在每一个特定领域,在每一个特定期间,当我们迷茫无助的时候,当我

学习

与流氓为伍,天下无敌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与流氓为伍,天下无敌,内容包括不与流氓为伍的古文,不要与流氓为伍。最近几年,我常被问一个问题: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为什么互联网如此强大?我的回答很简单,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两个词:降维与升维。互联网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它

学习

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

阅读(36)

一、复习引入物质不但可以发生固态、液态间的相互转化,液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还可以发生固态、气态间的相互转化。总之一切物质都可发生状态变化。二、复习过程(5).升华: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

学习

兴奋过度伤血管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兴奋过度伤血管,内容包括兴奋血管是收缩还是舒张,老是感觉血管兴奋。每年长假过后,医院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就会增多,老年人占大多数。不少老年人长假期间跟随儿女一起游山玩水,透支了体力、精力,回到家后纷纷感到身体不适。

学习

再探顺炮直车两头蛇VS横车分边炮新变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再探顺炮直车两头蛇VS横车分边炮新变,内容包括顺炮双头蛇对双横车基础篇,顺炮两头蛇vs双横车黑边炮。编者按:凡获得过当地省级比赛前8名,市赛前6名成绩,并有意参与本栏目的棋友,请拨打垂询电话(0451)82526536转8007,共商合作事宜

学习

全氟乙丙烯树脂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全氟乙丙烯树脂研究,内容包括聚全氟乙丙烯是什么材料,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对人体有危害吗。《化工生产与技术杂志》2015年第一期1实验部分1.1原料TFE,自产,质量分数大于99.9999%;HFP,自产,质量分数大于99.99%。PMVE,外购,质量分数大于

学习

一叶叩开习作源

阅读(29)

生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小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许多学生并不缺乏生活体验,还懂得一些写作技巧,但是作文时常常“咬笔杆”,苦于“无米下锅”。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生活的源头活水无法在作文中自然流淌呢?笔者在教学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上教材习

学习

谈以人为本的住宅区景观设计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谈以人为本的住宅区景观设计,内容包括住宅区景观设计被忽略的成本,以人为本的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一个优秀的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小区的文化品质,因此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重要。但如何才能使小区景观设

学习

“有关国际法规则”作为WTO条约解释的“上下文”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国际法规则”作为WTO条约解释的“上下文”研究,内容包括wto制度中对国家适用的一种原则,wto的哪些条款对你触动比较大。《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款(c)项作为WTO协议的基本解释工具之一,实现了WTO协议与“有关国际

学习

非晶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非晶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内容包括列举非晶材料的制备方法,非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非晶由于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日益引起注意。本文概述了非晶的制备方法,讨论了快速冷却和近快速冷却的冷却速率,并详细介绍

学习

走过青春的荒草地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走过青春的荒草地,内容包括青春的荒草地免费阅读,青春的荒草地摘抄。常新港,1957年出生于天津新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的荒草地》、《空气是免费的》、《毛玻璃城》、《陈土的六根头发》、《猪,你

学习

暗码与你擦肩而过

阅读(27)

世界存在明码与暗码两个部分。原始形态的神秘主义夸大了暗码的部分,说那是来自神灵的意志;功利的机械唯物主义则将一切不曾出现的事物统统说成虚幻和迷信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它们大都以明码形式出现。新闻引人注意,琐事被熟视无

学习

浅谈柳宗元山水游记之美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柳宗元山水游记之美,内容包括柳宗元山水游记合称什么,浅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品,自然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永州八记”。“下面笔者尝试管中窥豹,以“永州八记”为例,浅略谈其山水游记之艺

学习

《怒吼吧,黄河》:用声音塑造民族的坚韧之美

阅读(53)

《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时代的战歌,唱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呼唤,号召国人英勇抗战。每当这雄伟的旋律响起,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立刻感受到一种荡气回肠的历史感、忧患感和奋起拼搏的激情,它激发着人们的雄心壮志,表达着中华民族的

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 体验几何之美

阅读(73)

1.课前的思考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要获得必要的数学,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所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

学习

发现民间工艺之美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发现民间工艺之美,内容包括中国民间工艺全集,民间工艺专著。本期主角:黄永松神奇咒语:我们往前走,接近了悲伤,但还是要工作。行动故事:1.小时候的记忆黄永松,1943年生于台湾省桃园县。小时候,他在课本上读到了很多关于祖国大陆的事

学习

让世人了解凉山之美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让世人了解凉山之美,内容包括反映真实大凉山的文章,大凉山人文之美。凉山历史悠久,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起,历代封建王朝先后在这里设郡县,是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北到

学习

豆:作为中国远古陶器之美

阅读(35)

内容提要陶豆在跨湖桥文化开始出现,随后在中国东南西北各地文化中展开,形成了自己的类型和体系。豆进入到远古文化的观念体系,体现在器形上的升高,器身上的纹饰,更体现于其在整个饮食器结构中的位置和在仪式中的位置。豆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学习

因人而异 因人制宜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因人而异 因人制宜,内容包括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原文,因人而异因时而宜意思。皇甫谧(215-282年)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家和学者,其巨著《针灸甲乙经》已被公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著作。同时,他还善于博取众家之长,将养生术运用在

学习

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之美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女性作家笔下的女性之美,内容包括作家笔下的迷人的女士,女作家笔下的女性。【√】她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身在城市,脚踏官场,却有了超脱城市和官场的喧嚣与浑浊,而向往回归自然宁静和谐的乡间之美了一个画家最能画好什么,在于他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