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有水必有桥,无论山川、原野、海岸,还是水乡、园林、人家,有桥便平添几分景,木桥婉约、石桥坚固、铁桥挺拔,浮桥慵懒、索桥险峻、独木桥孤傲……融入周边环境,若桥上还有亭、廊、楼、阁,那便是艺术了。
断桥不断长桥不长
“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古代名桥甚多,在有情人眼中,最向往的估计不是鼎鼎大名赵州桥、金水桥这些名桥,恐怕还得是西湖边的这两座。
看过白娘子的人,无一不对断桥印象深刻。清明时节烟雨蒙蒙,白娘子初见许仙,桥头一把油纸伞撑开千年爱恋;水漫金山后,断桥邂逅重逢,小青剑指许仙,要取他性命,白娘子柔肠百结,欲罢不能,只好对小青说,断桥不断情难断……
断桥不断也有不同说法:西湖下雪,断桥四周银妆素裹,雪后初晴,站在宝山石眺望,桥的阳面冰消雪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雪残桥断”,从另一侧看,桥的阴面却白雪皑皑,却又“断桥不断。”
结合时下流行一问:你相信哪个故事?如果没有这段延续千年的白蛇传说,这座西湖白堤东端的小桥,恐怕会失色大半吧。
长桥则更凄美,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到此饯别,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了十八里路,桥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英台以物喻情打足18个比喻,奈何山伯兄始终不开窍,直到兰舟催发,只好依依惜别,短短的小桥也被这情切切、意深深拉得极长、极长……
长桥不长,却让英台走了一生,她在这头,山伯在那头,西湖茫茫烟水,此生不复相见。
当然,还有一座喜鹊搭建的桥,虽从未有人见过,却描写得绘声绘色。传说每年七月初七,天下间所有喜鹊汇集到一起,在银河上搭建一座桥,让天隔一方的牛郎织女得以相会,述说思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此刻,在葡萄架下凡人仰望星空,说不定还能听到一两句他们的悄悄话。
二十四桥何在?
古往今来,名桥既多,吟咏桥的诗词歌赋也不在少数。最典型的便是扬州二十四桥。如果说这断桥和长桥是情桥,那么二十四桥无疑是诗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然而,真实的二十四桥却是一个谜,它指的到底是一座桥,还是24座桥?究竟在哪里?文人唇***舌剑闹了上千年。民国期间,丰子恺到扬州后,曾找当地人探访,驾车人把他拉到田野,指着一条干涸小河上的小桥说,这就是二十四桥,询问周边农民皆如此说,丰子恺与同行大失所望。其实,扬州是水城,用二十四桥来形容桥多也说得通。
不过,其得名来得有趣,据说隋炀帝的游船到了扬州,看到一座小桥,便问是什么桥,身边人皆说不知。一个宠妃说:“我给它起个名字,叫二十三桥吧。”原来,游船上的公主、妃子有23人,称为23娇,“娇”与“桥”发音相近,遂起桥名。身边太监说,船上有24娇,其中一个妃子怀孕,腹中还有一娇。因此,这座桥就得名“二十四桥”。虽存在争议,倒也为浪漫的二十四桥增添几分神秘感和空灵的想象。
水城桥多,其程度可“三步两桥”,同里的三元桥和万安桥便是如此。跨过东西向的三元桥,只需三步,便走向南北朝向的万安桥。
得名垂千古
万物皆有名,对于桥梁来说亦如是。古桥断不会像今日大桥这般,在南京就叫南京长江大桥,在重庆就叫重庆长江大桥,虽也无可厚非,相较古人做法,总是少了些人文气息。
古人对桥梁提名很是慎重,修桥筑路在古代是行善积德之事,所以许多桥梁多取吉利的名字。例如万寿桥、万安桥等,也有记事志怪的,令人遐思迩想;或诗情画意的,令人心旷神怡。有了美丽的名字,普通的桥也就有了底蕴,说不定还能名垂千古。
成都北有座“驷马桥”,传说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不甘贫贱,立志飞黄腾达,离蜀之前曾发誓,“大丈夫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此桥因此改名,为后人所熟识。汝州有个“洗耳桥”,据《河南通志》记载,上古时尧年老时,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以为这样的话污染了自己耳朵,在此河此桥洗了自己耳朵,桥因此得名。其他的如“万里桥”与诸葛亮有关,“兰亭桥”与王羲之有关……
或许因为桥的高高在上,古人喜欢将之神化。安徽有座“暗桥”,相传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此桥,情形紧急,天立即暗了下来,并有云气相护,追兵被迷惑无法前进,伍子胥因此逃脱。也有嘲讽现实的,西安有座“忘恩桥”,原名“皇恩桥”,只因被选中作官的读书人都要在此经过,但这些书生在富贵之后往往忘记了以前帮助过自己的穷人,于是民间称之为“忘恩桥”,十分贴切。
有时候一句玩笑话,就把一座桥名改了。据《襄阳耆旧传》记载,“猪兰桥”原名“荻兰桥”,因为桥的左右长满了高荻,但有个人在桥东面养了很多猪。襄阳太守说:“这里有很多猪屎味,可改名‘猪兰’桥。”一句玩笑话,大伙儿就用上了。
不过古桥也并非都有专名,有些本无名,有人随意称呼,逐渐成了大名。如大桥、小桥、新桥、旧桥等。福州的小桥,便是因为在万寿桥这座大桥附近而得名,时间一长,也就成了正名。有些“桥”,名气非常大,却并无实际的桥,例如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究竟是地名还是桥名已经无从考证。
渡人也渡情
世界上的第一座桥究竟出自何处、谁人之手,已无法考证。料想古人遇山开路,遇河便只好将木头架在河段两岸,方便徒步行走,实属无奈之举。
不过“桥”之一字,可以初见端倪。桥,从木,乔声,原本是一棵高大的树,砍下来放平,连接两岸,是为独木桥。可见,最初的桥可能就只是架在小河两岸或河中礁石上的一根树干、一块石板。
受到启发的古人慢慢研究出拱桥、梁桥、卧桥、浮桥、悬桥,连接两岸之余,还讲究造型样式。鼎鼎大名的赵州桥就是典型,一个大拱,状若长弓,桥面与水面几乎平行,大拱肩膀上,各有两个小拱,拱上加拱,减少水的阻力,更显美观。
当然了,桥变得丰富,桥面肯定也要有些雕饰。同里古镇富观桥上,有一幅“桃花浪里鱼化龙”的石雕,龙头鱼身,雕得惟妙惟肖。传说这条鲤鱼在三月发水时,乘风破浪奋力跳跃,想要越过龙门进入仙界,可当它跃出水面,桥上走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鲤鱼瞬间动了凡心,跳过龙门的头就变成龙头,龙门外的半身保留鱼的模样,终究成仙不成。
桥因位置显著,往往成为约会的好所在。不过也有约出悲剧来的,譬如抱柱而死的尾生,在桥上约会,不料突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引来山洪暴发,滚滚江水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等候的尾生。“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与姑娘的誓言,死死抱着桥柱,被活活淹死。虽敬佩尾生之信,也嗟叹尾生之迂,如果能穿越,一定要问一句:亲,您就不能站到桥边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