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德和席勒是同一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家。他们的文艺实践折射出迥异的美学思想,而这种美学思想的对立和联系正是西方美学数千年来各种思想相互冲突和融合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歌德 席勒 西方美学 美学思想
在文学史上,歌德和席勒以不同的艺术风格各自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西方美学史上,他们的美学思想也各成一家、交相辉映。
虽然歌德与席勒都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思想倾向、作品风格和美学观点有很大的不同。席勒把这种不同概括为:歌德的哲学更多地来自感官的经验世界,而他的却来自精神和理念;歌德则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概括:“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
与席勒不同,歌德一生尽管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但在美学上并没有系统的著作。他的美学观点散见于他的诗歌、剧本、小说、书信等。这就给比较他们的美学思想带来了难度。
一、哲学倾向
美学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研究存在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美学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特殊规律。审美活动也应属于人类认识活动的范畴。哲学是美学的母体基础,美学则是哲学的子系分支,二者应是个别与一般、部分与全局的关系。
从美学产生、发展的历史看,美学最早是在哲学的肌体中孕育和成长起来的,另立门户则是后来的事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美学曾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学与哲学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哲学为美学提供世界观、方***,以指导和推动美学的发展,从而形成与哲学思潮有关的美学思潮。美学为哲学提供新经验、新成果,以丰富哲学的内容,充实和推动哲学的发展。美学家们在研究美学时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总要站在一定的哲学立场,按照一定的哲学观点去研究美学问题,这样就形成了与一定哲学思想紧密相关的美学思想,与一定哲学派别密不可分的美学派别。例如,经验主义哲学影响了经验主义美学的产生,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了实用主义美学的出现。
所以,歌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必然受他们哲学倾向影响。
歌德受卢梭、狄德罗,特别是斯宾诺莎的影响,哲学上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他认为自然是客观存在的,是一个有规律的整体。他认为万物是真实的,都有自己的必然性;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性的整体。他强调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一切都是物质的。自然“本身就是一切”、“所有人都在她之中,而她又在所有的人之中”。同时,他对自然的看法还具有辩证法因素。他认为自然是变化发展的,是一个充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的过程。
而席勒则信奉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二元论者。他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考察自然,不相信客观自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他反对自然,寻求超自然的空幻的理想生活,特别是康德的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一书出版后,对他的美学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他认为世界由两个***的部分构成,一个是真实的,另一个是理想的(可以说是理念的)世界。所以,他从主观出发,追求空洞的理想美。
由于哲学思想的不同,歌德和席勒分别走上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创作道路。
二、艺术创作
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一)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三)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和审美心理;(四)美学研究应当以艺术为对象,美学是艺术哲学。黑格尔美学明确地以文艺为对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为了研究歌德的美学思想,我们不妨将美学的研究对象先定为艺术,从艺术出发探究歌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
他们的哲学倾向决定了创作风格,而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著作又表达出他们的美学思想。
同为诗人,歌德从实际出发,从具体的实践出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题材;而席勒则抛开现实,只从主观想象出发,用想象去勾勒生活。席勒往往从观念出发,只求理想,而不考虑现实,作品反映的不一定是生活的真实,而是想象中的理想生活,因此,他的作品不能被人所理解;而歌德则是从自然、从生活实际出发,他的作品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所以它能被人理解,也受人欢迎。
歌德认为,客观自然是创作的源泉,作家只有热爱自然,以自然为基础,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作品。弗兰茨・梅林(Franz Mehring)说:“从未曾有过一个诗人,像歌德这样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歌德不是描写大自然的诸般现象,在他的作品里,大地蒸腾,太阳照耀,群星灿烂,大海咆哮。”正是因为歌德的作品来自生活、来自自然、牢固地生长于坚实的大地上,才会出现这种壮观的情形,才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在歌德看来,自然就是一切,一切都不能离开自然。他热烈地歌唱:“自然!她环绕着我们,把我们拥抱在她的怀里,我们既离不开她,又无力接近她。”
席勒则认为观念高于自然。他不注意从现实中取材,而偏于从空幻的理想取得灵感,不是取自外界自然,而是取于作家个人的主观想象。这是浪漫主义的空想。这在他的早期作品《唐・卡洛斯》中就能得到说明。在这个剧作中,他塑造了两个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人物波萨侯爵和卡罗斯王子。他对这两个人物加以推祟和赞扬,使其理想化,把他们描写成具有痛恨封建专制、要求民主自由的***者。
歌德和席勒都主张一般和特殊要达到统一,但他们的出发点却完全不同。歌德主张从特殊到一般,席勒则主张从一般到特殊。歌德归纳了两种创造途径:一个是为一般而找特殊,一个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他走的是后一条路,而席勒走的则是前一条。也就是说,歌德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作者应该抓住特殊的东西,通过特殊来表现一般,而席勒则是先有人物性格,再塑造人物。他认为一般先于特殊,创作从一般出发,先有观念后有形象,他从一般出发,根基就是抽象的想象。
三、美学思想
从哲学倾向和艺术创作可以看出,歌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存在很大的不同。
由于深受泛神论影响,歌德的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词就是“自然”。美是自然的一种“本原现象”,即美是自然本身所固有的,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存在于自然万物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但歌德认为并非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只有达到自然发展的顶峰,实现或符合自然目的的事物才是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只要符合自身的目的就必定是美的。他说:“我对美学家们不免要笑,笑他们自讨苦吃,想通过一些抽象名词,把我们叫做美的那种不可言说的东西化成一种概念。”也许正是歌德对美的理解造成了对美学家的轻视,也使得歌德没有系统地阐述他的美学思想。
对于艺术美学,歌德提出:“只有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正是的艺术。”艺术美的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精神与自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本质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抓住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按照自然性本身的目的来描写,艺术就会显得美。歌德提出了寓意和象征的概念。他说,寓意把现象转化为一个概念,把概念转化为一个形象,但是结果是这样:概念总是局限在形象里,完全拘守在形象里,凭形象就可以表现出来。象征把现象转化为一个观念,把观念转化为一个形象,结果是这样:观念在形象里总是永无止境地发挥作用而又不可捉摸,纵然用一切语言来表现它,它仍然是不可表现的。可以看出,两者间最大的不同就是“概念”和“观念”。概念是逻辑推理的概括,是抽象的;观念则是形象的概括,是具体的。“寓意”是为一般找特殊,特殊被局限在一般中;“象征”则在特殊中显出一般,从有限中体现无限。
席勒的美学思想则很系统。他认为美是“现象中的自由”。第一,它是纯粹意志的形式对感性世界的要求。纯粹意志的本质是自由,而感性世界则无所谓自由,它只是在纯粹意志的作用下,显得是自由的,所以是一种现象中的自由,或者说是现象世界的感性形式上的自由。第二,它是事物的“自我规定”,也就是说,感性世界的自由形式的根据在于自身,它是一个由于自身而存在的东西,而不是由于物质的原因或外在目的而存在的东西。这说明美是一种超越物质功利和理性目的的东西。第三,规定美的本质的“自由”是既符合法则而又摆脱法则的。所谓法则是指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第四,与美的本质相关的自由是显示在直观中的自由。第五,与美相关的自由,又是纯形式的自由。席勒认为,美是感性的,是在直观中显示出来的自由;美是超功利的,与认识活动和道德目的无关;美是纯形式的,与内容和材质无关。
席勒关于“美是现象中的自由”的定义是黑格尔的论断“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雏形。
席勒认为有两种艺术美:选择的美或质料的美――这是对自然美的模仿;表现的美或者形式的美――这是对自然的模仿。两者的结合才产生出伟大的艺术家。艺术美的本质在于自由的表现和表现的自由。真正的或者说严格意义上的艺术美不管所表现的对象美与不美,只要它是真实的对象,能够由艺术家赋予其美的形式,构成一个美的形象显现,就可以产生艺术美来。总之,美(艺术美)是合乎艺术的自然。
其实,歌德和席勒在美学思想上的对立是美学史上两大阵营在特定时代的表现。这两个阵营对立的基点就是什么是美。以柏拉***为代表的阵营认为美是理念,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另一阵营则认为美是实体。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两个阵营也有联合,康德美学、黑格尔美学就是两个阵营融合的产物,但对立依然存在。
歌德从自然出发,认为自然真实是美的,只有真实的自然才能给人带来美感。就是说,只有作品的真实性才是美的和美的艺术,美是自然。而席勒则从主观想象出发,认为理想的东西是美的,即能给人以自由的就是美的,美是现象中的自由。
歌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歌德虽然没有多少专门的美学理论专著,但在创作方法上,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有非常精湛的美学理论。他的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比他专门理论著述中的美学思想更为丰富。他的美学思想对后来的不少美学家都发生过影响,特别是他在创作上的理论和美学思想,对世界文艺美学更是产生了大的影响。席勒反对自然,追求空洞的理想美,但他的美学思想也是很丰富和宝贵的,是从康德美学到黑格尔美学的中间桥梁。
参考文献:
[1]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陈伟.论西方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社会科学辑刊,2004,(5).
[3]张玉能.席勒的美学范畴体系(上)(下).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5,(1).
[4]朱立元.论西方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文艺理论研究,1999,(3).
[5]杨青,曹书堂.歌德与席勒早期创作方法的美学思想之比较.南都学坛,2001,(1).
[6]孔建平.歌德与文艺美学中的新世界观.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歌德与席勒美学思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