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地球上热闹非凡,剑齿龙横行霸道,始祖鸟奋力奔跑,古老的动植物在弱肉强食的竞技中,也迎来了“造山运动”、“第四纪冰川爆发”等天翻地覆的巨变。大多数生命毁于这场灭顶之灾,但也有像笔筒树这样幸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想一睹它的芳容,去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吧。
眼前的笔筒树树干外皮坚硬,花纹瑰丽,因为可作笔筒,便由此得名。作为早期蕨类植物的一种,它与远古那些身材高大的“兄弟姐妹”不同,略显矮小的模样颇为稚嫩,但或许这正是它逃过劫难的原因之一。
徜徉于1000余亩的武汉植物园,你可以观赏到涵盖世界猕猴桃遗传资源最广的猕猴桃专类园、世界最大的水生植物资源圃、华中最大的野生林特果遗传资源专类园、华中古老孑遗和特有珍稀植物资源专类园、华中药用植物专类园等15个特色园区,太多的奇花异草绝对会令你大开眼界。
对于长途跋涉的旅人而言,“酒瓶兰”无疑是他们宝贵的水源。在墨西哥干热地区,常常能看到一丛丛大小不一的酒瓶状植物直立在干裂的土地上,因其基部膨大状似酒瓶,故而得名。为抵御干旱环境,酒瓶兰会在雨季吸收大量水分,并贮存在自己的“酒瓶”中,这样在旱季便能自给自足,不用担心被活活“渴死”。
作为地球上最长寿的树木,生命周期可达8千余年的“龙血树”,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会“流血”。这种茎干分泌出的鲜红色树脂,不仅是名贵中药“血竭(麒麟竭)”的主要成分,可用于***筋骨疼痛,还是一种很好的防腐剂和油漆原料。
如果你大老远看见一尊差不多有4层楼高的仙人掌,准是遇见“武伦柱”了。这种原产于北美洲墨西哥沙漠地区的“绿巨人”,最高可达12米,它的茎干具有棱肋(肋状凸起),在漫长的干旱季节,如同一个逐渐瘪了的“水袋”,而在雨季,就会拼命“喝水”使茎干变得膨大,安然存活。
在全世界500多种食虫植物中,“扑蝇草”绝对算得上一把好手,它的叶端分为左右两半,能够随时开合,边上还长着硬硬的刚毛。一旦有昆虫碰到这些敏感的毛,“扑蝇草”马上交错扣合,刚毛像铁窗一样困住猎物,越挣扎困得越紧,并分泌出消化液,将昆虫分解吸收。
另一位补虫高手名叫“茅膏菜”,它的叶片上长着像露珠一般晶莹剔透的腺毛,这就是它们的捕虫器。腺毛的顶端有一个球状体,时常呈现红色,上面布满腺体,能分泌吸引昆虫的蜜汁与黏液混合物。当被这颗“红宝石”迷惑的昆虫前来采食时,却发现自己已被牢牢粘住,徒劳的挣扎只会使周围的腺毛更加强悍,将捕猎进行到底。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建于1956年。作为我国***后最早建立的国家植物园之一,同时亦是国家植物资源储备和植物迁地保护的综合研究基地,植物园现收集保育植物资源1万余种,并建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心、水生植物中心、生态中心以及园艺中心,分别进行相关领域的科研研究。这里有自然最亲切真实的表情,也有人类最严谨智慧的探索。
名 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地 址 :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
开放时间:8:00~17:00
联系电话:027-87510692
门 票 : 30元/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约会奇花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