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因为受习惯或思维定势的影响,我们经常会写错一些汉字,甚至觉得正确的写法匪夷所思,心里嘀咕“怎么会这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个汉字――“冒”。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有一个很简单的生字“帽”,在学习这个生字时,不少同学肯定会想:五年级学这么简单的字,太小儿科了吧!如果这样想,你就错啦!《咬文嚼字》2013年公布了年度十大Z文差错,其中第八条为“汉字书写中经常写错的字:‘冒’”。
“冒”人人都认识,却可能落笔即错,说它是汉字中的“第一号易错字”也不为过。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看《说文解字》上是怎么说的:
冒――幔měng)而前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冒”,表示的是“蒙覆着眼睛前进”。上面的“竖、横折”表示古人戴的一种帽子,中间两横表示脸,帽子和脸之间有空隙,所以是不能封口的。“冒”上部古文字写作 ,楷体写作“ ”,下不封口,两短横与左右竖不相连。看到这里,你还觉得以前写成 “曰”或“日”是对的吗?
从解释中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冒”不管是和“曰”还是和“日”都没关系,上面其实是个“校mào)”。这个字是“冒”的本字,而“冒”又是“帽”的本字,这关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呀!
下面是“冒”的成长过程:
甲骨文的时候,它还是个象形字,上面的“犄角”表示的就是帽子上的球球装饰,下面是头套,整体其实就是一个帽子的生动写照。到了金文,俩“犄角”没了,下面加了个“目”,变成了会意字,表示我戴着头套,还露了俩眼睛。到了颜真卿的楷体这儿,出事儿了,这上面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曰”,但书法家创作是有个性的,不能把书法作品作为汉字的标准,那后面王羲之的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书写的时候,还是要以最后一个宋体为标准。
“冒”慢慢发展,由“小毖有下来的帽子的义项就渐渐消失了,于是在左边加了个“巾”,就有了咱们今天的“帽”字了。
冒呀冒,“感冒”的冒,“傻冒”的冒,“冒号”的冒,“冒名顶替”的冒,再把这“冒”写错的同学们,可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