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的地铁上,晃荡的公交车中,机场、火车候车室里,人们都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平板电脑、Kindle等电子设备。电子阅读使读书变得更加方便,而相应地,报刊亭——这个曾经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处风景、在城市中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使者”,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它们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
报刊亭生存窘境
上下班途中,买份报纸读一读,曾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许多老年人也喜欢买份报纸消磨闲暇时光。然而,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中国邮***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总经理刘绍权介绍说,从2008年至2012年底,全国共拆除了10468个邮***报刊亭,目前全国邮***报刊亭总数为30662个。读者不断流失,营业利润不断下滑,可见邮***报刊亭正面临经营窘境。北京邮***报刊亭的生存状况又如何呢?近日,《经济》记者进行了调查。
“不用调查了,可以说是一片灰暗,前途渺茫。”今年50岁、在丰台区公益西桥地铁站附近经营一家邮***报刊亭的张先生对《经济》记者说,“据我所知,附近十几个报刊亭,也就学校附近的一两个经营状况还不错,其他的都不行。”张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报刊亭租金将近两万元,每月1500元左右,去除电费,每月不到千元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张先生表示自己只能靠卖饮料和冷饮再加上一些别的小吃来勉强维持。而据记者观察,在和张先生聊天的这半个小时之间,共有7人在报刊亭前驻足,却无一个人购买杂志或报纸,都只是路过买水或者买零食。
事实上张先生报刊亭的情况并非个例,据调查,如今报刊亭的摊主都把主要的经营阵地转到快消品以及水果摊、麻辣烫摊、早点摊方面,有的报刊亭甚至已不再出售书刊,“报刊亭”三个字名存实亡,形同虚设。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西路的刘老先生感叹道:现在买报纸越来越难了!他家附近以前有3个报刊亭,后来拆了一个,最近又倒闭一个,剩下的一个卖的报也越来越少,有时连《参考消息》都买不到。面对老读者的抱怨,亭主们也很无奈。据了解,北京报刊亭的月租金在1500元-1800元之间,这意味着要想盈利,每个报刊亭一天的收入至少要维持在50元-60元左右才行,一位报刊亭经营者告诉记者,在没有理想的选址和其他经营的情况下,单靠卖书报刊想达到这种收入难之又难。“如果不靠卖冷饮、卖饮料撑着,报刊亭早就倒闭了!”这位亭主一语道破了这个行业的艰难与尴尬。
新媒体形成最强冲击波
曾经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报刊亭,何以一派萧条竟至如此?
报刊亭经营者和媒体人士普遍认为,新媒体强势崛起,传统媒体寒冬加剧,是报刊亭陷入窘境的主要原因。人们开始习惯去各大新闻门户网站浏览新闻,或者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及时了解讯息。获取信息渠道的改变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转换是第一个原因。第二,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由少数“把关人”传播者所控制的自上而下的“广播”过程逐渐被用户自生产、用户自分享模式所代替。人们开始更关注自己所创造的新闻,而报纸等传统媒体无法给大众一个“自媒体”平台。第三,新媒体的免费与开源营造了一种可接近、可拥有、可使用的共有平台概念,培养了人们的忠诚度和黏度。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颠覆了原来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话语权格局,传统媒体边缘化形势越来越严峻。而读者的不断流失是导致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下滑的直接原因,这对报刊来说可谓生死考验。
北京某日报发行员严先生介绍道,他负责向30个报刊亭供报,工作日每天领报600份,但平均每天只能卖掉200份左右,剩下的只能利用其他渠道“处理”。北京市半步桥小学附近已经营报刊亭十余年的许女士说:“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看报纸的?都是拿着手机在玩。如今买报纸的就只剩下老年人和小学生了。”
“而且报刊亭的经营状况太不稳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太大。”许女士对记者补充道,“报刊亭的生存环境太脆弱,天气状况、报刊亭选址、交通情况,甚至周边搬迁、修路都能对报刊亭生存产生致命的影响。正因为这样,报刊亭的收入才会忽高忽低。光靠卖报卖书的话,状况好一天能赚50元,状况差的时候可能一天连10元也赚不到。”
据许女士介绍,2001年是报刊亭最鼎盛的时期,从那之后经营状况就开始萎缩,去年下滑尤其明显,自己都能感觉到部分杂志销售非常吃力。随后记者随机在报刊亭附近采访了几位居民,居民王大妈表示,虽然家附近有个报刊亭挺方便,但是自己家里能订报肯定不去买报纸。“现在生活节奏也快,感觉没时间和精力看书了,就算买也不会在报刊亭买,顶多有时买本杂志。”行人吴女士说。
“还有一点,报刊亭的设计不太合理,面积太小,我们想放东西也放不下。”许女士说。记者观察发现,报刊亭大多为不到10平方米的小铁皮屋,摆放书柜和椅子后空间显得很拥挤。“书的数量是不少,但按人们的购买习惯,买书买报的行人都是停在路边看有什么品种,很少会进到狭窄的报刊亭里去挑书,书摆不出来也影响销量。”“书摆在报刊亭外面不行吗?”记者问。许女士说,“摆在外面会被城管说,我用来卖饮料的两个冰柜到现在都没地方安置,放在报刊亭里空间不够,放在外面就违反规定了,白天只能用布盖起来。”
别让报刊亭成为记忆
对于报刊亭日益下滑的经营状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表示,报刊亭在订阅渠道匮乏的年代里,对报纸、杂志和***书的发行都有重要的贡献。但在数字出版时代的浪潮下,经营传统出版物为主的报刊亭必然受到冲击和影响。这恰恰说明人们对书报刊购买的渠道在日趋多元化,报刊亭的衰落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面对报刊亭日趋下降的经营态势,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报刊亭的转型尝试。北京报刊发行局负责人戴先生说:“现在报刊亭的定位更倾向于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燃气、电费代收等项目在方便市民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可弥补书报刊销售的微利。”然而附加业务对报刊亭收入的支持不过是杯水车薪。“尽管报刊亭生存艰难,但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存在价值,它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的一环。”尹教授表示,目前传统媒体的衰退是一个全球性的趋势,但是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由于机关报、行业报、***报的存在,报纸发行量在***策的扶持下反而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这意味着报刊亭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必要的***策扶持。“比如,邮***公司可适当让利,通过降低租金缓解报刊亭的经营压力,或按报刊亭所处位置及营业额大小采用梯级收费制,以保证报刊亭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但是报刊亭乃至传统媒体最终生存和发展的出路还在于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并寻找适应现代人需求的契合点。”尹教授说,从短期来看,建立新型数字化报刊亭和便民阅报栏,使得城市居民不费流量即可在报亭和阅报栏享受天气查询、各地市公用咨询、旅游咨询等服务可以为报刊亭注入新鲜血液;从长期来看,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应利用信誉、品牌、权威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将目标群体从平民大众转向高端人群,追求深度报道,更看重内容销售,并针对中高端厂商提供广告,以及适应未来做一些有特色的栏目,加大同类报刊之间的差异度。
“就像电视普及之后,电影在一定范围内受到了冲击,但此后便开始有了娱乐、享受的功能;无线电广播在电视和网络出现之后也逐渐淡出了千家万户,但由于其特有的伴随性,开始成为了广大车友的伴侣。报纸也同理,可以提高价格,日益转型成为一种高端的阅读方式。”尹教授总结道。
报刊亭虽小,却事关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虽然在电脑、手机等新媒介冲击之下,国民阅读习惯发生较大改变,然而,一个城市应满足不同层次的阅读人群的需求,不能将作为文化重要载体的报刊亭边缘化,甚至与新区居民无缘。有关部门不应该仅仅将报刊亭看成是“卖报纸”的,更应该把它作为文化大繁荣的重要一环来抓,将其列入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有效的扶持策略,协调解决报刊亭建设中各部门多头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