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体,时下风头正劲。从“咆哮体”到“蓝精灵体”,从“TVB体”到“淘宝体”,再到“校长撑腰体”,这些几十字甚至上百字的语段,扮作嬉笑怒骂各种神态,在互联网内外方兴未艾、遍地开花。或源自对童年的怀恋,或表达对生活的不满,或呼唤社会良知的回归,网络文体以集体喷发的态势,超越“雷”“”“给力”“神马”等风靡一时的字词,成为网民疏解情绪、表达意见的新媒介,甚至跃升为网络语文的强势形态。
网络流行文体因何而生,为何如此受欢迎,未来又将走向何处?
“全民造句”,此起彼伏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活泼又聪明,他们调皮又灵敏,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前不久,电影《蓝精灵》的上映不仅勾起“70后”“80后”的怀旧情怀,而且激活了一种被网民称为“蓝精灵体”的网络文体。在微博、博客和论坛上,网友乐于套用该电影主题曲的句式来调侃自己的职业与生活,由此诞生的行业版、地域版、校园版“蓝精灵体”诙谐有趣,自嘲的苦涩中又不乏机敏。这边“蓝精灵”还未退烧,源自台湾娱乐节目演员台词的“hold住体”和从香港TVB电视剧中经典台词生发而出的“TVB体”又粉墨登场。日前,随着佛山“小悦悦事件”引发全社会的道德反思,“你是某大(学)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某大(学)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某大(学)替你赔偿”的“校长撑腰体”再次在微博的推波助澜下,广为流传。
“网络文体前些年便已经出现,今年呈现集体喷发的状态。”出版人黄集伟近十年来着力搜集整理网络语言。在他看来,网络流行文体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着自己的生命脉络,去年出现的“凡客体”“羊羔体”“QQ体”“校内体”已然引起他的关注。“就像衣服的款式一样”,前些年网民热衷于造字、造词,现在造句成为一种风尚。不管是造字造词还是造句,“网络语文,都离不开紧随新闻热点、社会事件,个性突出和富于创造性三个特征”。
参与研究“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侯敏认为“广为传播、流行一时”是流行语的属性,网络流行语亦然。网络时代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的模式,特别是网络论坛―博客―微博依次出现,使人们走进一个不再设有严格意义“把关人”的自媒体时代。“这个时代的语言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扩散,把某些人群关注的东西无限放大,并由此造成流行语频繁产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景象”。
放大世情,寄托诉求
如此看来,网络语言自身发生裂变和转型是其特性,但为何看似简单、充满戏谑调侃意味的网络文体,能在当下赢得网民的好感呢?
整体来看,“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和勃兴的新媒体影响之下,中国社会文化的生存土壤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瑞生告诉记者,这种文化土壤孕育出当前的两种文化态度――一是开放与多元,随着经济基础转型和社会结构分化,大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自觉性增强,文化的生长空间扩大,多样文化共存互补;二是新颖和简显,网民使用新技术,记录新生活、评价社会现象,通过“新”语言、“新”行为引发关注,“我新故我在”成为文化常态,而快速求新往往会导致简单和浅显。
“今天的社会生活变化如此之快,几乎每天都有令人抓狂或者雷人的事件发生,人们面对这些社会事件往往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表达出来?不如采用现成的句式,来个旧瓶装新酒。”黄集伟说,再加上微博、微信、手机、iPad等传播平台与介质的“煽风点火”,让网络文体更加迅速地传播开来。
的确,若将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文体拆解来看,其各自又代表了不同群体及愿望诉求。“蓝精灵体”,指向伴随动画片《蓝精灵》成长的一代人的怀旧情绪;“咆哮体”,指向在社会快速变化中被压抑的情绪;而以“亲”字打头、充满了甜腻示好味道的“淘宝体”,则反衬出商业社会之下,人们对与陌生人建立温暖可信关系的渴望。
“就像唐诗‘每逢佳节倍思亲’能够流传千年一样,不论什么语言形式,只要能够表达人类的普遍情感,就会被广为接受并传播开来。”黄集伟说。
戏谑之外,留下什么
细究这些网络文体,你会发现除了发泄和表达不满,其最终价值也许不过是博君一笑。“语言不仅仅是交际工具,承载文化的容器,同时具有审美和娱乐的潜能。当人类还在为生存挣扎时,语言或许主要是用来交际,一旦衣食无忧,需要更多精神层面追求的时候,语言的娱乐功能就会彰显出来。”侯敏从语言学的角度给出解释。
若将网络文体置于自身生长的土壤“网络”之上,其美学特征和文化风格则会更加清晰。从去年开始,微博的引进无疑将国人的网络世界推入新的纪元。微博的传播方式、140个字的体例要求以及使用人群,一笔一笔勾勒出网络文体的模样――用恶搞、拼贴、挪用和戏仿的方式,消解原有的意义,重建新意义,或者干脆就无意义。
也许,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血液”,让网络文体的应用更易惹来非议。当大学的录取短信、***府机关的招聘广告、公路安全的宣传语,甚至是公安局的通缉令,纷纷套上了“淘宝体”时,有人认为此举更加凸显人性化,也有人认为这有损公务部门严肃的形象,更有人担心这些网络文体的“越界”使用会威胁到汉语系统的稳定。
“流行语的本质是流行,因此在坐标上的流行曲线一定是峰型的,要有起有落,永远在低谷的不可能是流行语,永远在峰顶的也不是流行语。”侯敏说,这决定了包括网络文体在内的网络语言难逃速生速灭的命运,在使用时也要注意语言与语境的契合。
“语言也有自身的规范性。”黄集伟认为,使用规范化语言应当成为公务部门的公文必须遵守的准则。
诗人艾略特说:“去年的话属于去年的语言,明年的话等待另一种声音。”网络文体等网络语言的出现,尽管丰富了语言的个性,拓展了网络文化,但立足整个汉语系统的规范和健康来看,其使用的语境和范围值得考量。尽管我们不必过于恐慌网络文体的出现,但是严肃谨慎的语言态度,准确规范地使用语言,仍是维护汉语纯洁健康的一道重要关卡。
“淘宝体”录取短信: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亲,9月2号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
呐,做编辑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写稿子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呐,作者不给你写,是他们不懂得珍惜。发生这种事呢,大家都不想的。呐,我发了围脖,要不要来转一下啊?
“蓝精灵体”女记者版:
在事故这边灾难那边总有群新闻女,她们采访到深夜,她们写稿到天明。她们灰头土脸奔波在各种坑爹的事发地,她们没有时间去相亲!哦悲催的新闻女,噢悲催的新闻女,她们时而被打时而被抓时而被禁令,她们没房没车一身病痛渐渐老去。
(选自《人民日报》)
【适用话题】:戏谑 诉求 规范
网络文体的方兴未艾让人顿觉有燎原之势,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其不拘一格的文法、句式,其戏谑幽默的内容,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感叹,新的语言规范也许就要诞生了,在某些传统人士眼中,甚至有危害汉语纯净的可能。但事实上,这些网络文体不过是一种相对个性化和自由化的诉求方式,并不能作为一种全民通用的语言规范出现,网络文体五花八门,都经历着从最初形式的新颖到流行后的滥熟再到最终弃用的历程,其目的只是满足一部分人的表达需要,取代不了流传千万年的汉语规范。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不能长久。网络文体注定了速生速朽的命运,难以撼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最多只是丰富了大众情感诉求的方式罢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咆哮体”到“淘宝体”网络“文体”为何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