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岭,是被近代两方传教士们臀为与江两庐山牯岭、浙江莫干山、河南鸡公山齐名的中同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它恰似一面镜子,折射出近代福州的兴衰史。
左海小庐山
鼓岭原名古岭,位于福州东郊鼓山之北,海拔900米,可能受与之相比邻的鼓山名称的影响,现在一般都称鼓岭它距市区约l 2公里,可俯览整个福州,气温比城区低8℃-10℃。其上林木苍翠,空气清新,每年夏天,当福州城区酷热难耐的时候,这里气温却只有25℃左右:这就为鼓岭上建别墅提供了前提条件,这里的气温与西欧的气温有点类似,至少,对于“小火炉”的福州而言,鼓岭的气候让西方人更为习惯。由此,鼓岭逐渐成了著名的避暑胜地,到了民国,更有了“左海小庐山”之美誉。
中国避暑胜地中规模与知名度最大的当属庐山牯岭,它创建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英国循道会传教士李德立在牯牛岭长冲(东谷)租地建别墅,招徕外侨上山避暑,并根据英文cooling(清凉)的音译,把牯牛岭简称为牯岭。此后,先后有20多个国家的传教士、商人以及中国各界人士,竞相到牯岭兴建避暑别墅,到1928年别墅总数达712栋。
虽然庐山别墅的规模比鼓岭的大,但西方人在中国最早形成的避暑地应陔是福州鼓岭,比庐山早了10年。鼓岭在外侨中用的英文名是Kuliang(Liang读第一声,与福州方言“岭”同音),庐山上的牯岭叫Kuling。
著名作家郁达夫曾在《闽游滴沥》里写道:“自鼓岭至鼓山的一簇乱峰叠嶂,或者将因这一篇小记而被开发作华南的避暑中心区域,也说不定。”清人郭柏苍有诗《游笺经台至鼓岭》日:“浊醪一醉开门晚,微雨初晴出郭迟。风压遥峦云作幔,浦添新涨水生枝。闲游每与天时合,近事犹防世俗知。山鸟野凫天意绪,林泉深处若相随。”可见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两,对鼓岭都是钟爱有加。
鼓岭别墅的缘起
光绪十二年(1886)对福州而言,是一个多事之秋。两年前光绪十年(1884)八月的那场震惊中外的中法马江海战,以南洋水师的全***覆没告终,这对苦心经营东南半壁江山的闽浙总督左宗棠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以至于半年后的光绪十一年(1885)二月,左帅在郁郁寡欢中于福州辞世,享年73岁。马江之战的两年后(1886),福州人在痛定思痛中为马江的冤魂建了一座昭忠祠。
那场中法之战对于其他国家的外侨而言,不过是一场“外交纠纷”,生活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也就在这一年(1886),英国人S.F.任尼在鼓岭宜夏村建起了第一幢别墅,他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时之兴,却在福州,乃至中国,开了西式别墅社区的先河。
发现鼓岭适合避暑度假的其实并非任尼一人,早在1885年,美国牧师伍丁夏日路经鼓岭去连江县,就发现此地清凉,乃避暑胜地。伍丁回福州后,这个“发现”就在外侨中流传开来,正苦于福州酷热的任尼如沐甘霖,率先在鼓岭建造了一座英式别墅。
任尼(也有翻译为“连尼”)的来历并不简单,他的***身份是英国领事馆馆医。福州历史上第一所西医医院――协和医院的前身之一是创建于咸丰十年(1860)的“圣教妇孺医院”,由中华基督教会(美部会)创办。而福州历史上第二所西医医院则是创建于同治五年(1866)的“福州塔亭医院”(现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由西侨团体集资,中华圣公会创办,任尼就兼任该院第一位医师,而且以后的多次改扩建都是在他的倡导下,由西侨团体提供资金的,可见任尼在西侨中的影响力。
这样一位颇具号召力的人物到鼓岭建别墅,自然会吸引西方侨民的跟从,随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俄国、德国、西班牙、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的侨民、外交人员纷至沓来,任尼的鼓岭第一别墅就成为大家落脚与聚会的场所。自然而然,万国公益社(类似于现在的外商俱乐部)就在任尼的别墅成立。任尼到了鼓岭,依然没忘记老本行,在建别墅的同一年(1886)由“万国公益社”筹办了鼓岭第一所侨民医院(鼓岭卫生院前身)。
人多了,自然要有个管理,侨民们因此还结成了一个社团,叫做“鼓岭联盟”,应该算是福州历史上第一个别墅业主委员会。同时,福州也诞生了第一个别墅物业管理公司,叫做“公共发展委员会”,来统筹管理鼓岭别墅。
规范了管理后,侨民们开始扩大租用鼓岭的田地、山园,最多时达到10余万平方米。鼎盛时(1935),共营建了316幢避暑别墅,形成螃蟹岭、梁厝里、下歪、崎头顶、后浦楼、柱楼顶、柱杠顶等7条街,其中有医院、钱庄、教堂、商行、领事馆、警察局等,建筑面积达7万平方米。
这些建筑物多为石木结构,单层,走廊宽大,最宽的达4米,作为乘凉和悬挂秋千的场所。室内建有壁炉,每幢向北一面均用石块砌成防风墙,最厚的墙基达4米。建筑物采光、通风条件均良好。从今天遗留的残垣断壁还能看到当初的模样。
光绪二十五年(1899),岭上已有80多座别墅,虽然该年一场台风过境,摧毁了68座,但不久叉陆续恢复。民国二十四年(1935),避暑用房的建设达到鼎盛期,不仅外国人在盖,中国人也在盖。在鼓岭崎头顶街头建了商店、医疗所、邮***电报所等公共设施。此外,有福建省旅行社双层楼房156.4平方米,兼营洋、汉菜馆。商务印书馆用房为96平方米,同昌京果店、绍瑞镶牙店的双层楼房90平方米,其他洋衣店(西装店)、理发店、酒店等房屋,建筑面积为247平方米。
值得大书特书的是,1902年6月16日,为适应山上避暑的外国人及国内******要人和社会名流在鼓岭上通信之需要,鼓岭邮局正式开办。1905年,闽海关拨款在鼓岭旧街崎头顶盖了一层楼房专供鼓岭邮局使用。鼓岭邮局一般在每年五月端午节后开张,八月中秋节后关闭。因此,鼓岭邮局又称夏季邮局,属季节性邮局,和庐山邮局等并称中国早期五大著名夏季邮局。正是有了这个邮局,才使鼓岭从此以后在世界各国烙上了自己的印记,蜚声海外。
据目前健在的老人回忆,当时的古街作为市场,街中全部用石铺地,平坦宽大,各种店铺应有尽有,有食品杂货、服务修理,还有电报局、商务印书馆、珍寿堂药房等。福州城内仓前山麦园顶的同昌、泰森、德记三大家果菜行,每天上午十时前送货到设在古街的店,再分送到各家(主要是各洋人住所),这些店铺都有收发来往账簿,每月核算一次。
除此以外,银行、学校、领事馆、办事处、商务洋行等也落户鼓岭,由别墅形成了一个别墅小镇。任尼的“万国公益社”也成为专门为外国人提供社交的娱乐场所,建筑面积318.75平方米,占地367平方米,内有歌舞厅、化妆室、更衣室等。另外在山头辟有7个网球场、若干篮球场和游泳池19处,占地面积达2.12万平方米。鼓岭在鼎
盛时期,前往山上避暑的日客流量达3000多人次。
国内名人在该处建别墅的有蔡廷锴、李世甲等。上世纪30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也曾到过鼓岭避暑。
福州兴衰的一面镜子
别墅是一个“奢侈品”,需要当地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来支撑,只有工、商、金融业发达,才能培养出需求别墅的富裕阶层,并吸引各方才俊的到来,反过来又促进当地经济的腾飞。因此,一部福州鼓岭别墅的历史,可以映照出福州近代工商业的兴衰。
鸦片战争(1840)对福州的最大影响是被西方人用***炮打开了大门。道光二十四年(1844)七月三日,福州正式开辟为对外贸易口岸,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先后有美国、法国、荷兰、瑞典、挪威、西班牙、葡萄牙、德国、俄同、日本、奥匈帝国、比利时、意大利、墨西哥等国家在福州设领事馆。
作为中同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也是中国最早有近代建筑发育的城市之一。“五口通商”后,因福州靠近当时主要的出口商品武夷茶的产区,西方商人大都对此抱有莫大希望。福州对外贸易迅速繁荣,十数年间便超过了传统口岸广州。据史志记载,咸丰卜年(1860),福州茶叶出口达400万磅,占全同茶叶出口总额的35%。到了同治三年(1864),福州外贸总值占全国的13%左右,居全国第二位(第一位是上二海),位于广州之前,比厦门、宁波、天津、汉口等十余个口岸的总和还多。
急速的繁荣使得福州近代建筑迅速发展,数量与质量均较高,番船浦洋行区迅速成形,现存的泛(番)船浦教堂就是当时的遗迹。此时的福州市***建设起步较早,在咸丰十二年(1862)便成立了专门的市***组织,开始修建道路、公墓、俱乐部、自来水厂等设施。
福州近代工业起步较早,早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就有英国在福州设立船舶制造厂,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作中国近代工业的鼻祖。同治五年(1866),清***府批准在马尾设立当时国内最大工业之一的福建船***局(现马尾造船厂),规模宏大,设备较为先进,建筑质量亦高,留存至今。
福州的民用工业应以同治十一年(1872)俄国人开办福建省第一家砖茶厂――阜昌砖茶厂起算,到光绪二年(1876),福州已有同类茶厂九家。此后,纺织、造纸、制糖、锯木、火柴诸厂陆续兴办。
在商业方面,早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月,英国商人记连在台江横山开设洋行,这是福州开埠后第一所英人办的洋行。福州开埠后,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为福建大宗进出口货物集散地(即现在的物流中心),商行云集。这些洋行建筑虽经百年沧桑,大多仍保存下来,其中,如怡和洋行(Jardine&Mahcson Co,1844)及天祥洋行(LateAdamson&Bell Co,1844)等仍完整地保留至今。
福州的近代金融业始于同治六年(1867),英商在仓山大岭顶设立汇丰银行福州分理处,次年,升级为汇丰银行福州分行(可惜,汇丰银行至今还未重新回到福州)。
这一阶段的福州,外商云集,商贾如过江之鲫,因此,1886年西侨在鼓岭建避暑别墅就是水到渠成了。
然而,福州工业起步虽早,但发展乏力,繁荣只持续了半个世纪左右。前期众多的小型工业均未发展壮大,且这些工厂大多规模小,资本薄弱,因而很不稳定,开张与倒闭频繁。如纺织一种,光绪十七年(1891),福州一度有机器织布厂六十余家之多,年产土布百万筒,但又迅速衰弱下来,故福州基本上没有大工业企业。
民国后福建船***局规模一再缩小,但却始终都是福州最大企业,可见福州大工业的缺乏。旧日福州人戏称福州工业是:“站鼓山顶望福州,五根烟囱有两根不冒烟。”(三根烟囱为福州电厂、福建造纸厂及福建火柴厂三家较大工厂,两根不冒烟为本地著名古迹白塔与乌塔。)
在福州的出口商品中,茶叶为主要构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后,因本地茶叶质量下降与印度等地茶叶引种成功,加上福州早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沦为日本势力范围,治安恶化,因而茶叶贸易迅速萎缩。以茶叶出口为支柱的福州贸易立见萧条,口岸活力顿失,对外商失去吸引力,建设停顿。支柱产业的茶叶萧条也罢,鸦片进口量的大幅增长却如饮鸩止渴,据闽海关统计,光绪十八年(1892),福州全年进口鸦片26.28万公斤,比光绪八年(1882)增长了124%。从此,福州的口岸贸易从入超变成出超,而且贸易一年不如一年,颓势从此开始。
日本人的大举介入,不能说对鼓岭别墅上的西方人没有影响。1900年以后,虽然西方客商依然有所增加,但也逐渐陷于停顿,开始落后于一些后起口岸城市如天津、汉口等,福州逐渐失去其早期的领先地位,
此后,南于福州的外商逐渐向其他口岸流动,来福州的西方人日渐减少,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州经济渐趋衰败,外侨大批撤离福州,各国领事也纷纷随之撤离,鼓岭上的别墅也逐渐由盛转衰。据统计,1938年,鼓岭上的洋人还有1000多人,但到了1949年,仅剩区区300多人,而且由于***治的原因陆续回国,鼓岭别墅因无人管理逐渐荒废,最后倒塌。
几度夕阳红
1978年,鼓岭迎来了一位70多岁的美国人,她为追寻记忆而来――童年时,曾和她的父亲在鼓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避暑时光。她说,即使是成年后回到美国,她也再没有住过鼓岭这样自然清幽的地方,坐轿子、吃地瓜、在大树下嬉戏……父亲和她在这里留下的记忆,是她一生中最弥足珍贵的时光。
1992年,另一位美国人戈于勒太太为了了却丈夫的遗愿,带着一个盖有“福州鼓岭”(Foochow Kuliang)邮戳的信封来到鼓岭。其夫――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教授戈于勒,小时候曾跟随父母在鼓岭生活了10年。他退休后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鼓岭去看看,但未能如愿,他弥留之际还不停呼唤着“Kuliang,Kuliang”,但其家人一直不知道“Kuliang”在哪。后来,戈于勒太太在清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清代宣统年间盖有“福州鼓岭”邮戳的信封,方知道鼓岭地点。
现在,每年都会有围外来的客人到鼓岭看看,人数不多,但他们的目的几乎一样,试***找寻自己经历或是父母讲述的那段舒服且清净的鼓岭生活。然而,无情的岁月已将当年的老别墅摧毁得只余下四五座,那些探访的人们在激动于重回旧地时多少带走了些许失落。无奈之下,只能通过村民口中的只言片语,寻找那些已知的残存别墅。
据统计,1950年左右,山上老别墅尚余100多座,传教士的房子占了50座,不过在上世纪60年代后,大部分坍塌了,不少被村民拆掉翻修成自己的新房。现在保存完好的还有一栋英国人建的和一栋德国人建的别墅。
崎头顶古街边,还留下了网球场,现在辟为菜园,当年规模格局依然可见。
村民口中的“洋人游泳池”,在柳杉别墅对面的土坡上。依稀可辨是水泥砌成的,虽然已经荒废,但还是颇有“规模”。坑里有个斜坡,分成深水区浅水区,最深处估计有两米多。池子旁有个小洞,洞内是匝门,早已锈迹斑斑。
这些保留着的别墅石屋、废弃的网球场和游泳池,依然刻录着大山深处似水流年的,向每一位前来凭吊的曾经的业主们讲述当年鼓岭的美好时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鼓岭别墅与近代福州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