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儿童期常见。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感染引起,特征为不规则发热、咽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形淋巴细胞。IM还可以影响到全身各个系统,诸如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对2007年9月~2011年10月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26例,男18例(69%),女8例(31%)。其中0~2岁以下2例(8%),2~4岁11例(42%),4~6岁10例(38%),6岁以上3例(12%),平均年龄3.6岁。
诊断标准:26例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1]。
症状和体征:①发热:有25例(96.1%)出现发热,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不规则热型,持续数天,甚至2周。②淋巴结肿大:有24例(92.3%)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淋巴结肿大,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多见,有22例(84.6%),其次为腹股沟、腋下淋巴结肿大2例(7.6%),其余部位淋巴结肿大较少见,如腹腔淋巴结肿大1例(3.8%)。③肝脾肿大:有20例(76.9%)在病程中出现肝脏和(或)脾脏轻-中度肿大。④咽峡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咽痛,呈咽峡炎、扁桃体炎改变,其中18例(78.2%)有扁桃体脓性渗出,1例(3.8%)上腭有瘀点。⑤皮疹:10例(38.4%),一般在病程4~8天出疹,皮疹的表现为多样性,有丘疹、斑丘疹、类似麻疹及猩红热样皮疹,多见于躯干,较少累及四肢及头面部。⑥鼻塞:有4例(15.3%)出现轻度以上鼻塞、打鼾、张口呼吸,夜间加重。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26例IM中有22例(84.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上升,26例(100%)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比例≥50%,20例(76.9%)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10%,类白血病反应1例(3.8%)。②特异血清学抗体测定:抗EB-VCA-IgM阳性22例(84.6%)。③流式细胞学淋巴细胞亚型检测:CD4+/CD8+比值明显下降15例(57.7%)。④血生化检查:有25例(96.1%)出现谷丙转氨酶(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肝脏肿大与肝功能异常无明显关联。2例(7.7%)出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升高。未发现有肾功能改变。随着疾病的恢复,上述指标均逐渐恢复正常。⑤其他:1例(3.8%)出现蛋白尿。
结果
26例IM中24例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2例使用阿昔洛韦抗病毒***,如合并有细菌感染,则加用抗生素,同时辅以对症***,上述临床症状体征逐渐好转,各项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全部临床治愈,无死亡或***无效病例。早期给药效果更好。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经密切接触患者口腔唾液而传染,病毒进入口腔后,在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复制,继而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等为特征,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说明EB病毒感染与人类许多疾病关系密切[2]。潜伏期5~15天,一般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但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多种多样的,无明显特异性改变,不典型病例多,再加上检测手段的不同,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必须引起重视。本组资料中,有20例(76.9%)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10%。另外,本组资料中,有20例(76.9%)在病程中出现肝脏和(或)脾脏肿大,25例(96.1%)出现谷丙转氨酶(ALT)和(或)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说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易出现并发症的是消化系统,与报道类似[3],此外,本组资料中有22例(84.6%)抗EB-VCA-IgM阳性者,15例(57.7%)CD4+/CD8+比值明显下降。采用不同的检测手段,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
35例病例经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抗病毒以及对症***,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以及严重的并发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自限性疾病,如无并发症预后大多良好,本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但需注意的是,本病如并发中枢或周围神经***引起呼吸衰竭,或并发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可导致死亡。本病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病例多,易造成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防止严重并发
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21-825.
2 Okan M.Overvie and problematic standpoints of severe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syndrome.Oncol Hematol,2002,44:273-282.
3 吴葆菁,李文益,张玉兰,等.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临床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3,21(8):455-45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