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淮河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而作为淮河源头桐柏县的水土流失量所占整个流域的比重较大。该文基于桐柏县空间分辨率为30m的数字高程数据,运用Arcgis10.2软件作为处理工具,提取该地区的地形因素(如坡度、坡向、粗糙度等)。研究该区域在同一分辨率下,淮河源头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结果表明:桐柏县域内地表的坡度和起伏度相对较大,坡向占区域的面积和地表的粗糙度较大,地形地貌破碎程度较高。这些地形特征的获得为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提供依据,也为当地近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坡度;坡向;粗糙度;桐柏县
中***分类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12-03
数字高程模型作为研究空间变化的基础数据,是地表形态的一种数字化表达,蕴含了丰富的地学应用分析所需要的基本地形地貌信息[1-2]。而地形因子是最基本的自然地理要素,能够为研究与表达地貌形B特征提供一定的参数或指标[3]。地形因素的提取及分析与评价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4],农业结构的合理利用,水文地质灾害的监测控制及预防等都有其极其重要的作用。地形因素的提取方法大多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它能够反映一定分辨率的局部地形特征[3,5-6]。通过从高分辨率的原始DEM数据中提取坡度、坡向、粗糙度等特征,能够直观地展示研究区域的基本地形地貌,为更好地分析区域水土流失的原因提供参考依据。
桐柏山区是淮河的源头,同时也是淮河流域三大水土流失源地之一,但国内外对该区域的关注及研究内容较少。本文基于桐柏县30m空间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使用Arcgis10.2软件提取相关因素对该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揭示该区域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研究区概况
桐柏县为淮河的发源地,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豫、鄂交界地带,介于东经113°00′~113°49′,北纬32°17′~32°43′。境内海拔约80~1200m,桐柏山贯穿全境,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该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干湿季分明,雨量丰沛,平均年降水量1168mm,年平均气温15℃,1月平均气温2°C,7月平均气温28℃,无霜期可达231d,年平均日照时数2027h。区内水系分属淮河、长江两大水系,以淮源镇固庙村西岭和大河镇土门村的新坡岭为分水岭,东属淮河流域,西属长江流域。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区采用空间分辨率为30m的数字高程数据,该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http:///search)。同时使用Arcgis10.2软件,对研究区数据进行镶嵌拼接,从全国县级行***区划***中提取桐柏县的县级区域,并通过掩膜提取的方式获得桐柏县的DEM数据(***1)。
2.2 数据处理方法
2.2.1 建立高程值 由掩膜提取的方式获得的DEM数据可知桐柏县的高程值在80~1122m。东部、西部、东南部地势较低,中部、东北和西南部地势较高。西南部为构造剥蚀低山,北部多为剥蚀丘陵,东部有堆积剥蚀岗地,东南部和西北部多为河谷平原[7](***2)。
2.2.2 提取坡度并分类 坡度(slope)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是指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面距离的比值。坡度作为地形因子最重要的指标,它的大小是导致水土流失最直接的因素[8]。利用ArcToolbox工具――3D Analyst工具――栅格表面――坡度功能来提取桐柏县的坡度,并对得到的坡度***层进行重分类(***3、***4)。
2.2.3 坡向提取 使用Arcgis10.2软件中的表面分析工具来提取坡向,获得相应的坡度***层,所获得的数据范围在0~360°,正北方向为0。根据坡面投影方向的不同,将坡向分为平面、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9个方向。
2.2.4 地面粗糙度的提取 地面粗糙度是指在一个范围内,地球表面积与其投影面积之间的比例,是衡量地表形态的一个宏观指标[9]。在Arcgis10.2中,利用空间分析模块下的表面分析工具提取坡度,得到桐柏县的坡度数据***层,同时使用空间分析中的栅格计算器,得到地面粗糙度数据***层,计算公式采用1/Cos(slope*π/180),其中π取值为3.14。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程 热量和水分随地面高程的变化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从而影响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方式。桐柏县海拔在80~264m的区域基本上是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以及水域为主;而海拔在264m以上的区域,已不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土地利用方式以林地和草地为主;海拔在600m以上的区域,耕地面积极少,生态林居多。
3.2 坡度 在地形因素中,坡度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是决定地表径流冲刷强度的基本因素[10]。相关研究表明,坡面的冲刷能力随坡度的增大和径流流速加快而增强,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坡面的受雨面积减少,坡面侵蚀反而减弱[11]。坡度可能导致重力侵蚀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坡度越大,坡面的稳定性越差,发生重力侵蚀的可能性越大。本研究将坡度划分为
3.3 坡向 根据所得到的坡向***层,分别计算各坡向等级所占桐柏县整个坡向面积的比例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阳坡占桐柏县区域面积的40.15%,阴坡占33.31%。坡向与土壤水热条件和植被生长状况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会对土壤侵蚀产生一定的影响。桐柏县阳坡较阴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土壤中的空气质量较为充足,但是阳坡的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的积累较差,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容易散失,导致阳坡的植物生长不良,植被覆盖率降低。阴坡与阳坡环境条件相反,桐柏县阴坡的湿度较低,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容易积累,不易散失,植被生长条件较好。
3.4 粗糙度分析 地面粗糙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形地貌破碎化的程度[9]。由所得到的粗糙度***层可知,桐柏县域内的地表粗糙度介于1~2.353。按照自然断点法可将粗糙度分为五级,其中一、二级粗糙度分别占总面积的79.11%、13.92%;三、四、五级粗糙度之和占总面积的比例较小,仅为6.98%。统计结果表明:一级粗糙度,即最低粗糙度所占面积最大,即表明桐柏县大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较为完整,破碎化程度较低;第三、四、五级粗糙度,即最高粗糙度所占面积较小,但由于桐柏县域内因桐柏山区的存在,在一些地区地形地貌的破碎化程度较高(***5)。
4 结论
本文通过提取桐柏县的地形因素,研究了桐柏县域内的地形地貌特征,对该区域发生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桐柏县域内地表的坡度和起伏度相对较大,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条件。同时,坡向占区域的面积较大,地区地表的粗糙度较大,地形地貌破碎程度较高,对该地区产生的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该地区的水土流失预防与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桐柏山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潜在的水土流失及危害程度较高,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滑坡、山洪等方面的地质灾害,应加强对这方面的监测与预防。
参考文献
[1]赵玲,吴良林,莫建飞.基于DEM的桂西北土地利用c地形关系特征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1,9(1):103-105.
[2]汤国安,李发源,刘学***.数字高程模型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汤国安.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4,69(09):1305-1325.
[4]杨子生,刘彦随,卢艳霞.山区水土流失防治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关系探讨[J].资源科学,2003,27(6):146-150.
[5]宋晓猛,张建云,占车生,等.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01):31-40.
[6]郑子彦,张万昌,邰庆国.基于DEM与数字化河道提取流域河网的不同方案比较研究[J].资源科学,2009,31(10):1730-1739.
[7]张青锁,田东升.河南省桐柏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4(16):142-144.
[8]刘新华,杨勤科,汤国安.中国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1):57-59,62.
[9] 张迅,吕华权. 基于DEM的宁明县地形因子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12):157-162.
[10]杨勤科,贾大韦,李锐,等.基于DEM的坡度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l):146-150.
[11]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责编:张宏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于DEM的桐柏县地形因素分析与评价